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夔“自度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规律探析 (论文).pdf
2页·音 乐理论 · 大众文 艺 姜夔 “ 自度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规律探析 直爱妩 (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河南开封4 7 5 0 0 0 ) 摘 要 :姜 夔 “自度 曲”是 南宋文人 词体歌 曲音 乐风格 的典型代 表至今约八百年, 是南宋时期唯一流传下来有乐谱记载的古典音乐 珍品词曲歌曲可分为: “ 词”它的文学部分, “ 曲”它的音乐部 分,本文以姜夔 “ 自度曲”的音乐部分为论, 得 出了姜夔词体歌曲是 诗词与音乐高度统一的艺术产物,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 关键词:姜夔 “ 自度曲”;艺术特色;演唱规律 姜 夔 ( 约1 1 5 5 —— 1 2 2 1 ),字 尧章 ,号 白石道人 曾向朝 廷上 《 大乐仪》 《 琴瑟考古图》 《 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未获识 拔 ,终生布衣,流于江湖, 1 2 2 1 年姜夔终于怀着 “ 满 目江 山兮 泪沾屡” “ 妾 自伤兮迟暮”的悲叹,在杭州旅邸遗憾而逝 一 、姜夔 自度 曲概述 宋代词曲可分为倚声填词词曲和 自度 曲两种 :倚声填词词曲 又称 旧谱填词旧谱填词的音乐形态 ,一般来源于隋唐 以来的曲 子、民歌、歌舞大 曲、法 曲中的片段、词牌 ,旧曲填新词 ,填词 时可 以有变化,词 曲可压缩或扩充。
“自度 曲”是利用流传于民 间的各种乐 曲或民间的歌 曲素材,创作出新的词牌、曲调 姜夔 的 自度 曲改变了倚声填词的传统,形成一种先成词后制曲的创作 模式 ,从而打破了传统词牌曲上下阕音乐形式一致的束搏 ,使思 想情感的表达更为灵活、更为 自由,诗词曲达到高度的统一 南宋词坛上最为讲究音律姜夔是号称 “ 格律派”的词人和 音乐家,词 曲有清逸绝尘之格调应 当说,姜 白石的词代表了一 种宋代士大夫们所推崇 的雅文化格调,一种具有清空、隐逸的道 家审美倾 向,尤其是 《 暗香》 《 疏影》更为精绝 张炎 《 词源》 中讲到:白石词如 《 暗香》 《 疏影》⋯ ⋯ 等 曲,不惟清空,又 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按其乐 曲创作手法和乐曲意境手法着手,他 的自度 曲可分为 以下几类: 抒情作品如 : 《 鬲溪梅令》 《 杏花天影》 《 淡黄柳 》 《 暗 香》 《 疏影》 《 醉吟商小品》 《 翠楼吟》这类作 品多属于叹身世 漂泊、羁旅情思 飘逸凄美的悲歌作品 : 《 石湖仙》 《 角招》 《 招 》 《 秋 宵 吟 》 《 霓裳 中序第一》 《 长亭怨慢》 《 扬州慢》 《 惜红衣》 《 凄 凉犯》。
按词 曲题材形式来讲,姜夔主要有令、慢、近、犯 、引等 1 . 令 ,又名小令,多采用时令小调填词,分为单叠和双叠,一般 为酒令是宋词中最简单的形式,如 《 鬲溪梅令》2 . 慢即慢 曲 子篇幅较长 ,用板打节拍 ,节奏为 “ 重起轻杀 ”,慢有长短之 分,短八、九、十字,长一百三十六字,一般多在九十多字,善 于表现抒情的内容,如 《 扬州慢》,歌、头、序也属于慢 曲,如 《 洞仙歌》 《 水调歌头》3 . 近又称近拍或过曲,源 自大 曲中慢 曲后 ,过渡到 “ 入破 ”前由慢转快的转折部分, 一般短于慢 曲而 长于小令近有 长短之分 ,长九十六个字短 四十五个字 “ 近 拍 ,谓近于入破 ,将起拍也 故凡近 词皆句短韵密音长” ,如 《 淡黄柳》4 . 犯又称犯调始于唐 ,兴盛于北宋末年 ,有两种 艺术表达方式,是较为复杂 的词 曲形式 : ( 1 )句法相犯:将几 个不 同曲牌 的音乐素材组合在一起而形成新 的曲牌 ,根据词牌 组合的数量 多少 ,一般称为 “ 三犯”等 ( 2 )曲调中的调式转 调:犯,有四种,宫犯商、商犯羽、羽犯角、角归本宫,均为一 次转调,如 《 凄凉犯》。
