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理交通网分析.doc
11页大理交通网分析1、 大理概况(1) 位置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 2090 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地跨东经 98°52′~101°03′,北纬 24°41′~26°42′之间,自治州首府驻大理市下关,距昆明市 338 公里自治州国土总面积 29459 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83.7%,坝区面积占 16.3%东西最大横距 320 多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270 多公里大理州距云南省会昆明 398 公里,东西最大跨距 320 多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270 多公里全州总面积 29 459 平方公里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辖大理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源、鹤庆、剑川 8 个县以及漾濞、巍山、南涧 3 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常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以秀丽山水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境内以蝴蝶泉、洱海、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地理概况大理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形。
境内的山脉主要属云岭山脉及怒山山脉,点苍山位于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剑川与丽江地区兰坪交界处的雪斑山是州内群山的最高峰,海拔 4295 米最低点是云龙县怒江边的红旗坝,海拔 730 米州内湖盆众多,面积在 1.5 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 18 个,面积共 1871.49 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 6.6%盆地多为线形盆地,呈带状分布,从西向东排列为 6 个带第四纪山岳冰川遗址分布于洱海以西,永平以北的高山区,大理点苍山是中国最后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主要河流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 160 多条,呈羽状遍布全州州境内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东湖、剑湖、海西海、青海湖 8 个湖泊2) 大理的面积、人口、经济方面的状况① 面积、人口状况截至 2010 年 12 月 31 日,大理白族自治州辖 1 个县级市,8 个县,3 个自治县,面积 29459 平方千米,总人口 351 万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大理市,邮政编码 671000,区号 0872名称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 政府驻地 邮编号码大理市 1468 62 下关镇 671000祥云县 2498 46 祥城镇 672100宾川县 2627 35 金牛镇 671600弥渡县 1571 32 弥城镇 675600永平县 2884 18 博南镇 672600云龙县 4712 21 石门镇 672700洱源县 2961 28 茈碧湖镇 671200剑川县 2318 17 金华镇 671300鹤庆县 2395 27 云鹤镇 671500漾濞彝族自治县 1957 10 上街镇 672500南涧彝族自治县 1802 23 南涧镇 675700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2266 31 南诏镇 672400② 经济方面的状况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4 年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
1996 年国内生产总值 32.88 亿元全市有工业企业 501 家,基本形成电力、食品、轻纺、机械、建材、造纸、印刷、化纤、制药、烟草加工、皮革塑料等多门类的地方民族工业体系1996 年全市工业总产值 27.25 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 23.57 亿元现有农业耕地面积 8598 公顷,有效灌溉面积 7523 公顷,旱涝保收面积 7222 公顷,全市农业年产值 3.05 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 27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923 元市内交通发达,通讯设施先进,境内乡村公路基本贯通,水上运输极为方便;320、214 两条国道穿越市境,成为连接滇西八地州陆路交通枢纽和借道通往四川、西藏、东南亚国家的桥梁;大理飞机场已建成通航,开通了昆明、天津航线;广通至大理铁路、"昆楚"二级汽车专用线的延伸段楚雄至大理一级汽车专用线和大理至丽江的准二级公路于1998 年建成通车1996 年完成货运量 11.95 万吨,客运量 24.45 万人次通讯传输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已建成无线电寻呼台、光缆传输系统、移动通讯系统等通讯枢纽,全市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 7.2 万门,可直拨国内各省市和世界各地大理历史上是滇西物资集散地,目前已形成了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城区市场与农业市场互补的局面,商品交易规模不断扩大,1996 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33 亿元。
大理是国务院划定的大西南旅游经济圈规划区中热点旅游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云南省旅游重点城市近年来,随着大理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外旅游者日益增多,1996 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 306 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 4.28 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 6.17 亿元,旅游业直接收入 1.22 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投入逐步增加,自来水年供水量 1352 万吨,城市自来水用水普及率 92%,城市绿化覆盖率17.8%,已形成大理城区以保持棋盘式布局古城为主,下关城区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主的独特风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城区及 70%的乡镇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升初中比例达 94%,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广播电视覆盖率达 100%;每万人拥有病床数 192 张1996 年被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先进市,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农业经济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典型的农业州,全州山区面积占全州国土面积的 93.4%,山地农业是大理州农业的一大特点,州内最低海拔 730 米、最高海拔 4295.3 米、海拔高差3565.3 米,具有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雨热同季、干冷同季,立体气候明显。
