
亿凯风水-风水罗盘的演进.doc
3页亿凯风水-风水罗盘的演进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的先哲就已发明了指南针,当时叫司南司南是将整块天然磁石琢磨成勺形,并使整个勺的中心恰好落在勺底的正中,因而可以再光滑的“地盘”之上保持平衡并自由旋转当勺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司南”也因此而得名至于“地盘”,是汉代式占的地盘,内圆外方,中心圆面下凹,用来放置磁勺,圆外盘面分层次铸刻有八干、十二支和思维,标示二十四个方位所谓八干,是十天干中的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四维是乾、坤、巽、艮,共有二十四向作为司南的定向,中间有个圆形的天盘,盘面很光滑,相当于后世罗盘的天池,勺在上面可以转动这个模型,早在20世纪40年代未,我国学者王振锋己复制出来 公元前3世纪就有了关于司南的记载,《韩非子·有度》云:“立司南以端朝夕《鬼谷子·谋》云:“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到了东汉,王充在《论衡·里应篇》云:“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张衡作《东京赋》,将司南改称为指南 据说,先哲很早就利用指南针的原理创制了指南车《太平御览》卷15引《志林》:“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
又传闻三千年前的周成王时,南方的越裳氏到京城朝拜,周成王送给他们指南车,作为辨别方向的工具这些传说都是很久很久的事情了,无法考察证实 史书记载东汉张衡创制过指南车和记里鼓车等机械张衡是一个具有超人的聪明才智的科学家,他发明过很复杂的地动仪和浑天仪,这些仪器都与方位有关,并且比指南车复杂可以推测,对于张衡来说,创制指南车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宋史·舆服志》把制造方法和内部结构记载下来,才使这一技术得以保存但是,指南车一直没有推广开来,用途也很有限 自战国到隋唐的一千多年中,司南一直是主要的定向仪器然而其缺陷也很明显:除了携带不便外,磁勺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因击打、受热而失磁,因此磁性较弱,而且磁勺与地盘的接触处要求非常光滑,否则会因为摩擦力过大而影响指南效果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军事、生产和堪舆的需要,到了宋代,出现了一种比司南更准确、更方便的指向仪器——指南针 宋代用得最多的还是指南针,并且有许多记载朱彧于1119年在广州看见中国的海船上的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他把这写进了《萍洲可谈》,这是世界上关于航海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录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也记载了航行用指南针:“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宋代的学者分别介绍了当时流行的几种指南针曾公亮主编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介绍了指南鱼指南鱼是用薄铁皮制成鱼形,然后用地磁场磁化法,使之具有磁性,当它浮在水面时,就可自动指南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介绍了指南针,说:“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南宋的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介绍了木刻的指南鱼和指南龟,在鱼和龟的腹中装上磁石,用以指南 根据沈括《梦溪笔谈》的记载可知,北宋时期,人们已经知道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从而使钢针磁化不仅如此,沈括还记载,磁针在指南时经常会威威偏向东方,这说明宋代人已经凭借指南针发现了地磁偏角至于装置磁针的方法,《梦溪笔谈》记载有以下四种: 水浮法:在磁针上穿几根灯心草,浮在水面,指示方向 碗唇旋定法:将磁针搁在碗口边缘,磁针可以旋转,指示方向 指甲旋定法:将磁针置于指甲之上,由于指甲面光滑,磁针可以旋转自如,从而指示方向 缕旋法:在磁针中部涂一些蜡,粘一根蚕丝,挂在没有风的地方,从而指示方向 最初试用的浮针,并没有固定的方位盘当浮针与方位盘结合起来之后,就出现了水罗盘水罗盘就是把磁针放在一个中间凹陷处盛水、边上标明方向的盘子里,磁针浮在水面上能够自由旋转,静止后两端分别指向南北。
南宋时期,这种带有方位盘的指南针就已经用于航海了,甚至到了清代,仍有所见 到了后世,指南针的装置方法又有创新,归纳起来不过是两类,一是水罗盘,一是旱罗盘水罗盘是针浮在水面,摇摆性大,逐渐被淘汰旱罗盘有固定的支点,将针用钉子支在磁心的重心处,针可以自由转动,并有很大的稳定性过去由于资料的缺乏,一直认为旱罗盘在我国的出现时间比较晚,是明朝中叶以后从外国传入然而,1985年出土的张仙人瓷俑将中国使用(或者说发明)旱罗盘的时间大大提前了 1985年,在江西临川县温泉乡莫源李村的窑背山,发现了南宋邵武知军朱济南墓,墓中出土了一批素烧瓷俑其中有两件造型相同的瓷俑别具特色:俑底座下方有墨书“张仙人”三字,右手持一带有指针的大罗盘,指针中部为棱形,中有小坑,针两侧呈长条状,作上、下指向上指者针端为矛头状,整个指针位置居于罗盘中央,针端与罗盘相接罗盘为宽平面环状,上有明显的表示刻度的条纹如果不计指针针端和佣手所遮的部分,整个罗盘共有15条刻度,当中两条十分靠近而且一端相连接,其他刻度之间的距离则大体相等这可能是一件十六刻度的罗盘其形状与清代的罗盘已经十分相似,只不过略显粗糙原始 由瓷俑手持罗盘的姿势可以看出,这个罗盘显然不是水罗盘,而是旱罗盘。
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它不是凭空产生的《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碗唇旋定法和指甲旋定法,正是后世旱罗盘支轴磁针指南技术的雏形 指南针在我国古代的航海事业中起过重要作用元代的《海道经》和《大元海运记》里都有罗盘针路的记载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依靠指南针才得以顺利航行 相比之下,西方要比我们落后13世纪,英国、荷兰、意大利才先后使用罗盘航海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才发现磁针的偏角西方人用指南针打开了世界的海上通道,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提供了便利 指南针是我国对人类贡献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是我们的骄傲中国国际易经风水研究和规划院院长魏亿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