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张俊霞《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pdf
9页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快乐的动物》郑州市金水区中方园双语学校张俊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快乐的动物【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3 册《快乐的动物》.【基于标准】1、经历从图形的摆一摆圈一圈中抽象出倍的过程,了解倍的含义2、理解倍数的含义,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 《快乐的动物》 ——倍的初步认识”一课,主要是为了加深“除法与生活”的联系,加深对除法意义以及除法与乘法的互逆关系. 让学生初步理解和解决倍比的数学问题,强化倍比的概念.进一步的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从教材编写体系看: 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幅春天动物王国欢聚图的情景,图中蕴含着各种动物的数量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其次,是编排了“做一做” 、 “说一说” 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与等分之间的关系.求倍数的关系,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实际上是等分活动的扩展.教材“说一说”中的第三个小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充分的观察、探究、 体验、 交往的空间.这是本节教材的一个特色.“倍”是生活用语,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发展观察、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最后是编排了“练一练”的课时练习,为学生独立解决“倍比问题”提供了素材;特别是第3 小题的编排,我们可以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引领学生解决问题、提出问题.之,本节课教材整体上设计了做、说、练三个主要环节,充分表达数学学习的“体验——理解—— 解决——应用”的设计意图. 为学生探究有关等分与除法之间的知识提供了科学的学习材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基于对学生的调查、研究与思考】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训练,已具有了一定的听、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并能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已具有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操作等能力。
鉴于学生能力程度及已有的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在教学中注重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摆图到看图再到摆脱直观, 用数字说出倍数关系的过程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所以在教学环节上设计了三个活动, 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从这种体验中,真正体验到数学真正的魅力,能自主的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积极保持长久的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习目标】1.结合快乐的动物一情景,让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圈一圈〔分一分〕的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倍与平均分之间的关系.2.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3.在摆一摆、圈一圈的过程中, 初步的培养学生的观察、 分析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主的摆一摆、圈一圈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倍”与平均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系.【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每人 10 个彩色小圆片,白纸一组8 张;课件:快乐的动物;奖品假设干.【评价设计】1、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2、表现性评价:通过小组讨论表现、学生答复下列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通过任务一检测目标1 的达成;通过任务二检测目标2 的达成;【基本评价题目】任务检测 1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任务检测 2 应用题.〔1〕一盒酸奶 3 元钱,一袋奶粉 18 元.一袋奶粉的价钱是一盒酸奶的多少倍?列式:答:一袋奶粉的价钱是一盒酸奶的倍.〔2〕一头大象的重量是5 吨,一条蓝鲸的重量是30 吨,一条蓝鲸的重量是一头大象的多少倍?列式:答:一条蓝鲸的重量是一头大象的倍.【学习过程】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过渡语言〕:春天,气候温暖,动物王国里的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演示课件“快乐的动物” 】〔1〕 、这么多动物来参加聚会,真热闹,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它们在做什么吗?〔2〕 、你所喜欢的小动物有几只呢?你自己来数一数〔3〕 、并完成书中的表格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二、探究性学习1、在摆一摆、圈一圈的活动中认识“倍” 。
〔过渡语言:〕玩耍既轻松又愉快,现在我们边看他们玩耍边学习数学知识请同学们分别用圆片代表猴子、小鸭,摆出它们的数量,注意上下对齐猴子:○○ ○小鸭:○○ ○ ○ ○ ○学生对手摆圆片摆完后,指明说一说是怎么摆的指名学生答复提问: 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 看看鸭子的数量里边有几份小猴的数量那么多?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并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么分的?学生可能答复为: 按 3 只为一组的分一分, 在小鸭的数量可以分为两组所以,小鸭子的数量有两份小猴的数量那么多〔教师总结〕猴子有3 只,小鸭有 6 只,按每 3 只为一组,通过在小鸭的数量上圈一圈,我们发现6 只小鸭里面有〔 2〕份 3 只小猴那么多.因此,我们可以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 倍板书:小鸭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充分的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摆一摆,分一分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认识“倍”2、师生互动,结合对“倍”的认识,进行稳固练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1〕请同学们动手帮助小松鼠和小鸡完成课本中的表格。
学生自主完成,并请同学展示自己的分法教师总结点评:松鼠的只数有 2 只,小鸡的只数有8 只,以松鼠的只数为标准 8 只里边可以分出来4 个 2 只,所以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 4 倍3、思考探究思考:求小鸡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和“平均分”有关系吗?以小猴的只数为标准把小鸭的只数平均分,就是求小鸡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以小松鼠的只数为标准把小鸡的只数平均分,就是求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几倍〔数量多的是数量少的几倍,以数量少的为标准,把数量多的平均分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第一次接确名词“ 倍” 比较抽象,需要给予正确的指导, 把学生学习过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对“倍”的理解更深刻4、完成任务评价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5、根据“倍”与“平均分”的关系,探究计算方法以小猴的只数为标准把小鸭的只数平均分,就是求小鸡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所以算式可以列为:6÷3=2,以小松鼠的只数为标准把小鸡的只数平均分,就是求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几倍,所以算式为:8÷2=4设计意图:在充分的摆、分、圈和说的过程中真正理解谁是谁的几倍,并体会到求谁是谁的几倍就是平均分的关系,到学生直接写出算式,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6、学以致用完成课本 46 页的说一说7、完成任务评价二〔1〕一盒酸奶 3 元钱,一袋奶粉 18 元.一袋奶粉的价钱是一盒酸奶的多少倍?列式:答:一袋奶粉的价钱是一盒酸奶的倍.〔2〕一头大象的重量是5 吨,一条蓝鲸的重量是30 吨,一条蓝鲸的重量是一头大象的多少倍?列式:答:一条蓝鲸的重量是一头大象的倍.三、课时练习.1、教科书 p47 “练一练”第 1 题、第 2 题、第 3 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独立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对新知识进行回忆与反思通过练习体验,加深对倍的理解四、课堂评价 .评出这节课听得最认真、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组.分别奖励小红花.五、课堂小结 .小结性语言: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一种除法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来计算!六、板书设计.快乐的动物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2 倍6÷3=2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 倍8÷2=4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