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种****
  • 文档编号:284396694
  • 上传时间:2022-04-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5.50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21题,满分15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古代文体学史上,唐宋时期是一个承先启后的时代唐宋众体咸备,各种文体都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文学文体方面,诗、文、词三足鼎立,新兴的小说、戏曲也崭露头角;公牍和应用文方面,与新创文体竞相发展,迎来了历史上实用性文体发展的高峰唐宋文体批评层累式地多角度探究,并与当时的文体书写产生互动,让文体写作与批评相得益彰一言以蔽之,唐宋时期是古今文体骈与散、简与繁、文与质、雅与俗纠葛转关的枢纽  唐宋文体学何以呈现出如此特征和面貌?郑骞《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定位》说:“唐宋两朝,是中国过去文化的中坚部分……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结束就像一个大湖,上游的水,都注入这个湖;下游的水,也都是由这个湖流出去的。

      唐宋文化既恢宏又复杂,既超卓又平易,既多元又开放,属于成功的贯通、通变型文化,其通变特色影响到方方面面,自然包含文体  唐宋文化学术的集大成、综合性的特征,若用当时人的话,而且是最简洁的话来概括,则朱熹《答姜叔权》里的一句话甚为贴切:“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拈出其中的“融会贯通”,不妨说是宋人概括唐宋文化的最佳注脚文化的融通特征,对于唐宋文学、文体的发展、演进,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唐宋文体在文化的大视野下,打上了浓厚的“共同体”烙印,表现为分化与综合、限制与超越、对流与融通的复杂多元格局  唐宋文体学的贯通性,突出地表现在文体间的交流和互动上古代文体的结构规则并非刻板不变,实具有灵活组装拆卸的机制,其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可紧可松,内在亦具有延展性和弹性张力,在一定条件下,其规则会发生位移改变文体与文体之所以能发生关系,在于它们具有某种同质的因素,例如结构、形式、语言等假设我们对甲文体和乙文体都很熟悉,但是甲乙的相参相融,却依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会产生令人兴奋的新奇效果熟悉与陌生,陈旧与新颖,固有与超越,就在文体间的贯通、参融、相资中实现了奇妙的转化。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与贯通密切相关,唐宋开始大量使用“文备众体”一词黄庭坚等宋人用“兼备众体”来赞美唐代大诗人杜甫,这是充分肯定老杜在诗体方面的集大成更重要的是,宋人开始用类似词形容本朝文人诸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等,都得到过类似“文备众体”的称赞这种情况在宋以前是没有的可见唐宋文人的“兼备众体”,成为极为突出的现象何以文备众体者愈来愈多?这其实是贯通的文化作用于文体的重要表现唐宋文人学识渊博,擅长多种文艺者不在少数多面手、组合拳式的才能,让他们一通百通,有了贯通文艺的资本高手可以游刃有余地出入各种文体,取长补短,互相交通尤其当一种文体已发展极充分,内部的各种写作技巧、艺术手法差不多被穷尽时,或许只有“跨界”“贯通”,向其他文体寻求参酌,才有可能打破困局,实现新变 (选编自谷曙光《解读古代文体的新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唐宋时期,诗、文、词三种文学样式三足鼎立,小说、戏曲也开始兴起,公牍和应用文得到了发展,文体写作与批评相得益彰 B.唐宋两朝是各种文体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古今文体骈与散、简与繁、文与质、雅与俗纠葛转关的枢纽。

      C.郑骞在《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定位》中把唐宋两朝比喻成一个大湖,把上古至中古文化比喻为流进大湖中的上游的水 D.唐宋文化是成功的贯通、通变型文化,具有恢宏又复杂,超卓又平易,多元又开放等特点,它的通便特色影响着文体的发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借宋朝朱熹《答姜叔权》一文里的一句话,简洁地概括出了唐宋文化的集大成、综合性的特征——“融会贯通” B.唐宋文体分化与综合、限制与超越、对流与融通的复杂多元格局的特点,是受具有融通特征的唐宋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而形成的 C.唐代只有“诗圣”杜甫称得上“文备众体”,而到宋朝,“文备众体”的文人就越来越多,这是宋朝贯通的文化作用于文体的结果 D.古代文体的结构规则是灵活多变的,文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唐宋两朝文体学的贯通性特点的突出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古代文体学史上,唐宋时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各种文体都具备并且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影响深远 B.唐宋文化具有集大成、综合性的特征以及变通的特点,这不仅影响唐宋文体,还深刻影响唐宋文学的发展、演进。

