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法第十八条.docx
70页合同法第十八条合同法第十八条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第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释义】本条是对要约撤销的规定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人在要约发生法律效力之后而受要约人承诺之前,欲使该要约失去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要约的撤销与要约的撤回不同在于:要约的撤回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前,而要约的撤销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后;要约的撤回是使一个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要约不发生法律效力,要约的撤销是使一个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要约失去法律效力;要约撤回的通知只要在要约到达之前或与要约同时到达就发生效力,而要约撤销的通知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不一定发生效力在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形下,要约是不得撤销的 在要约撤销的问题上,英美法与大陆法的理论迥异按照英美合同法“对价”的理论,要约作为诺言在被承诺以前是无对价的,对发出要约的人没有拘束力,因而在要约被承诺以前是可以撤销的,即使是附承诺期限的要约也是如此大陆法国家则一般认为,要约一旦生效就不得撤销如德国民法典第 145 条规定,向他方要约订立契约者,因要约而受拘束,但预先声明不受拘束者不在此限。
德国民法典规定了要约的撤回,但没有规定要约人有权撤销要约我国台湾的规定与德国一致日本规定了有限制的撤销:有承诺期限的要约不得撤销,没有承诺期限的向隔地人发出的要约,在合理的期限内不得撤销英美合同法虽然认为要约在承诺以前可以撤销,但也有例外一种情况是,如果要约是限期承诺的,受要约人在一定期限内向要约人提供了对价,就获得了承诺或拒绝的选择权,因而要约人在一定期限内无权撤销要约实际的情况是,由于要约人在限期承诺的要约被承诺前可以撤销要约,受要约人往往支付一个名义上的对价,如一美元,就获得了承诺或拒绝的选择权第二种例外的情况是,如果要约人可以合理地预见到,其发出的限期承诺的要约将使受要约人在承诺之前发生依赖,并且这种依赖后来在事实上发生了,该要约就是不可撤销的美国《合同法重述》第 87 条为避免不公正而对要约人的要约进行了限定:“如果要约人应当合理地预见到其要约会使受要约人在承诺前采取具有某种实质性的行为或不行为,并且,该要约的确导致了这样的行为或不行为,该要约便同选择权合同一样,在为避免不公正而必需的范围内具有拘束力” 第三种例外的情形是,当受要约人以行为表示承诺时,要约人对其要约不可撤销当要约人发出要约后,受要约人的履行一旦开始,便不允许要约人撤销要约。
第四种例外的情形是,美国《统一商法典》对商人成立买卖合同的要约是否可以撤销的规定,该法典第 2—205 条规定:“商人购买或出售货物,以经签字的书面文件作成的要约,通过其条件保证其有效,这样的要约即使缺乏对价,在规定的期恨内,或虽未规定期限,但在一段合理的期限内,是不可撤销的,而不可撤销的期限不超过 3 个月 ” 由于有许多例外,使得美国法在要约的撤销问题上已很接近大陆法但是,按照大陆法的观点看来,由于在承诺之前要约人可以撤销限期承诺的要约,对受要约人欠公平这一做法导致了要约人的随意性和不负责任,并给受要约人带来可能的损害不应鼓励这一做法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1980 年通过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这个问题上调和了两大法系的不同做法该公约第 16 条规定,在未订立合同之前,发价得予撤销如果撤销通知于被发价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送达被发价人但在两种情况下发价不得撤销:1.发价写明接受发价的期限或以其它方式表示发价是不可撤销的;2.被发价人有理由信赖该项发价是不可撤销的,而且被发价人已本着对该项发价的信赖行事可见在是否可以撤销的问题上,基本上采纳了英美法系的做法,但是对撤销的条件作了较为严格的限制。
这种做法也是两大法系相互妥协的产物 《国际商事通则》第 2.4条作了与公约同样的规定合同法本条的规定采纳了公约与通则的做法 篇二:婚姻法第十八条解释:【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婚姻法第十八条解释:【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解释】 一、夫妻财产制 新《婚姻法》第 18 条的规定,主要是涉及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关于夫妻个人财产的规定夫妻财产制指的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所有权制度,它涉及的内容包括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归属、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债务的清偿问题,离婚时财产的分割问题等等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是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相结合的制度 1.夫妻法定财产制夫妻间的法定财产制又称补充财产制,是指夫妻在婚前或婚后没有对其选择适用的夫妻财产制进行约定或其约定无效时,依照法律规定所直接适用的夫妻财产制按照民法的基本理念,约定之效力往往高于法定,故法定财产制是法律预先设置而仅在无财产制约定或约定无效的情况下才能直接适用的一种夫妻财产制,是对约定财产制的必要补充,也是当事人对夫妻财产关系的一种选择。
依据现行《婚姻法》第 17 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可见,我国的夫妻法定财产制的一般原则是婚后所得共同制,共有状态是共同共有,就是说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平等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而法定财产制的另外一个方面,是法律规定的夫妻个人财产,法定的夫妻个人财产是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在实行共同财产制的同时,依照法律规定,夫妻各自保留的一定范围的个人所有财产法定的夫妻个人财产是对婚后所得共同制的一般原则的补充2.夫妻约定财产制夫妻约定财产制是指法律允许双方以协议之方式,对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所有权的归属、使用、收益和处分的事项所作出的约定,以排除法定共同财产制适用的制度民事法律自身的特征决定了可以允许民事主体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或者按照双方的约定任意处分自己的财产将约定财产制作为一种辅助形式,与法定的共同财产制结合起来适用,体现了我国在婚姻立法的夫妻财产制上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 二、条文内容介绍夫妻个人财产是指夫妻婚前个人享有的财产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依法定或约定应归夫妻一方所有的,夫妻一方可以不经另一方的同意,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的财产。
