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案】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课家乡美.docx
7页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课题 第一课 家乡美 总课时 4 课时主备人 辅备人集体备课学习目标 1. 从倾听《家乡是北京》 、《牧歌》,演唱《杨柳青》 、《大雁湖》四首作品中, 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四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扬和喜爱;2. 从倾听上述两首作品中懂得演唱形式和演奏形式对家乡情及其表现力;3. 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 明白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 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沟通唱一首赞扬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誊写记录;4. 把握多样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不同打击乐器伴奏与歌曲的协作,随伴奏学习京腔京韵;重点难点 重点:对于无规章的打击乐伴奏怎样才能与歌曲协作的好怎样将声音表现的短促而有弹性依据同学学问的把握情形,唱准切分节奏难点:打击乐器与歌曲的协作以及切分音教学用具 打击乐器、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二度备课第一课时表演《杨柳青》 1.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悦耳,由于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喜爱;2.观赏《杨柳青》的演唱;设问: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 .你能哼唱吗 . 3.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4.学唱曲调:(1) 可以分句学唱,但要留意乐句的完整性;(2) 设问: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 .〔1 2 3 5 6〕(3) 其次乐句、第三乐句的 要唱好;(4) 设问:曲调中显现几次“ xx x0 ” .在显现 “ xx x0 ”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5) 完整地、轻盈地唱全曲;5.学唱歌词:(1) 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特别是衬词要读得流畅;(2) 把歌词填入曲调后唱歌,留意心情与速度;将歌曲唱的比较娴熟后,练习 P9 的发声练习,师生探讨怎样唱的短促而有弹性;(3) 如班上有江苏的同学,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6.表演歌曲:挑选打击乐器三角铁、双响筒、铃鼓为歌曲伴奏;留意每一句的节奏都不一样, 留意附点以及弱起小节的精确演奏; 先逐句进行练习, 再将一个乐器的完整演奏出现,最终将三个乐器合在一起进行演奏; 7.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其次课时一、情境导入1.组织教学随《大雁湖》伴奏音乐进教室;2.学做简洁的蒙古基本动作1)谈话导入:我们祖国有几个少数民族组成的( 56 个),说说你知道几个少数民族,我们是属于哪个族?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2) 老师随《大雁湖》伴奏音乐仿照蒙古族舞蹈让同学说说老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3) 看了之后说说你们喜爱哪几个动作;跟随老师做做动作;总结:同学们舞姿跳得很美, 那你们的歌声会是怎样呢?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蒙古歌曲《大雁湖》,让同学们在蒙古的大草原上纵情唱歌同时我们领会一下那里的风景;二、寓教于乐1.听录音范唱感受音乐的风格和心情;(蒙古族民歌,曲调美丽抒情; )2.再听音乐说说歌曲内容;介绍大雁湖,大雁湖在唐古拉山邻近,那里草肥水美,栖息着很多珍禽异鸟,大雁也在那里安家落户了3.听老师范唱歌曲;4.歌曲短小让同学自己随琴唱唱;5.学唱难句:大雁湖好风光啊哈嗬;(先听老师范唱,老师在啊哈嗬下面划出节拍,同学跟老师一起边唱边划拍; )6.大雁湖那么我们专心的赞扬以一下再跟琴唱唱这一乐句;(衬次“啊哈嗬”表达了蒙古人民的粗犷豪爽对家乡的喜爱和赞扬之情; )7.指出切分节奏 X X X 的唱法,歌曲有几个这样的节奏并唱唱切分音;8.随琴慢速轻唱歌曲; (数次)9.师生接唱; (分组接唱)10.随音乐伴奏唱唱歌曲;11.请个别同学唱唱;12.随琴慢速唱唱曲谱;(老师帮忙同学遇到有困难的乐句一起订正唱唱; )13.师生曲谱接唱;14.再次完整有感情的唱唱歌曲;三、制造表现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1.在演唱过程中同学多情不自禁的动起来了;你想用怎样的动作来表达这首歌曲呢?(开头学过的蒙古动作加进去)2.放音乐全班同学随音乐做自己喜爱的蒙古动作;3.跟随老师的琴边唱边做动作;4.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舞蹈,其他同学伴唱;5. P11 页,随琴声模唱转变节奏和旋律的《大雁湖》 ,体会歌曲心情的变化;四.完善结果同学们不但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蒙古族的喜爱, 仍用了精妙悦耳的歌声抒发了对大草原赞扬之情,老师期望你们以后能编出更多更好的歌词来赞扬自己的家乡, 喜爱自己的家乡; 随《大雁湖》音乐边唱边出教室;第三课时一、师生问好,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那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生: 56 个,汉族、回族、苗族、彝族等;师:今日我带领大家去一个民族,蒙古族,好吗 . 