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中八年级语文下月考一.doc
7页第 1 页 共 7 页路套中学八年级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题班级: 姓名: 考号: 得分: 一 、积累与运用 ( 共 9 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诘责(jié) 绯红(fěi ) 不逊(xùn) 禁锢(gù) 颔首(hàn)B、解剖(pōu) 粗糙(cào) 畸形(jī) 广袤(mào ) 胡髭(zī)C、文绉绉(zhōu) 尴尬( gà) 黝黑(yǒu) 教诲( huì) 瞥见(piē)D、庶祖母(shù) 一绺绺(lǐu) 眼翳(yì) 滞留(zhì) 锃亮(zèng)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 分) A、鹤立鸡群 气宇轩昂 深恶痛疾 翻来复去 美其名曰B、抑扬顿挫 冥思遐想 油光可鉴 五彩斑斓 颔首低眉C、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粗制烂造 藏污纳垢 由然而生D、暗然失色 不可名状 美不胜收 微不足道 无可质疑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3 分) A、 《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是作者对 20 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的回顾。
在写人方面,作者善于抓住形貌、性格特征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叙事方面,主线鲜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作者青年时代爱国、报国的心路历程的写真,通篇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感情B、 《 我的第一本书》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 20 世纪初中国城市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作者牛汉是现当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充满着一种沉重的苦难感与强大的力量感,著名诗人艾青就受到了他极大的影响C、 《 列夫 •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 ,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D、 《 再塑生命》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抒发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二、名著导读(9 分)4.《海底两万里》是 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 》,第三部是《 》,主要讲述 的故事,描绘的是 .5、 《名人传》的作者是 20 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
6、 《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 、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俄国作家 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三、综合性学习活动(6 分) 7.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第 2 页 共 7 页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班里要开展《感受母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语文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用心做好以下几件事: (1)全班每一位同学收集一篇反映母爱的诗词或散文,并编辑成书请你给本书拟定一个书名2 分) 书名:《 》 (2)请写出一句与母亲有关的名言或俗语 2分) (3)3.8 妇女节刚刚过去,或许有的同学还未来得及表达对母亲的爱,所幸还有机会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就是母亲节,请你设计一句短信,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要求:不少于 20 字,不得抄袭题目中的文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有独创性。
2 分) 短信: 四.古诗文积累(11 分) 8.(1) , 松柏有本性 汉 刘桢《赠从弟》 (2)《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 (3)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 “ , ”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4)、《与朱元思书》中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天下独绝 (6) 俱怀逸兴壮思飞, 。
五、 阅读 (甲) 12 分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 “那是在学跳舞 ” ③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④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第 3 页 共 7 页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⑤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⑥“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⑦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乙)这一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个紧要事,凡是愚昧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9、 (甲)文第④段中,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请分别谈谈如何理解“吃惊” 、 “不安” 、 “感激” (3 分)“吃惊”: “不安”: “感激”: 10、 (甲)文第⑤段中,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如何理解这个句子所蕴涵的意义及作者的思想情感,请谈谈你的理解 (2 分)作用: 意义思想情感: 11、 (甲)文第⑥中“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中的 “他们”指什么人?第⑦段中“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的“他们”又指什么人?作者对后一个“他们”持怎样的态度?(3 分)(1)第⑥中“他们”: (2)第⑦中“他们”: 第 4 页 共 7 页(3)对后一个“他们”持的态度: 12、从表达方式上讲,文段(甲) 以___为主,文段(乙)以___为主2 分)13、文段( 乙)中的“那一回”是指(甲)中的_____________(不超过 6 个字)2 分) (二)文言文阅读(28 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4.把原文补充完整(2 分)15、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亲旧知其如此( ) (2)造饮辄尽( )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 (4)短褐穿结( ) 1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17、对“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描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这句话是从居住条件的简陋和衣食的匮乏两个方面的描绘了五柳先生的日常生活 B、这句描写是为了突出五柳先生贫困的生活,引起读者的同情 C、这句描写是为了突出五柳先生贫困的生活,反衬他“晏如也”的生活态度 D、这句描写展现了陶渊明贫困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18、“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3 分)第 5 页 共 7 页19《五柳先生传》是 时期著名的诗人 写的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 文章,我们曾经学习过他的诗歌《 》,散文名篇《 》。
20.五柳先生性格最突出的特征是 ,三大志趣爱好是 、 、 8 分)21.赞文的实质是什么?与传文的哪句话照应?(2 分)22.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五柳先生的“志向”是什么?(2 分) (三)15 分(1)去年除夜买的一球水仙花,养了两个月,直到今天方才开花 (2)今春天气酷寒,别的花束萌芽都迟,我的水仙尤迟因为它到我家来,遭了好几次灾难,生机被阻抑了 (3)第一次遭的旱灾,其情形是这样:它于去年除夜到我家,我特为跑到瓷器店去买了一只纯白的瓷盘来供养它看它们在寒窗下绿白相映,素艳可喜可是它们结合不到一个月,就要别离为的是我要到石门湾去过阴历年,预期在缘缘堂住一个多月,希望把这水仙花带回去,看它开花才好如何带法?颇费踌躇:叫工人阿毛拿了这盆水仙花乘火车,恐怕有人说阿毛附庸风雅;把它装进皮箱里,又不可能于是阿毛提议:“盘儿不要它,水仙花拔起来装在饼干箱里,携了上车,到家不到三四个钟头,不会旱杀的我通过了回到家里,大家纷忙地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