按照我国现行婚姻法律制度的规定,我国民法制度中的夫妻个人财产,可分两类:法定的夫妻个人财产和约定的夫妻个人财产 《婚姻法》第 18 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所解决的问题,正是针对夫妻法定财产制的情况下,对夫妻一方个人财产范围如何确定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夫妻双方对财产没有约定或者约定无效的情况下,夫妻名下的财产,哪些应当归夫妻一方个人所有的问题根据《婚姻法》第18 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法定财产制下应当属于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应当包括以下几类: 1.一方的婚前财产 婚前财产,顾名思义,是夫妻一方在缔结婚姻关系之前(也就是结婚登记之前)取得所有权的物或者其他财产权益,既包括一方享有单独所有权的财产,也包括与他人共同享有所有权的财产婚前财产的取得时间发生在结婚之前,与此后的婚姻生活毫无联系,依民法财产所有权取得原理,一方婚前财产自然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一方婚前所有的财产是该方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方式或者是通过继承、受赠等合法形式所获得的,其与另一方没有任何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 第 19 条规定:“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为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这是对《婚姻法》第 18 条第一项最直接和明确的解释,同时也是为了释明和强调新婚姻法与旧婚姻法的不同因为 1993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已废止)规定:“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房屋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 8 年,贵重的生活资料经过 4 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新婚姻法则明文规定,婚前财产不再会因为夫妻的共同使用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这是新婚姻法的一大变化,也是一大进步2.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是有着极强的人身专属性的财产权利,是专用于伤残人员治疗疾病或其今后的生活费用,为了保障民事主体生存能力不至于因为离婚而受到威胁,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不能成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一部分否则,一旦离婚涉及财产分割可能致使伤残人员处于极为不利的困境,使法律设立赔偿金的意义无法实现 3.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意思自治是民法的基本理念之一,法律应当充分尊重所有权人对其所有的财产处分的权利,而遗嘱或赠与合同的立遗嘱人和赠与人有着处分的充分自由,应当尊重遗嘱人或赠与人行使财产处分权的意愿,如果其意思表示非常明确地确定只由夫或妻一方继承或接受赠与, 则该财产只归夫或妻一方所有。
这一条针对的是已婚的夫妻而言,如果是婚前赠与的,则当然应视为婚前个人财产,适用第 1 款的规定,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 22 条规定:“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 ”实际上是对婚前赠与行为的说明,根据类推原则,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 22 条亦可以参照适用于其他财产的婚前赠与的行为然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并界定了共同财产的范畴,包括一方或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接受赠与的财产因此,如果赠与人在赠与合同中未明确表示只归夫或妻一方所有,则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主要指婚后购买的基于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供一方个人使用的生活消费品这类财产成为夫妻一方个人所有财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生活用品;其二这些生活用品为某一方专用且依常理只能为一方使用这类财产主要指用于满足个人日常生活必需的用品(如衣物、饰物等) ,但贵重物品、奢侈品因其经济价值过高应除外比如如果是女性的简单饰物而男方又无法使用,应当视为个人财产,但如果是纯金饰物,则即使只能由女方佩戴,但是因为其价值过高,而且是用共同财产购买的,简单视为一方所有会造成另一方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生活用品的外延应当予以适当的限制。
5.军人的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助金、医药生活补助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 13 条规定:“军人的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助金、医药生活补助费属于个人财产 ”这既是对《婚姻法》 第 18 条第 2 款的补充,也体现了《婚姻法》一贯坚持的保护军婚,维护军人利益的特殊的价值取向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助金、医药生活补助费本身就有极强的人身专属性,而军人的伤亡往往是和国家利益紧密联系的,因此军人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利益就应得到特别的维护和照顾6.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新《婚姻法》在列举了上述夫妻个人财产外,再以“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涵盖列举不详的部分,以便于利用法官之自由裁量权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形态以不断更新的形式出现,司法裁判中关于夫妻个人财产的认定也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比如理论界争论非常激烈的彩礼问题、知识产权产生的财产权的问题、按揭房问题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司法机关都必须直接认定是夫妻共同财产抑或是个人财产,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严谨的态度去面对、去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会在后文中论及 除了上述法律条文中列举的个人财产之外,介绍婚姻财产制度还必须提到的一点是——个人债务。
划清个人债务和共同债务的界线,同划清个人财产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