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物理“物体的浮与沉教案.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50285083
  • 上传时间:2023-12-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1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物理“物体的浮与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在液体里浮沉的4种基本状态;(上浮及下沉,既可以是物体的一个运动过程――相对某段时间,也可以是一种状态――相对某一个时刻漂浮及悬浮同样如此我们现在分析的是物体的受力情况――应该指状态2.理解物体在液体里浮沉的条件;3.知道物体浮沉条件在生活、科技上的简单应用,能应用本节课探究的结果解释生活中一些相关的现象,增强知识迁移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物体的浮与沉现象;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感受物体的浮与沉与物体的重力和浮力有关,并得出相应的规律;3.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及两力平衡知识分析简单的浮沉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体在液体里浮沉的4种基本状态及对应条件难点:轮船(漂浮物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采用分层教学,合理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及两力平衡知识分析简单的浮沉问题要学生注意(1)悬浮与漂浮的不同特征:悬浮是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既没有露出液面,也不接触底面――物体的顶部在液面下;物体漂浮时,则或多或少总有一部分露出液面――物体顶部在液面上悬浮的物体,如果所受到的重力或浮力改变了,物体就不能继续保持悬浮;而漂浮的物体,在重力发生变化或浮力变化后,通过调整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仍可保持浮力与重力两力平衡――继续漂浮。

      2)物体漂浮时,浮力与重力两力平衡当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时(如轮船装上货物),物体会往下沉一些,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增大,浮力就增大,结果浮力与重力再次平衡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增大时(如液体由清水改成盐水时),物体会往上升一些,浮力就减小,结果浮力与重力也重新平衡只有在物体所受的重力大于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时(重力大于物体能得到的最大浮力),浮力与重力不能再平衡,物体就会沉没针对程度不同的学生讲到不同分寸三)准备知识1.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能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2.学过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四)实验器材准备1.浮沉子(矿泉水瓶子+口服液瓶子)浮沉子选用透明的口服液瓶子做,底部(瓶口)绕金属丝,使其在清水中仅露出顶部,放进矿泉水瓶子(太单薄的瓶子不行)里,大瓶里水要九成以上满实验器具保证学生能清晰见到:挤压矿泉水瓶子,水进入口服液瓶子,小瓶子下沉;放手后,水流出口服液瓶子,小瓶子上浮,排除了其它因素的干扰2.大烧杯;橡皮泥小船+围棋子已经干了的橡皮泥很难捏成小船3.玻璃瓶+铁钉放的铁钉要让玻璃瓶刚好下沉,不宜过多4.热气球食品保鲜袋用三个铁架台撑开,底下用酒精灯加热,几秒种就能见到保鲜袋升空。

      五)教学流程引入情景:学生操作并观察“浮沉子”的下沉与上浮,初步认识物体的浮与沉现象新课教学一.物体的浮沉条件学生活动1:大烧杯盛半杯水,用相同质量橡皮泥制作一小船,放水上,往小船里一个一个加围棋子,比谁做的小船放的围棋子最多(观察小船的沉没)思考一:船为什么会沉下去思考二:两只质量相同、大小不一的船,载重一样时,为什么小船沉下去,而大船却没有沉下去讨论得出1物体的下沉条件F浮G物观看实验录像:随围棋子的增多,小船吃水深度增加,以致最后沉没进一步分析小瓶和小船漂浮时的受力情况,得到3物体漂浮条件F浮=G物教师演示:小瓶悬浮的实验物体悬浮条件F浮=G物二.改变物体浮与沉的方法再一次观察“浮沉子”的实验,巩固物体的浮沉现象及对应的浮沉条件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1.使物体上浮的方法减少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加物体所受的浮力,可以是增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可以是增大液体的密度2.使物体下沉的方法与使物体上浮的方法相反。

      增大物体所受的重力;减小物体所受的浮力,可以是减小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可以是减小液体的密度三.应用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潜水艇的浮沉,汤团的浮沉等1.潜水艇的浮沉录像(潜水艇上浮时,可见到有海水排出)+动画(改变水箱中水的多少);鱼的沉浮(改变鱼膘的体积)2.生的汤团沉到锅底,煮熟后汤团会浮起来熟汤团盛到碗里,过一会又会沉下去3.演示热气球上升实验热空气使气球体积膨胀,使气球内气体的密度减小,浮力大于重力,气球升空在气体中也存在浮沉现象四.小结、布置作业(六)教学反思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改变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更是学习高中力学的思想基础在分析物体浮沉条件时若引导学生考虑力和运动的关系,就能更好抓住问题的本质既可节省学生讨论所费时间,又能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就能更紧密结合由于中考考纲无此要求,对学生的可接受程度无把握,本节课教学中,未能大胆迈出这一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