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护理在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临床应用及意义.docx
7页心理护理在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伍红 徐琦 张雅惠【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应用于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7例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后再对比两组疾病认知度与配合度、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疾病发生机制认知评分为(95.845.45)分,用药方法认知评分为(98.766.73)分,治疗配合行为评分为(93.028.9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为(31.941.65)分,SDS评分为(33.351.5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功能评分为(23.450.56)分,心理功能评分为(24.390.77)分,社会功能评分为(24.690.67)分,活力评分为(23.090.6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自身疾病认知度与配合度,消除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采用关键词】心理护理;耐多药肺结核;负性情绪;生活质量R473A1672-3783(2020)10-0133-02耐多药结核病是指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结核病,该病通常表现为并发症多、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因此临床诊治需提起高度重视[1]。
但实际治疗期间,部分患者常伴有不良情绪,且治疗依从性较差,严重影响了抗结核疗效由此看来,治疗同时需积极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心理护理属于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为目标,使其拥有良好的心态接受临床治疗[2]本研究中给予4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肯定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9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7例,男35例,女12例,年龄为25~82岁,平均年龄为(58.54.2)岁,病程为2~9个月,平均病程为(4.50.3)个月;对照组47例,男32例,女15例,年龄为26~87岁,平均年龄为(59.85.8)岁,病程为2~8个月,平均病程为(4.70.5)个月两组患者均经药敏试验与痰结核菌检确诊,排除伴有严重脏器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精神类疾病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員为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知识,遵医嘱指导用药,告知用药方法、注意事项,指导合理饮食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1.2.1认知干预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疾病症状、病因、治疗方案以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以从根本上了解疾病,知道良好情绪与疾病康复有重要关系,继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对于患者的错误认知与想法,要及时进行纠正,使其逐渐接受疾病,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1.2.2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在就诊期间积极与患者交流,清楚掌握症状与病情,沟通时应保持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气,认真倾听患者的想法与建议,并对其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情况进行评估对于不同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疏导,指导患者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增强其自信心此外,还需鼓励患者勇于说出自己的顾虑,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并及时进行解答,消除不良情绪1.2.3情绪干预针对患者焦虑、抑郁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并讲解具体的情绪调节办法,可转移、分散自身注意力,可以选择看电视、听音乐、阅读等方式,以缓解不良情绪1.2.4家庭及社会干预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走出去,克服自身自卑心理,积极与外人交流,融入到社会中去,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指导患者养成佩戴口罩的习惯,阻断病菌传播,消除与他人之间的隔阂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告知患者家属应给予更多的鼓励与关心,使其能够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拥有战胜疾病的信心1.3效果评定标准(1)护理后两组根据疾病发生机制认知、用药方法认知以及治疗配合行为情况评分,每项满分100分,分值越高则认知度与配合度越高。
2)护理前后两组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负性情绪情况,分值越高负性情绪越严重3)护理前后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评分项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活力,每项满分25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优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且经t检验,P <0.05表明存在统计学差异2 结果2.1两组护理后认知度与配合度对比观察组护理后疾病发生机制认知评分为(95.845.45)分,用药方法认知评分为(98.766.73)分,治疗配合行为评分为(93.028.9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对比护理后两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SAS评分为(31.941.65)分,SDS评分为(33.351.5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3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护理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生理功能评分为(23.450.56)分,心理功能评分为(24.390.77)分,社会功能评分为(24.690.67)分,活力评分为(23.090.6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33 讨论在临床上,耐多药肺结核常表现为咳嗽、咯血、胸痛等,属于慢性消耗类疾病,在长期应用抗结核药物之后出现耐药性,继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由于耐多药肺结核病程较长,患者常会伴有紧张、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3]此外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本身具有传染性会让他人产生距离感,再加上长期治疗产生医疗费用的压力,使患者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导致治疗依从性降低,对生活失去希望[4]由此看来,治疗期间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够消除负性情绪,减轻心理压力,还能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5]心理护理干预属于特殊护理干预,始终秉持为中心的理念,给予患者及时的人文关怀,与现代护理更为贴切心理护理干预是依照心理学出发,根据患者心理特点针对性给予护理措施,更加贴合患者需要,进而整体上提高护理质量[6]本研究中观察组4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如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从根本上了解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积极与患者交流,实时评估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情况针对性进行疏导,消除不良情绪;指导进行放松训练,转移、分散自身注意力;鼓励患者融入到社会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并指导患者家属应给予更多的鼓励与关心。
以上干预措施极大程度的减轻了患者心理压力,有效可行本研究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疾病发生机制认知、用药方法认知以及治疗配合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患者能够更清楚的认识自身疾病,更科学的去对抗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活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过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关爱与关怀,能够更好的面对生活,从根本上显著改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应用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疾病认知度与配合度,消除负性情绪,还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值得肯定参考文献[1] 吴燕霞. 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 12(06):152-154.[2] 杜玉花. 探索心理护理干预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8, 18(75):264-264.[3] 韦燕芳, 邝浩斌, 谭肖燕, 等.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04):595-598.[4] 高二凤, 孙秀荣. 心理护理在提高耐多药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J]. 中西醫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 7(18):139,141.[5] 高建楠. 心理干预对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32):119.[6] 陈晓烨. 心理护理在提高耐多药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2):256-257.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