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夜》与《上海的早晨》之比较.doc
12页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盐 城 师 范 学 院毕业论文 2012-2013学年度 《子夜》与《上海的早晨》之比较学生姓名 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09(7) 学 号 09113342 指导教师 2013年6月2日《子夜》与《上海的早晨》之比较摘 要《子夜》与《上海的早晨》描写的皆为都市生活,小说的故事背景均为上海,但故事发生的时间段却是不同的,一个是30年代初期,一个是解放初期同为主人公的吴荪甫与徐义德存在对应关系,他们同为民族工业资本家,但由于两者所处时代不同,他们的性格、遭遇、命运又有着不同之处从结构上来看,这两部作品都是线状结构,但《子夜》是复线式结构,而《上海的早晨》是单线式结构关键词】《子夜》;《上海的早晨》;形象;结构;比较Midnight Compared to Shanghai Morning AbstractMidnight and Shanghai Morning both depict the urban life, which took place in Shanghai. But the time is different. Midnight was set up in the early 1930s, while Shanghai Morning was based on the rudimentary period of liberation. As the protagonists of the two works, there is a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Wu Sunfu and Xu Yide. They are the same as the national industrial capitalists. But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times, their personality, experience and fate are different. From the structural point of view, the two works are both linear structure, but the Midnight is a double type structure, while Shanghai morning is a single type structure. [Key words] Midnight, Shanghai Morning, figure, structure, compare目 录一、动荡中的上海都市:子夜与黎明 1(一)黑暗中的子夜 1(二)破晓后的黎明 2二、两重性的人物形象:积极进取与反动落后 3(一)积极进取的吴荪甫 3(二)反动落后的徐义德 4三、线状型的作品结构:复线式结构与单线式结构 5(一)《子夜》的复线式结构 6(二)《上海的早晨》的单线式结构 6参考文献 8《子夜》是茅盾的一部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是周而复的一部庞大的四部曲小说。
《上海的早晨》被认为是《子夜》的续篇,它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吴荪甫们”到了五十年代所遭遇的处境这两部适时地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在转折时期的命运和心态,都曾引起过强烈的社会反响,都曾产生过程度不同的轰动效应它们呈现出了左翼都市文学叙述模式的延续和发展关系,反映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从子夜走向了黎明这一社会发展进程[[] 宋文耀.从夜影到曙光 《子夜》与《上海的早晨》比较[J].温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46.]这两部小说的故事背景均为上海,但故事发生的时间段却是不同的,一个是三十年代初期,一个是解放初期这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均为民族资本家,且具有复杂的性格但由于两者所处时代的不同,他们的性格、遭遇、命运又蕴含了不同的时代内涵从结构上来看,这两部作品都是线状结构,但《子夜》是复线式结构,而《上海的早晨》是单线式结构一、动荡中的上海都市:子夜与黎明《子夜》与《上海的早晨》描写的皆为都市生活,故事的发生地点也都是具有“十里洋场”之称的上海《子夜》的故事背景为三十年代初期的上海,《上海的早晨》的故事背景为解放初期的上海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具有独特的社会特征 (一)黑暗中的子夜茅盾以“子夜”为题有着暗示文章内涵的意味,小说中所说的“子夜”主要指的是民族工业资本家所处的环境。
作者的企图,是在揭示这漫漫的长夜里,人们是在怎样的摸索着他们的前途,是在怎样的解决他们所争执着的‘现在’[[] 余定义.评《子夜》[A].茅盾专集[C].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987.]茅盾创作《子夜》之际,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严重波及到了中国,中国成了资本主义强国转嫁危机的对象中国的民族工业中,很多以外销为主要业务的轻工业受到沉重打击,濒临破产,民族工业处在奄奄待毙之中,中国各地的丝厂和火柴厂纷纷倒闭民族资本家们为了挽救自己,进一步地加强了对工人的剥削,引起了工人的不满,从而开始反抗,罢工浪潮方兴未艾与此同时,1930年夏秋之际,社会上下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像茅盾这样一个敏感于政治、善于透视社会的学者来说,总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于是他决定写一部长篇小说,全面地描写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现象,来揭示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小说以三十年代的旧上海为背景,这里有纸醉金迷的生活、明争暗斗的算计和趋炎附势的各色人物小说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为主人公,吴荪甫是要竭尽全力发展和振兴中国民族工业的他不仅在农村兴办了企业,还在上海开办了裕华丝厂,成立益中信托公司。