      C.两种文体在结构、形式、语言等方面并不是完全不同的,在文体间的贯通、参融、相资中,两种文体就会互相转化 D.写作高手不仅熟知多种文体的写法,而且还能将各种文体的写法贯通起来,得心应手地进行运用,并写出新意来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千秋家国梦,百年翰墨韵耿蕾蒋思豫先生在百岁时写下诗句以为纪念:“少年贫笈弃家乡,煮鹤焚琴六月霜唾面自干腰不折,尘颜含笑看洛桑”他还写有“士气峥嵘焉可侮,骨头如鼓作铜声”等联句其诗其辞,也是老人百年人生,风骨铮铮的生动写照1914年的春天,中国大地风起云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星火渐呈燎原之势宜兴和桥,秀美的江南古镇蒋思豫,就出生在这里蒋姓是宜兴的大姓,蒋思豫的祖辈显赫不凡他的外祖父徐致靖,是赫赫有名的戊戌“维新元老”,官至二品礼部右侍郎,著名的“二王”书法家他的远房堂舅便是徐悲鸿蒋思豫的父亲也是饱读诗书、精于书法蒋思豫从小便酷爱书法,读小学时临摹柳公权的书法习作便已名列学校第一  故园与家族给予的人文影响,让蒋思豫拥有了不凡的眼界和气度,赋予他一颗处变不惊的心  6岁那年,父亲病逝,家道中落,小学未毕业的蒋思豫只能辍学跟随大姐去常州生活。

      转眼十余年过去,当年的稚童已长成清俊青年18岁时,蒋思豫独自一人去上海谋生他当过小报校对,学过铸字技术1933年,蒋思豫迎来了他人生的最为重要的转折点——进入复旦大学求学当时的年轻人都有着一腔爱国之心1937年抗战爆发后,受过良好教育的蒋思豫加入了救国行列,先后在武汉、太原等抗战前线工作,还曾与周恩来、连战的父亲连震东在一个大院共事  抗战期间,蒋思豫还身兼《中国青年》编辑,并在《益世报》等担任记者和特约撰稿人,亲身经历了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有一次,他与同事一起赴抗日前线采访,正遇日军进攻,一片枪林弹雨,同事只因稍微抬高了头,立刻被削去半个脑袋还有一次在重庆工作时,遇到日军飞机空袭,因为来不及躲避,两位同事被炸身亡,他们倒下的地方与蒋思豫只相距数米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那时候,蒋思豫的心中便存有一个和平与宁静的梦,哪怕完成这个梦要耗费一生,他也在所不惜、追求不止当年在复旦学习期间,他非常景仰于右任先生的道德文章和书法成就,将于右任编著的《标准草书》随身带了近十年,临习不断,立志端正书品,传承右公书法心得思豫的品行、书艺得到于右任的认可,经于右任外甥周伯敏的推荐,他有幸成为于右任先生的入室弟子。

      1947年7月的一天,在南京于右任长子于望德府邸中,33岁的蒋思豫恭恭敬敬地向这位著名的“当代草圣”,磕头行拜师礼于先生忙拉他起身说:“行个鞠躬礼就行啦!”就这样,蒋思豫得到右公的悉心指导,并渐渐形成了朴茂厚实、简洁凝练、运转持重又大气磅礴的草书风格1976年,蒋思豫回到夫人的故乡——宁波镇海,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在这近40年的时光里,蒋思豫将对书法的热爱发挥得淋漓尽致,与书法为伴的宁静岁月,让老人感到无比幸福他经常对子女们说:“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巨大精神财富,延绵数千年的中国书法决不能在吾辈手上中断蒋思豫一生研习“于体”,其草书直追于公笔韵他还写下洋洋万言的《论于右任标准草书》一至三论,为“于体”书法传承作出了理论贡献他的篆隶各体,也均有不俗功力:篆书质朴凝练、格调高古;隶书结字工稳、平实古雅胸襟的开阔与心气的平和,在老人的书法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蒋老气度儒雅,言笑洒脱,又喜以诗言志,创作了不少反映晚年心声的诗歌:“六十年来多祸患,苦中有乐却亦难九秩望颐老未死,晚向夕阳看落山”念及故乡宜兴,他曾写下诗:“一别故乡八十年,家园早碎址难辨近邻亲友去何处?只有屺山屹巍然。