〔 课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师:感觉怎么样 .〔 同学自由说 〕二、新课教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音乐; 无论你是什么民族, 无论你在什么地方, 只要听到蒙古人演唱的长调牧歌, 便马上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 品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 不信,我们来观赏一下;在观赏之前我们先明白一下什么是牧歌?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扬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1、观赏小提琴独奏《牧歌》从这首歌曲的观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介绍歌曲背景?该曲是当时仍是上海音乐学院同学的沙汉昆于 1953 年创作的作品,采纳内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蒙民歌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民歌《乌和日图和灰腾》 的素材创作而成;不仅广为流传,而且数 十年来始终是大众传媒最常使用的音乐素材曲之一, 被长期、 广泛用于电视媒体; 口耳相传之普及程度不亚于中华近代名曲《渔舟唱晚》 ;随旋律的多次倾听进行哼唱,回答出主题旋律一共显现了几次 .谈谈自己的感受;(速度缓慢、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动听、抒情;它的颜色特别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洁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 2、观赏无伴奏合唱《牧歌》(1) 通过倾听无伴奏《牧歌》问同学们和我们平常听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 .(2) 讲解无伴奏合唱学问,让同学明白无伴奏合唱形式;在合唱的各种形式中,有一种完全不使用伴奏乐器的纯人声合唱形式,称为无伴奏合唱;(3) 同学仔细倾听和我们刚才观赏的独唱《牧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同学们谈一谈又有什么感受?(相同点:主旋律基本相同,表达的心情、速度、节奏都差不多;不同点:演唱形式是无伴奏合唱,歌词也不同;美丽、抒情、寂静、草原、牧人、喜爱草原等)师总结: 这是作曲家瞿希贤依据诗人海默的词, 把这首民歌改编而成的无伴奏合唱曲, 同音色的声部交替显现, 相互呼应, 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成效使音乐的内涵更加充实, 意境得到升华;使这首美丽的民歌形像更加丰满,颜色更为丰富!3、复听无伴奏合唱《牧歌》分析,争论作品特点、结构;进一步感受音乐美;(1)播放音乐,同学仔细倾听;提问:A、你们能听出那几个声部呀?( 女高、女低 、男高 、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的;师引导同学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 ,女低音就像(宽阔的天空) ,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 ,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B、这首合唱可分为几个乐段?(引子部分、第一乐段、其次部分、第三部分、尾声部分)(2)分段观赏;每个乐段表达了什么内涵?力度 意境 显现的声部与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音色特点引子部分: pp 草原由近到远女低: 饱满 美丽 舒男低: 浑厚 牢固 缓第一乐段: f 草原的宽阔宽广女高: 光明 华丽其次部分: mf 草原的连绵起伏男高: 高亢 光明 悠长第 三 部 分 : f 歌 唱 草 原 赞 美 生 活 四 个 声部尾声部分: ppp 意犹未尽余音绕梁 女高领唱(3)同学们两首牧歌对比起来,你更喜爱哪一首呢?为什么? 生:无伴奏合唱;由于更能显示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美丽!三、小结同学们,通过观赏《牧歌》 ,我们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加争论和表演, 同学们对唱曲有了进一步明白, 开阔了视野; 不同音乐创作形式带给了我们不同的音乐美感,观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老师信任这美丽的旋律深留在你们的脑海里,当然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民歌, 正是这些民歌激发了音乐创作者的灵感, 给他们供应了音乐创作的素材, 才能使我们观赏到更美的音乐作品,也让我们永久记住我们的民歌吧;第四课时倾听《家乡是北京》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 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 .——观赏《家乡是北京》——戏歌;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2.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 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扬,来表达对家乡的情; 〕3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 . 〔 独唱——女高音独唱; 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 在歌曲中有很多拖腔, 用独唱形式能很细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仍是自己的家乡;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扬自己家乡的歌, 并把它誊写下来教学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