随着资本的增加,经营范围的扩大,除了丝织工业外,他还有灯泡、热水瓶、阳伞、肥皂、橡胶鞋等产业,他希望自己能建立起一个美妙的资产阶级王国但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他的理想注定实现不了,最后以破产告终茅盾通过主人公吴荪甫事业的兴衰史与性格的发展史,以及最后吴荪甫的悲剧,象征性地蕴含了自己对当前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 茅盾.茅盾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56.]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注定没有出路的在这样的黑暗中,中国的民族工业无路可走!(二)破晓后的黎明解放初期,我国的经济十分落后于是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全国上下开始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改革——对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场改革的中心就是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地区——上海当时的上海,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将资产阶级私有制变为全民所有制[[] 薛小云.左翼都市文学的延续和发展——《子夜》和《上海的早晨》比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28.]“在我们国家里,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
[[]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N].人民日报,1957-6-19(1).]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分清是非问题,而不是分清敌我的问题五十年代初期,周而复在上海任职,亲眼见证了这场伟大的革命周而复早前就有写一部描写工人生活的长篇小说的想法,于是他开始构思这一部反映社会基本矛盾的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上海的早晨》共有四部,以五十年代的上海为背景,描述了“三反”“五反”以及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艰难历程第一部描写了民族资产阶级猖狂进攻;第二部描写了打退民族资产阶级进攻,开展“五反”运动;第三部描写了民主改革;第四部描写了公私合营,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四部小说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徐义德为主人公,刻画了他在改造运动中的一系列反抗斗争,描写了以他为代表的上海民族资产阶级和以汤阿英为代表的上海工人阶级之间的斗争在这样的改革浪潮中,徐义德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注定了只能以悲剧结尾《上海的早晨》对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教导,按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小说最后以徐义德的悲剧结尾,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资本主义私有制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无路可走。
二、两重性的人物形象:积极进取与反动落后从这两部作品的人物形象来看,《子夜》与《上海的早晨》在人物谱系上存在着对应关系通过分析人物在小说中的性格、地位、作用等等,我们不难发现,同为主人公的吴荪甫与徐义德存在对应关系他们同为民族工业资本家,但由于两者所处时代不同,他们的性格、遭遇、命运也有着不同之处茅盾在《子夜》中表现吴荪甫的悲剧命运时,向我们展现的更多的是这位民族资本家为了发展民族工业而奋力拼搏的一面,将吴荪甫塑造为值得人们同情的“失败英雄”但周而复在《上海的早晨》中则向我们展示的更多的是徐义德贪婪、反动落后的一面如果说吴荪甫的失败让我们同情,那么徐义德的失败却是令人大快人心一)积极进取的吴荪甫吴荪甫是《子夜》中的主人公,他是三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的代表人物吴荪甫是一个性格矛盾复杂的人物,他身上表现出了鲜明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在他身上,既有积极进取的一面,也有反动落后的一面但茅盾在《子夜》中表现吴荪甫的悲剧命运时,向我们展现的更多的是这位民族资本家为了发展民族工业而奋力拼搏的一面,将吴荪甫塑造为值得人们同情的“失败英雄”茅盾把吴荪甫安置在混乱的社会背景中,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来展示他性格的多个方面。
茅盾在小说中为吴荪甫设置了不同的遭遇,着重通过逆境、困境和绝境中的描写,来暴露吴荪甫性格的本质除此之外,茅盾在小说中也长袖善舞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和反衬手法,如通过林佩瑶追求温情来反衬出吴荪甫的冷酷与专横茅盾在小说中,着重描写了吴荪甫性格中积极进取的一面首先他敢于反抗帝国主义的控制,敢于同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赵伯韬相对抗在与赵伯韬的斗争中,他发起过进攻,迎接过挑战,遭受过挫折,进行过挣扎,最后倾家荡产吴荪甫的这些行动,表明了他同帝国主义、金融买办资产阶级是具有直接的矛盾的,他具有反抗帝国主义企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的野心他除了仇恨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以外,他也仇恨反动政府的统治,在文中他说:“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这句话透露出他对当时连年的军阀混战和政府的黑暗充满了不满情绪吴荪甫想要竭尽全力发展和振兴中国民族工业,他不仅在农村兴办了企业,还在上海开办了裕华丝厂,成立了益中信托公司随着资本的增加,经营范围的扩大,吴荪甫除了丝织工业外,他还发展了灯泡、热水瓶、阳伞、肥皂、橡胶鞋等工业振兴中国民族工业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虽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吴荪甫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其次,他游历过欧美,具有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知识为了发展民族工业,他在家乡双桥镇开设了电厂、米厂、油坊、钱庄、当铺,他希望自己能建立起一个美妙的资产阶级王国这种举动,从客观上来说,是对当时农村封建主义进行资本主义改造的一种努力和尝试,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吴荪甫作为一个资本家,茅盾并没有把他刻画得完美无缺,高不可攀吴荪甫有时自信果断,有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