      蒋思豫在艺术上认真计较,但为人处世上却随遇而安、与世无争在镇海区的一个老小区巷子里,一间二室一厅六十平方米的旧楼房,就是蒋思豫与夫人徐敏蕾的住所家什是旧样子,墙面有些泛黄,门板十分轻薄,有一些房间仅用旧棉布当门帘但眼前这两位老人的风采却让这间简陋狭小的屋子增添了活力与温馨蒋思豫的人生在沧桑百年中历经坎坷,始终陪伴老先生的是他最钟爱的笔墨唯有这件最珍贵的东西,没有在千般风雨中丢失可以说,书法是蒋思豫一生的主调相关链接】①在蒋老住宅的门楣上,刻有“窭隐”二字窭”是贫穷之意蒋思豫笑呵呵地说:“我是一个被历史遗弃,或说是被淘汰了的‘闲云野鹤’,一生无所作为的糟老头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至尊至贱的世事体验,蒋思豫对人生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旷达洒脱他说:“不开心是一天,开心也是一天何不笑看烟霞,落得一身轻松呢王宣民《蒋思豫:百岁翰墨写春秋》)②百岁,是一个无上的命令这年龄包含着生命对于时间的尊严,包含着历史对于个体的温情,包含着专业对于社会的颜面,包含着大地对于生灵的褒奖一位书法家能享百年之寿,而笔墨未停,又可展示中国书法艺术的健康个体蒋思豫先生正是一个书法艺术的持久实践者余秋雨《蒋思豫百岁书法集序》)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思豫能成为于右任先生的入室弟子,除了于右任外甥周伯敏的推荐外,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品行、书艺得到先生的认可。

      B.蒋思豫在艺术上认真计较,使得书法成就颇高,尤其是篆书,质朴凝练,格调高古,隶书结子工稳,平实古雅,最为出色 C.传记再现了蒋思豫先生百年的沧桑历程,他虽历经风雨,但始终没有丢弃钟爱的笔墨,是一个书法艺术的持久实践者D.本文语言明快流畅,并引用蒋思豫先生的诗歌,增加了文学色彩,使语言在质朴之余更添典雅5.文章结尾说“书法是蒋思豫一生的主调”,这一说法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4分) 6.蒋思豫先生有哪些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大 厨林美兰大厨早先还不是大厨,因为喜欢,进了烹饪职业学院毕业后,应聘来这家还不算小的酒店做厨师他个头不高,胖墩墩的,但人前一站,骨子里透着一种大将风度小伙子肯学肯干,只几年工夫,就当上了大厨两年前的冬至,是最寒冷的一天,北风呜呜地叫着,落叶裹挟着雪花满天飞扬就在这一天,老板突然跑路了!大伙一早上班才知道下午,大厅里聚集了许多债主房东、供货商们七嘴八舌凑出了老板欠的债:房租、鱼虾钱、蔬菜钱外加水电煤气费,有100多万,还不算拖欠的两月工资年轻貌美的服务员小桃气得哭:我们连回家的路费都没着落!小永。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试题库(单项选择题763题).docx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的面试考试题库.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80题).docx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库.docx 2025年江苏省第十届大学生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考试题库(200题).docx 2025年煤矿安全监测监控证考试必刷题库附答案.docx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复习题库.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10题).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70题).docx 2025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500题).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60题).docx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试模拟试题(五套).docx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400题).docx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题库.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20题).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90题).docx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最新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复习题库.docx 2025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教学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复习题库(350题).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50题).docx 2025年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考试题库(200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