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资料.pdf

21页
  • 卖家[上传人]:小了****8
  • 文档编号:281385372
  • 上传时间:2022-04-2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53.63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在上一章中, 我们介绍了古典的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揭示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内核仍然是我们这一章起点和基础在这一章中, 我们的分析还将继续在两个国家、 两种产品、 一种要素投入以及没有运输成本、两国之间要素不可流动但产品可以自由流动的理想世界中进行,但我们不再假定机会成本不变,而是更为接近现实地假定机会成本是递增的也就是说, 除了用机会成本递增代替了机会成本不变的假定之外,本章的假设条件与上一章没有差别但为了更具一般性,本章将假定参与贸易的国家为A 国和 B 国,两种产品分别为X 和 Y同时,我们还将引入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工具,如等产量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等 这样,对两国社会生产状况的描述也将不采用具体数值,而是通过等产量线的不同形状来体现 我们首先分析一国在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然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讨论两国国家贸易的动因以及模式和所得之后,我们进一步分析通过贸易两个国家如何实现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在本章的最后, 我们将指出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 即使两国社会产状况完全相同, 但只要需求偏好不同,它们依然存在着贸易的动机,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共同获益第一节 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比较利益上一章中我们提到机会成本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使用的资源如果用作其他用途可以实现的价值。

      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 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产量的机会成本是指所不得不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的价值上一章中我们假定机会成本是不变的, 为了使我们的理论更加接近现实,本章中,我们将把这个假定条件取消,进而研究机会成本可变主要是递增条件下的贸易理论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 机会成本也可看作是以另一种商品计量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递增, 即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 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出所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是普遍和典型的现象,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递减性质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 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完全专业化的国际分工进而进行贸易,对各贸易国均会带来最大收益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条件下, 按比较优势原则进行的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是有一定限度的, 即当国内机会成本与国际交换比例相等时,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将不再进一步深化一、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在现实条件下, 一国在生产中通常面对的是递增的而非固定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递增(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s )意味着一国为了获得每多生产一单位某商品的资源而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另一商品的产量。

      机会成本递增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而不是一条直线如图31 所示:图 3-1-1 中, 假定社会生产最初处于E 点, 如果我们不断增加商品Y 的产量,而且这种增加是等量的, 即图中011223YYYYYY, 由于机会成本是递增的,等量增加商品Y 的产量所必须放弃的商品X 的产量则是不断递增的,即图中011223XXXXXX机会成本递增的特性导致了图中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对于生产可能性边界呈现这一特性的最早的解释是由Haberler提出的他指出,流入 Y 行业的 X 行业的那些生产要素是那些移动且适应性强的要素它们的适应性是它们可以大幅度提高Y 的产出然而,当我们不断把资源从X 行业转移到Y 行业时,它们的适应性就越来越弱了, 也就是说这种要素的边际报酬将不断下降所以要等量的提高Y 的产量就必须放弃更多的X,从而产生了机会成本递增的现象在本章只有一种要素投入的假定下,这种解释也可以很好的说明为什么会出现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 进而说明为什么生产可能性曲线会有凹向原点的特性二、社会无差异曲线O X Y 0Y0X1Y1X2Y2X3Y3XE 图 31 机会成本递增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一)社会无差异曲线含义社会无差异曲线体现了在社会福利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两种商品消费数量的所有可能的组合。

      社会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见图3-1-2 中的? 、II在图 3-1-2 中,不同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II 表示不同的福利水平其中,无差异曲线 II 更远离原点,代表更高的福利水平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社会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 它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 增加一种商品就必须放弃或减少另一种商品,两种商品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条件下,不能同时减少在同一平面图上, 有无数条社会无差异曲线, 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同样的满足程度, 不同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满足程度,离原点越远, 满足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社会无差异曲线有着与个人无差异曲线不同的特点在消费者的偏好各不相同的情况下,一种国民收入分配模式下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可能与另一种分配模式下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相交而这在个人无差异曲线分析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如图 33 所示,曲线 I 表示在一定社会分配模式下的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而曲线 II 表示在相同分配模式下的一条更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曲线代表了在另一种分配模式下的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曲线则代表了在这种分配模式下的一条更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Y Y1Y20 X1X2X ?图 32 社会无差异曲线在第一种分配模式下, A 和 B 两点的社会福利水平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保持消费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对X 的消费从2X减少到1X时,整个社会对 Y 的消费必须从2Y增加至1Y而在第二种分配模式下,A 和 C 两点的社会福利水平是相同的,在保持消费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对X 的消费从2X减少到1X时,整个社会对 Y 的消费只必须从2Y增加至3Y也就是说,在第二种分配模式下,相对不喜欢X 的消费者占了更大的比重,因为同等的较少对X 的消费,在第二种分配模式下,只需少量的Y 即可得到补偿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第一种分配模式下,C 点相对于 A 点而言,本来社会福利水平更低,但通过改变社会分配模式,即如果采用第二种社会分配模式,C点却和 A 点取得了相同的社会福利水平这将给我们的分析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不使分析过于复杂, 我们假定稳定的分配维持了社会偏好的稳定,也就是说社会无差异曲线与个人无差异曲线一样是决不相交的但使用社会无差异曲线时我们必须清楚,收入分配的变化可能改变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我们假定了社会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那么一个封闭经济的一般均衡点就可以通过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来决定了。

