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docx
26页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成都外国语学校 2024-2025 学年上期高 2024 级 10 月月考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 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 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 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 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 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 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 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 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 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 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 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 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 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 的可靠性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 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 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___ 材料二: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在“江村经济"和“禄村农田”的“微观社会学"研究基础上提炼出的一个 理想型概念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 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费孝通构建的乡土中国理论,实际就是为了回答“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一问题,而对 此问题的回答是:“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因此,乡土中国即指中国基层乡村社会的基本 性质是乡土性的,确切地说,20 世纪 40 年代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乡土性的 从历史变迁的经验事实看,从 20 世纪 40 年代到今天,中国乡村社会已经经历了四次重大的历史变迁, 即革命、改造、改革和市场转型如今,乡村社会的“乡土本色"逐渐淡去,后乡土性色彩越来越明显 “后乡土中国”是对“乡土中国"理论的发展,是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概括和解释 用后乡土性来概括和解释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是要说明在现代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乡村社会具有着自己 的一些特质正是这些特质,使得乡村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并行相随,而非被现代化所取代 变迁之后的乡土性特征,突出地表现在村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之上,那就是在改革开放后,乡村人口 大量向外流动,如今的村落已演变为“流动的村庄”和“空巢社会"由此看来,如今的乡村社会,虽然 村落共同体依然存在和延续,但共同体内的主体构成以及主体的社会行动都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迁 后乡土社会的另一个重要变迁就是农户生计模式的转型,尽管在乡村发展进程中,农业经济与粮食生 产也在不断增长和发展,但是对于多数农户而言,农业却已经不再是主要的生计模式。
多数农户的生计模 式属于农业+副业的兼业模式,而且越来越多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与生活来源是依靠外出打工或工商经营, 从农业收入在农户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来看,较多农户的主业其实已从农业转型为非农业 乡土文化在与现代性文化的交汇融合中走向分化和多元化文化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规范和 价值系统,随着现代性文化不断向乡土社会的渗透,村民生活方式从单一的村落生活迈向乡——城两栖生 活,社会经济的转型驱动着乡土文化的变迁 (摘编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村落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人口流动率小,人们的往来也疏少,他们的生活富于地方性,三家 村就是典型的相对孤立和隔膜的村落代表 B.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这两个概念也可以称作“有机 的团结”的社会和“机械的团结"的社会 C.“乡土中国”是指过去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它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对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具体而生动的描述。
D.“后乡土中国"是于乡土中国理论和中国乡村转型与发展经验而提炼出的一个概念,是对当下中国乡 村社会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概括和解释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终老是乡成为乡土社会中的生活常态,生活在这样的村庄里的人们,彼此“熟悉”成为一种人际关 系特色 B.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具体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悉" 社会 C.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 ___ 纸契约 D.在现代化的大趋势下,当下中国乡村社会变迁逐渐被现代化所取代,乡村社会的自有特质越来越不 明显 3.下列选项中不具有“乡土社会”特征的一项是( )(3分)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C.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D.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乡村从“乡土社会"到“后乡土社会”的特征变化。
4分) 5.如何理解中国社会的乡下人“土气"?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6分)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6~8题 荷 花 贠靖 每年入了伏,秦岭终南山下的千亩荷塘就碧波荡漾,朵朵荷花婷婷玉立 这都是荷花的功劳老支书说,这女子可了不得哩,身上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儿,这一点还真随了她 奶奶老支书嘴里的荷花是颜奶奶家的孙女颜碧荷,大家都叫她荷花怎么个了不得?当年颜奶奶当妇女 队长那阵,带着村里的娘子军在终南山下开挖了一片鱼塘,让周围村庄的老乡很是羡慕了一阵,县里还来 开了现场会如今她孙女荷花从奶奶手里接过接力棒,领着村里的留守妇女将一片干涸的烂泥塘变成了千 亩荷塘,你说厉害不厉害? 为建这千亩荷塘,荷花可是吃了不少苦头现在想起来,当初也是为了赌一口气荷花丈夫玉军看到 村里的后生都搭伙一拨拨地出去打工,就动了心思,荷花却不愿意他走荷花说,非得出去呀?咱奶,咱 爹,咱娘一辈子没出去,不过得好好的? 玉军见说服不了荷花就躺下了,赌气给她个脊背荷花也躺下给他个脊背荷花一觉醒来,睁开眼, 玉军不知什么时候偷偷地跑了。
荷花一下子就来了气她给丫丫穿上鞋子,拧过脸去对着墙壁,吧嗒吧嗒 掉起眼泪来丫丫仰起脸问:“妈妈怎么哭啦?”她擦擦眼说:“没事!" 她生气的是,丈夫竟然和她的心隔着一层,不声不响地便走了她心里嘀咕着,我又不是非拦挡着不 让你去这不是想着爹妈年纪大了,丫丫还小说穿了,人家还不是担心你没出过远门,在外头吃苦头么? 荷花静下心来想,我不信在村里就活不成了,我荷花一定要活出个样儿来给你瞧瞧,在村里日子照样能过 得风生水起 荷花决定在门前的臭水塘里种荷花她从小就爱美这一片干涸的臭水塘要都栽种了荷花,那该有多 美呀! 爹听了荷花的想法,放下碗,抹抹嘴,第一个站起来表态说:“媳妇儿,爹支持你,就咱们家那些地, 你想种啥就种啥!”娘也表态说:“我跟你爹意见一样,都支持你!"荷花说:“光你们支持不行爹, 您得去做村里人的工作,把大伙都发动起来种荷花,只有连成了片,才能成气候哩!” ___ 爹面带难色道:“荷花你是知道的,就咱村那些人,都是些死脑筋,只惦记着眼前的那点利益,都一 窝蜂地出去给人打工出门在外,那钱是好挣的?"荷花虽然生气,但说到底还是刀子嘴豆腐心,心里头 一个劲祈祷着,巴望他们在外边能顺顺当当的。
娘说:“老头子,你就给个准话,动员大伙种荷花的事能不能做通工作?”爹蹙着眉头说:“我看悬" 爹刚出马,在大伯那里就碰了钉子大伯鼻孔里哼哼地冷笑着:“老二,你得管管你家这媳妇儿,不能任 由着她的性子胡来她也不想想,那荷花是能吃呀,还是能当钱花?” 爹就站在那一遍遍地解释,大伯说:“你就是说破大天我也不种!"晚上,荷花说:“爹,明天您在 屋歇着,我去找大伙商量!” “去了好好说啊!"娘叮咛 荷花没去找那些死脑筋的大老爷们儿,而是一家一家去找那些留守在家的姐妹们,给大伙摊开来说了 她想种荷花发展观光旅游的想法她们中有人将信将疑荷花就问:“你们想不想你们的男人都早点回来?” 这句话戳到了姐妹们的心坎上她们都使劲地点着头这就对了,荷花把握十足地说:“只要你们听我的, 咱把这一大片荷塘种起来,成了气候,也学着周边的村子,把观光旅游做起来,不是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了?那他们还在外头瞎折腾啥哩?!"也是哩姐妹们说,“荷花,还是你想得长远" 事情并非一帆风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