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动物学-第九章-软体动物门.ppt
53页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第一节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头摄食、感觉发达程度与机体活动程度有关足运动器官,形状多样化内脏团一般左右对称一、身体一般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身体背侧皮肤延伸形成的薄膜,一般包被内脏团、鳃甚至足 外套腔: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隙很多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排泄孔、生殖孔、肛门甚至口都在外套腔内 所以软体动物的排泄、生殖、呼吸、摄食等生理活动均与外套腔内的水流有关二、具外套膜绝大多数都有由外套膜分泌形成的贝壳,通常位于身体的最外面,为保护器官 不同的种类,贝壳的数目、形态变化很大 无板类无壳 腹足类、单板类、掘足类1片贝壳 瓣鳃类2片贝壳 头足类贝壳退化为内壳或成体完全消失 多板类8片贝壳三、具贝壳次生体腔不发达围心腔;生殖腺和排泄器官的内腔初生体腔存在于各器官组织的间隙,形成血窦 循环系统 心脏、血管、血窦、血液 大多开管型循环系统,血流阻力大,循环效率低 头足类闭管型循环系统四、体腔和循环系统由口、口腔、食道、胃、肠、直肠、肛门构成许多种类具齿舌软体动物特有器官具管外大型消化腺肝脏五、消化系统六、呼吸系统水生种类鳃陆生种类外套膜充当“肺”七、排泄系统后肾型后肾型后肾管: 其一端以纤毛肾口开口于围心腔,用以收其一端以纤毛肾口开口于围心腔,用以收集体腔中的废物集体腔中的废物 肾管近肾口部分由腺细胞组成,能从血液肾管近肾口部分由腺细胞组成,能从血液中提取代谢废物,其后经囊状部中提取代谢废物,其后经囊状部( (膀胱膀胱) )由由肾孔开口于外套腔肾孔开口于外套腔围心腔腺神经系统一般不发达,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足、侧、脏4对神经节头足类神经系统发达感觉器官:眼、触角、嗅检器、平衡囊八、神经系统大多数雌雄异体异体受精,体内或体外受精少数卵胎生直接发育间接发育: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海产种类);钩介幼虫(河蚌)九、生殖与发育目前记录的现存的软体动物大约有13万种动物界中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二大类群软体动物分为7个纲:单板纲、无板纲、多板纲、腹足纲、掘足纲、瓣鳃纲、头足纲第二节 软体动物门的分类 一、单板纲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化石种类 直到1952年丹麦“海神号” 调查船在太平洋哥斯达黎加西部沿海3570m深处采到了10个现生的标本,名为新蝶贝。
之后又在太平洋和大西洋2000-7000m深海底发现了7种 原始种类,贝壳个,帽状,足扁阔鳃及内脏器官按体节排列全部营海洋生活无贝壳,足退化,体呈蠕虫状,具腹沟是原始的软休动物如龙女簪,产于我国南海 二、无板纲全部海洋生活 头部不明显 身体扁平,卵圆形,背面有8个覆瓦状排列的贝壳一般以齿舌刮取礁石上的海藻为食,发育过程中有担轮幼虫期 如潮间带常见的各种石鳖三、多板纲贝壳呈长圆锥形、稍弯曲的管状,两端开口 足发达呈圆柱状,头部退化为前端的一个突起海产,多在泥沙中穴居,约350种左右常见种类:大角贝、胶州湾角贝等 四、掘足纲锦红象牙贝广泛分布在海洋、淡水、陆地,为软体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纲贝壳1个,呈螺旋状,壳口具厣头部明显,有口、眼及触角,口中有齿舌足发达,叶状 内脏团随螺壳的扭转一般呈螺旋形,左右不对称有的种类为卵胎生 海产种类具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五、腹足纲可食用的腹足类鲍鱼田螺福寿螺一、代表动物河蚌1、生活习性和外形六、瓣鳃纲2、消化系统3、呼吸系统4、循环系统5、排泄系统6、神经系统三对神经节:脑神经节、足神经节、脏神经节感觉器官不发达7、生殖与发育河蚌与鰟鮍鱼钩介幼虫二、纲的特征纲的特征1、体表具2片贝壳,故又名双壳纲2、身体侧扁、左右对称3、头部退化,足部发达呈斧状,故又名斧足纲4、鳃呈瓣状,1一2对5、开管式循环系统;心脏具1心室2心耳,位 于围心腔中6、肾1对,一端开口于围心腔,另一端与外套 腔相通7、有脑、脏、足三对神经节,感官不发达三、常见种类常见种类船蛆为害状全部海产,多数善游除原始种类(鹦鹉螺)具外壳,其余种类为内壳或无壳头部发达,头侧具一对构造相当完善的眼 足环生于头部前方,特化为8或10条腕和一个漏斗 羽状鳃一对或两对,心耳和肾的数目与鳃一致 闭管式循环系统 神经系统复杂,神经节集中于头部,有中胚层形成的软骨匣保护七、头足纲鹦鹉螺十腕类八腕类第三节 软体动物的系统发生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共同的祖先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