      如图34 所示:图 33 相交的社会无差异曲线X1X2X 1YO 2Y3YA B C Y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I 的切点 E代表了封闭条件下该社会所能够实现的最大社会福利水平过E 点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公切线的斜率yPPx /代表了一般均衡下X 和 Y 两种商品的均衡相对价格三、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两国之间同一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是两国具有不同比较优势的表现,也构成了互利贸易的基础 在假定两个国家具有相同的社会需求的条件下,这种相对价格的差异将来源于两国社会生产条件的不同生产条件的不同可以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性上反映出来 不同的生产条件导致在封闭条件下,两国在达到一般均衡时, 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也不同一国与另一国相比较, 在一种商品上相对价格较低, 在另一种商品上相对价格较高,前一国家在相对价格较低的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在相对价格较高的商品上具有比较劣势;后一国家则相反 每一个国家都应专门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即生产比国内需求数量更多的商品)并将其部分出口以用来交换自己生产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但是,两个国家在专门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商品时,随着产量的增加,生产的机会成本也不断上升。

      当两国同一商品的相对价格相同时,这种分工就不会进一步深化 这时,贸易就在这一价格水平上达到均衡通过互利贸易,两国的最终消费水平均会高于封闭条件下的消费水平如图35 所示:Y 图 34 封闭经济的一般均衡X1X 1YO E PyPx /图中AE和BE分别是 A 国和 B 国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点, 它们分别是两国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各自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的切点(由于假定两国需求条件相同,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在图中重合,即曲线) 图中的虚直线的斜率分别代表了两国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时Y 商品和 X 商品的相对价格相对价格的不同使两国产生了贸易的基础和动力,进而两国调整社会生产, A 国将增加商品X的产量,同时减少商品Y 的产量而 B 国则恰恰相反但由于机会成本是递增的,两国对社会生产的调整最终会使他们生产两种商品的机会成本趋于一致,即在两国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相同,如图中加粗的直线所示 在这个国际通行的相对价格下,两国生产的均衡点分别移至AE和BE而此时,两国消费的均衡点变为 E 点,即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与代表国际相对价格的曲线PyPx /的切点它代表的社会福利水平显然要高于贸易之前的AE和BE,因此,两国都从贸易中获得了利益。

      通过分工生产与贸易, 每一国家都可消费各自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外的商品组合,而在没有贸易的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是消费的界限四、贸易利益的分解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利益是可以分解的通过将贸易利益进行分解, 使得人们对于贸易利益的来源有一个更为清楚和全面的认识通过前面的分析,在理论上我们可以将贸易利益分解为来自贸易的利益和来自分工的利益一)来自交换的利益E BEBEAEAE图 35 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AXYPP)/(PyPx /BPyPx)/(APPFY X O BPPF贸易的利益来源于在资源配置不变、产出不变、该国并未实行产品专业化生产的情况下, 一部分产品以国际价格而非国内价格进行贸易,这时该国的生产点不变,但消费均衡点变为图中的C 点新的社会无差异曲线II 与国际价格线相切,与无差异曲线 I 相比离原点的距离更远些, 即社会福利得到提高 见图 36二)来自分工的利益除了贸易中交换的利益之外,分工也会产生利益,即在国际贸易中来自分工的利益这一利益主要来源于资源按照比较利益进行的重新配置,即产生了新的国际分工在原生产点上, 按照国际交换比率明显比按照国内交换比率进行交换更为有利,由于更高价格的吸引,该国将生产更多的X 产品,以获得更多利益。

      这时生产将在新的资源配置组合下进行,生产点B 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向符合比较利益的方向变动至E 点,即生产更多的X 产品,而生产较少的Y 产品,同时生产点与消费点分离, 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与国际价格线的切点处,消费点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国际价格线相切出,无差异曲线与相比进一步向外推移,福利水平得到提高如图37:图 3 6 来自于交换的利益O X 0YY 0XAPyPx)/(B C BPyPx)/((三)利益的合成分析将上面的两张图拼接在一起,便可以得到完全利益的图解,见图38这与我们在图 3-1-4 中看到的情况是一致的,其中无差异曲线到为来自贸易的利益,到则为来自分工的利益,无差异曲线到是总的利益从图中可以看出,贸易利益的获取实际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是来自交换与来自分工利益之和图 38 贸易利益的合成O X 1Y0YY 0X1XE B C D AXYPP)/(XYPP/图 37 来自于分工的利益O X 1Y0YY 0X1XB AXYPP)/(XYPP/E 第二节 贸易均衡相对价格相对商品价格的差异是两国各自比较优势的体现,也是两国进行互利贸易的前提在贸易实践中,商品往往存在着所谓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调拨价格、转移价格、协议价格、优惠价格等,而且现实中价格是通过供求和进出口方谈判,根据经济与贸易的实力达成的,但在国际经济学的理论中, 价格仅仅被看成是一种比率,在多数情况下被看成是数学中的斜率。

      如何确定贸易均衡相对商品价格(即局部均衡分析),经过分析和总结,我们得到了使贸易发生, 并使其平衡的均衡相对商品价格下面我们将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