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省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真题解析.docx
17页青海省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33分)学校举办以“溯源黄河·青海长青”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为了深入传承黄河文化,学校将建设一条“黄河文化长廊”,请完成下面问题1.①请你用楷书或行书将本次活动的主题“溯源黄河·青海长青”八个字正确写到下面的田字格中2.②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次活动的主题,同学们对相关汉字的意义进行了查询下图是对“青”的意义阐释由此可知,“青海”一词中的“青”应理解为“蓝色”,但同学们认为现代汉语中“青海长青”中的“青”不仅指颜色及引申的“年轻”义,还可以有更多的内涵,如:____3.以下是学校“黄河文化长廊”中对“黄河精神”的解说,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作为九州水源之宗的黄河,养育了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传承着华夏文明 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文脉之源、幸福之源在华夏儿女心目中,黄河早已成为共同的精神图腾①文段横线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络绎不绝 B. 生生不息 C. 川流不息②文段中加点字“脉”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mài B. mò4.下图是班级为“黄河文化长廊”中黄河流域宗日文化彩陶图片展准备的海报,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并说明理由。
我喜欢: 理由是: 5.学校准备为“黄河文化长廊”题写一副对联,请你选择恰当的下联( )上联:追溯黄河文化之源 下联:____A.文化灿烂海纳百川 B.文化滋养民族之魂C.传承千年文明之光 D.黄河文明灿烂辉煌【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2)(4)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3)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5)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解答对联题,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意思大致确定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再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最后从整体把握,进行微观的调整和修改1.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抄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故答案为:溯源黄河青海长青2.本题考查字义根据图中文字部分中的“即春天草木萌发时的绿色”,由此可引申出春天草木萌发,万物重新焕发生机,山青水绿由此可知,“青海长青“中的“青“还有青山绿水的意思根据图中文字部分中的“引申为'年轻’义”,由此可引申出年轻人拥有青春活力和祝愿永葆青春故答案为: 青山绿水/青春活力/永葆青春等3.① B项“生生不息”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在此语境下用来形容华夏文明连绵不断、永远传承,与“文化根脉”的表述相符 A项“络绎不绝”多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与“文化根脉”不搭配 C项“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同样与“文化根脉”不搭配 ②在文段中,“脉”作为“文脉”的一部分,应读作“mài”,意为“像血脉的分布一样连贯的系统”,这与“文化根脉”的语境相符 B项“mò”通常作为“脉脉”等词使用,表示默默含情的样子,与此处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B;A4.本题考查推荐介绍开放性试题,任选其一,结合图画要素和活动主题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海报一;因为它直接展示了宗日文化彩陶的实物,这种直观的展示方式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再配以“大河之上 欢舞千年”的字样,更激发观众对彩陶艺术的兴趣陶罐上复杂的纹饰和独特的造型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人不禁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它的信息5.本题考查拟写下联根据活动主题“黄河文化长廊”和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上联“追溯黄河文化之源”是动宾短语A.不恰当,“文化灿烂海纳百川”是并列短语;B.不恰当,“文化滋养民族之魂”是主谓短语;C.恰当;D.不恰当,“黄河文明灿烂辉煌”是主谓短语故答案为:C为领悟黄河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班级开展了“阅读经典作品·领悟黄河精神”为主题的文学品鉴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6.品鉴活动中,同学们要齐诵《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以下是班长的主持词,请你按照划线的部分仿写两个句子,使其构成排比句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八十五年前,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大合唱》首次唱响从此,这部旷世经典以其超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华大地广泛传唱。
它犹如一颗明星,在历史的天空熠熠生辉; , ; , 让我们齐诵《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7.黄河历来是文人墨客青睐的审美对象和精神寄托,请你把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填写完整,借以体悟黄河精神黄河精神”的内涵诗句意境美:黄河营造了一泻千里、雄浑壮美的意境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黄河的句子是“ , ”“ ,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壮思飞:黄河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 ”两句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 ”两句表达词人的爱国之情和雄心壮志刘桢《赠从弟》(其二)中,作者以“岂不罹凝寒? ”两句表明自己志向之坚贞哲理深:黄河构成了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动力之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两句体现了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
陆游在《游山西村》中“ ,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暗含人生哲理,同时也表明了诗人虽遇挫折却心存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8.“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在你读过的经典名著中也有许多人物,有着类似黄河的精神品质请你选出其中感触最深的一位人物,并结合相关情节赏析其品质解析】【点评】(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3)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6.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幅、铺、激故答案为: 它犹如一幅画卷 , 在祖国的大地铺陈色彩 ; 它犹如一江大河 , 在人民的心中奔腾激越7.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
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漠、嫌、帆、侧故答案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河流大野犹嫌束,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赢得生前身后名; 松柏有本性;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山重水复疑无路8.本题考查的是对经典名著中人物形象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并需要将其与“黄河精神”的品质相联系题目给出了“黄河精神”的内涵: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并提示我们在经典名著中寻找具有类似精神品质的人物进行赏析据此选取所了解的名著人物作答即可故答案为: 示例:我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他压而不弯,勇往直前,虽身处残酷的战争环境,饱受各种疾病的折磨,却始终保持为理想而奋斗的激情,拥有了充实而有价值的青春,成为了鼓励青年人努力奋斗、不负韶华的榜样班级举办了“家住三江源·保护母亲河”新闻阅读、采访及写作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阅读材料】材料一 8月2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乡,有摄影师拍摄到白唇鹿、岩羊、棕熊等百余只珍稀动物集体“散步”的画面可见,通过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黄河源头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材料二 “千人齐聚黄河畔·唱响红歌给党听”文化艺术周在化隆县群科新区拉开帷幕。
材料三 8月6日,“行走黄河源头·旅读大美青海”2023首届(青海)黄河文化旅游带宣传推广系列活动暨启动仪式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举行为向世界传播黄河文化,推介黄河旅游,“直播黄河”——2023首届黄河文化旅游带全网宣传推广活动同步举办直播以海南州龙羊峡为总直播室,分别在沿黄九省区和青海省沿黄市县设立分直播点16个,带领网友畅游黄河文化旅游带从三江源到黄河入海口,黄河展现出的不同姿容,彰显了推进黄河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多样性、包容性、互助性,实现了主题内涵的深刻挖掘和生动呈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正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创新之举9.请你根据上述材料,设计自己的采访计划,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采访时间8月7日下午采访对象 采访目的 采访方式深度访谈,照片拍摄采访用具纸、笔、相机和采访问题示例:您怎么看待三江源野生动物保护问题呢?① ② 10.消息写作中,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其中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下面是小华同学采访整理的内容框架,请你根据要求对框架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将下面句子序号填到结构图中①来自全省各地的群众代表联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经典的红色歌曲②“千人齐聚黄河畔·唱响红歌给党听”文化艺术周在化隆县群科新区拉开帷幕③开幕式上,化隆县宣传部门精心编排了盛大的红色歌舞表演④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新闻采访解答此题,要明确采访对象的身份,针对身份设计问题,问题应该是受访者工作或生活领域的范围,围绕中心话题即可2)本题考查新闻内容的概括答题思路:先找出材料的主体对象,然后按照“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的思路整理得出基本答案,最后再根据字数等具体要求对修饰性成分进行添加、删减或对语意进行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