在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全州种植的粮食作物有稻谷 98 万亩、包谷 103 万亩、小麦 25 万亩、大麦 69 万亩、蚕豆 43 万亩、马铃薯 25 万亩、大豆 3 万亩、芸豆 15 万亩、荞麦 10万亩等品种;重点经济作物有烤烟 50 万亩、甘蔗 5 万亩、油菜 25 万亩、蔬菜 55 万亩等;特色作物有核桃 450 万亩、茶叶 18 万亩、蚕桑 25 万亩、果药 45 万亩等;优势水果以柑桔、葡萄、梨、梅子为主;全州各地粮经生产受海拔、交通、科技水平和基础条件制约、发展极不平衡:州内中部、东南部 1800 米以下海拔盆坝粮、烟、菜、桑、蔗、果产区,种植的水稻主要为籼稻品种,亩产达 600 公斤左右,最高亩产有1982 年宾川县“桂朝 2 号”亩产达 1055.8 公斤,烤烟亩产达 180 公斤左右,亩产值2500 元左右;每亩桑园养蚕产鲜茧 30 公斤左右,高产示范田块亩产茧可达 80 公斤以上;甘蔗亩产 6600 公斤,高产田块达 11000 公斤以上,宾川坝子种植的柑桔、葡萄亩产 3000 公斤以上,亩产值 5000 元以上,高的接近万元,区内以大蒜、香葱、番茄、茄子为主的冬春早菜亩产量达 2500-5000 公斤,亩产值 3000-8000 元,农民生产效益高低直接受市场价格影响,呈现同期性波动。
中北部 1900-2200 米以上海拔温凉坝区适种作物多,产量偏低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包谷、麦类、蚕豆、马铃薯、芸豆、蔬菜、梅子等种植的稻谷以粳稻品种为主,亩产 550 公斤左右,1993 年大理市粳稻“合榆一号”品种 1.11 亩攻关田创亩产1024.64 公斤高产记录;包谷、麦类、蚕豆是该区的当家粮食作物,亩产均在 500 公斤左右,2008 年大理市玉米攻关田亩产达 986.9 公斤,种植的菜用型马铃薯亩产2500 公斤,高产田块亩产可达 5000 公斤以上,亩产值 2000-5000 元;蔬菜亩产达3000-5000 公斤,平均亩产值 3500-6000 元左右;种植的芸豆亩产 250 公斤,亩产值750-1000 元;梅子亩产 1000 公斤左右,亩产值 800-1000 元以上西部、南部山区旱粮、茶、果、药产区适种作物较多但受干旱影响较大,生产以旱粮为主栽作物,经作有烤烟、药材、核桃、梨等种植的山地包谷、麦类亩产 450公斤左右,茶叶亩产 50 公斤左右,亩产值 500-1500 元,核桃和梨由于挂果面积所占比例较低,亩产量还比较低,区内种植药材一般亩产值可达 2000-4000 元。
通过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各类水库、水塘、水池窖总库容量达 6.5 亿立方米,可控水量达 14 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 208.7 万亩,建成年亩产粮食 400 公斤以上高稳产农田 215 万亩,2008 年粮食和经济作物比例调整为 70:30,近年来小麦面积调减 69.4%;啤饲大麦面积调增 170.3%;水稻、玉米基本稳定2008 年小春生产全州 156.2 万亩小春粮食作物,平均亩产达 220 公斤,总产达 34.39 万吨193.75 万亩冬季农业开发特色作物平均亩产值达 1388.9 元,总产值达 26.91 亿元全州大春粮豆面积 236 万亩,平均亩产 424 公斤,总产 100.12 万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392.2 万亩,总产 134.51 万吨,平均单产 343 公斤2008 年全州外销(销往州外)畜禽达 588.37 万头只(其中仔猪 62.6 万头,肥猪89.3 万头,肉羊 69.1 万只,肉牛 19.3 万头,肉禽 347.5 万只,乳牛 0.57 万头),外销禽蛋 1.36 万吨,肉制品 5061 吨,外销畜产品收入达 24.2 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38%,是全省最大的畜产品输出地。
外销大蒜 20 万吨,外销野生菌 2 万多吨,产品远销东南亚国家及广东、福建、西藏等地区2008 年末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7.37 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 73.85 亿元,林业产值 12.79 亿元,畜牧业产值 63.64亿元,渔业产值 3.8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078 元大理州特殊的立体气候条件,全州在不同海拔地区适种作物品种多,不同地区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都有重点特色作物主推品种及与之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随着农产品市场发展及产业化开发水平的提高,各地都培植起一批初具规模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工业经济大理,是云南工业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1945 年 12 月,大理喜洲万花溪水力发电厂正式建成投产,是我州工业发展起步的重要标志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大理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已经成为自治州的最大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劳动就业的重要领域和推动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一、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建国初期,大理州 辖区内只有小型私营企业 13 户,工业总产值只有 1090 万元,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 20%。
到 1978 年,全州工业企业发展到了 522 户,并建立了一批小而全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全州先是把“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全州经济工作的两个重点来抓;继而提出了“工业强州”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接着启动实施第一轮和第二轮工业经济“倍增计划”;2008 年又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策,按照一个较为清晰并符合大理州情的工业发展思路及具体规划布局,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大理州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理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继 2003 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后,2006 年、2008 连续突破200 亿、300 亿大关,2007 年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结构实现了“一三二”到“二三一” 的转变预计 2009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374 亿元二、深化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