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性园林资源的传递分析.docx
6页区域性园林资源的传递分析 陈会宾摘要:本文试图从地域性园林资源差异,如何的去让它们之间的资源互相的渗透,做到园林景观的持续发展这里把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关键词:区域园林;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可持续发展前 言人类的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产生的,地理环境的变迁势必会影响到人类的文化的变迁越是在人类的社会的早期,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也就越大,直至今日我们仍无法根本的摆脱环境的影响但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自身生存能力的增强,人类也就越来越弱对环境的依赖甚至能在某种程度上超越环境的限制、直至改变环境一、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之间的关系私家园林以扬州、苏州、吴兴、杭州为多;如有苏州的留园、拙政园,杭州的郭庄等等皇家园林多集中与北京、承德两地;如北京颐和园、北京萃锦园等等1.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在汉代已经开始萌生发展,明清以来,文人、画家竟相参与造园,他们推崇的文人山水画意境,为造园增添审美的情趣主要是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以扬州、苏州、吴兴、杭州为多由于私家园林一般处在市井之中所以常取内向的形式这一特点在小园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大、中型园林虽然从局部来看也带有外向的特点,但从整体看来还是以内向为主这也是因为在市井建园,周围均为他人住宅,一般不可能获得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借景条件;江南私家园林主要注重轻巧、纤细、玲珑、通透,相对皇家园林就显得体量小。
1.1 留园苏州留园位在阊门外,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经清太平天国之役,苏州诸园多毁于兵燹,而此园独存光绪初年易主,改名留园俞樾在《留园记》中誉之为“吴中名园之冠”1.2 拙政园苏州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间,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近年来,拙政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推出自己的特色花卉每年春夏两季举办杜鹃花节和荷花节,花姿烂漫,清香远溢,使素雅幽静的古典园林充满了勃勃生机拙政园西部的盆景园和中部的雅石斋分别展示了苏派盆景与中华奇石,雅俗共赏,陶冶情操2.皇家园林北方的皇家园林,是直接服务于统治者,有强大的人力,物力支持,曾长期是园林艺术发展的主流多多集中于北京、承德两地。
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优美而开阔,所以多数风景点建筑群均取外向布局或内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广为借景,而且本身又具有良好的外观北方园林一般是比较严谨、粗壮、朴拙2.1 萃锦园北京萃锦园即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17号,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恭王府花园又名萃锦园,据专家考证始建于明朝全园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170米,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有古建筑31处,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布局分为三路 恭王府花园坐北朝南,环山衔水、正处在“蟠龙水”环抱之中,距银定桥不远恭王府及其花园早为乾隆年间大学士和坤宅第,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二、两个区域园林客观和主观的因素1.从它们之间客观因素看有自然特色与人文特色上的差异1.1 从自然特色角度分析:主要包括气候因素(主要指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力等)、地形地貌因素及资源分布等,这些因素是传统的民居在建筑景观的平面布局、结构形式、造型艺术、材料应用、细部处理甚至外观颜色上形成多样、风格各异1.2 从人文特色角度分析:在造园风格上受文学艺术和崇尚自然、秒造自然的思想潮流的影响,保留了天然的野趣,结合人工的创意不同,使中国园林产生了“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效果。
2.从主观因素看对于目前也很多开发商在北方住宅小区里建造江南园林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我们对于一个区域性景观园林设计不应该是盲目的去照搬照抄,而是在它们之间互相的借鉴其优点就譬如说:孔子儒家学说兼收阴阳、道、墨、法诸家学说的路线但是对于北方园林与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之间互相渗透也是必然的趋势,但要对症下药每个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总会厌倦原来的地方渴望向外发展,这也是从古至今不变的规律2.1 当地人的想法目前很多居住北方的人非常向往江南水乡特色有这么一段话可以说明常居北方的人是多么渴望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讲的是一个从小便生活在北方,看惯了千里沃野层层翻滚的麦浪,听腻了高亢豪放的梆子腔于是,年轻富于幻想的心灵便对秀丽的江南水乡多了一份痴痴的向往2.2 如何解决因此作为一个设计师或是开发商抓住他们这个心理思想是正确的,但是需要有针对性的去做出正确的举措就如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之间存在着区域性的差异,但要想在他们之间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是可以的,但要用的适得其所北方园林也一直有大园存北,小园聚南这一说法还有扬州宅园的旱园水作旱园水作”本是北方宅园的特色因北方地下水位低,水源缺,故私家宅园多是旱园扬州“旱园水作”中的旱园水意比较有创意,它是对旱园水作更抽象、更写意的诠释。
三、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發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不仅仅关心建筑内部环境,也对建筑外面的景观也十分注重因而城市建设也逐渐从仅仅注重经济总量的增长、营造"现代化"的建筑外观形象向关心、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方面转化近年来创建文明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等的建议和提案时时见诸各种媒体,园林城市被看作是21世纪我国城市环境的理想模式,区域园林更是作为被关注的焦点1.持续发展在区域历史进程中持续发展与环境变迁表现出了复杂的互动关系,两种动态过程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通过人类活动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贯穿于区域的开发史中互动关系有自然环境为人类生存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也制约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生产,生活方式也影响了区域发展的方式和进程区域持续发展又支配着人类活动的内容,使之不断改善或破坏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了人类的活动,推动或限制了区域持续发展2.遵循发展的规律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满足舒适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并尽量减少资源的重复投入另外在植物配置的设计上,更得充分的利用当地的乡土树种及现有树种,使植物配置更合理优化,体现生态设计的主题只有做好和考虑到每个环节,才能使我们在这个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的时代,让恶劣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环境的恶劣是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也工作,而且,很大程度上还反映了城市的面貌和一个国家的经济、科学和文化水平。
四、结束语综上所知,要营造一个怡人、舒适、安逸的景观环境,就必须在设计这一快下足功夫,在借鉴其他区域园林的同时要考虑到地域性差异,不能随便照抄照搬换句话说:取它的神而不是形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