5 . 引,唐大 曲中 “ 中序 ”开始 的部分, 及歌唱开始部分的引子 如 《 霓裳中序第一》 二 、姜夔自度曲艺术特征 姜夔的自度曲,在音乐的调式、音调的进行、变化音的应用 上有 自己的特色风格 :作为古典声乐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姜夔, 在歌曲的创作上做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创新 采用雅乐七声音阶创作新的词 曲:音节形式 :其形式基本上 交替采用清角与变徵的汉清乐音阶,由d o 、r e 、m i 、# f a 、s o l 、 l a 、s i 组成,变徵的运用,是姜夔音乐创作中特有的艺术表现形 式,乐 曲中加入变徵,具有唐代音乐色彩,如 《 扬州慢》 吸收民间音乐丰富词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如 《 凄凉犯》 通过词牌扩展、音乐旋律转调、结尾处的合尾等多种写作手 段,在变化中寻求音乐的统一在调式上大多才用宫、羽调式, 也兼用唐燕乐音阶中的降七级音,少量作 品有徵 、商、角调式形 式调式转换时~般 四度五度的近关系转调和大二度的远关系转 调如 《 杏花天影》,见谱例: 杏 花 天 影 舯 蚯怫 唯 岵油 楗 l J J 1时 I 唤 渡 X 将 愁 服 UI . I I “. 体 . ¨ 跌 处? 岍 制品 群 照 怒 娟 《 杏花天影》音乐分析: 从上面谱例可以看出全 曲情意真挚,风格清新,有很大的感 染力 。
d o 、S i 或s o l 、f a 、m i 的下行级进典型与五六度跳进此 外 ,变化音升d 0 、升r e 、升f a 以及降s i 的运用也很有特点,这些 变化音 的使用 ,意味着变和弦或离调因素的出现,给旋律增添了 新的气息 歌 曲第2 小节 中f a 、r e 、s i 的下行 ,实际上是颇似西洋和声 中的I I 级音和弦和V I I 级音和弦的分解和弦进行 见谱例 : “ 待去” “ 日暮 ”这两个小乐句,全是在下行旋律之后 ,以 六度大跳进行渲染而 “ 当时” “ 知人”两个地方,则巧妙地运 用了变商# r e 音 ( 宋燕乐的 “ 下工”),非常形象的体现了作者触 景伤情 的心绪 见谱例 : 桃 I I l 1 时 峨 1 ]9 大众 文 艺 · 音 乐理论 · 词的下半阙,根据 内容情景的发展 ,句法采用 了 “ 换头”的 处理,也就是下片 的头一句,从文辞和旋律都突破 了原上片的格 律,使乐曲更鲜明地表达了姜夔的冷香逸气挹之无尽 的美感 见谱例: 如 《 杏花天影》第5 和第1 7 J J ' , 节 ,变化音的使用表现人物 内 心寄人篱下的清客生活,叹身世的寥落之情感 ,艺术表现独具特 色 。
第5 、6 小节的音型在这首词曲中,起上下阙的终止作用羁 旅愁怀、怅然情思,尽显于乐思之中 桃 I I I 1 时 _ 唤 这首词表达感 时伤事 、寄情 山水的感慨,尽显超凡脱俗 的 词风同时也倾诉着怀才不遇 、憔悴天涯的感 叹,一派清苦悠远 的乐意演唱时,必须紧扣词情,推敲用声,注意这一音型的幽 隐、曲折含蓄,要唱出一种淡远的情致 三、姜白石歌曲演唱规律 姜夔的歌 曲讲究韵律之美,可称为:善于词,精于律 词曲 结合方面 比较注重于音调的流美和感情的发挥,他的歌 曲大都结 构严密,风格突出,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词曲的演唱十分讲究,特别是姜 白石的 自度 曲更需要斟字斟 旬,审律谐韵如何演唱好姜白石诗词音乐作品,作者具有以下 几点建议 ( 一 )以情寻声,依字行腔:声乐是语言的艺术在姜 白石 词曲声乐演唱中,首先要做到酿韵而 出字则腔 自现这就要求我 们用语言的手段来唱情、唱意境 如 《 暗香》这首词曲,从演唱 技术来看,音域不宽,对演唱技术要求不是太高,但艺术的表达 需要较高的造诣 ,如何演唱好这首词:要做到字腔必须守腔格, 是为字正;过腔 需接 的顺通,乃为腔 圆。
也就是说:字头、字 颈、字腹、字尾 、吐字、归韵、收声都要有语言中的情态展示 气到口边 ( 子音的准确位置 )方吐字,情生于面再行腔,面上之 态 已形成,则歌唱器官 自然协调,行腔时保持母音位置的准确, 不论强弱断顿 ,做到声音悠扬 、缠绵、雅致、内敛 ( 二)按腔格规则予以处理:除字声准确表现词曲旋律风格 外,还要了解词牌句式平仄 的组合构成规则 ,是指 以字读的平仄 四声阳阴而行腔演唱时要遵循平仄四声的演唱规律:平声平道 莫低昂,上声高呼猛强烈,去声分明哀道远 ,去声短促急收藏 姜 白石歌曲十分重视去声字的运用,并多安排在协韵后的转折处 和领头处, 以体现清远优雅的风格,如 《 杏花天影》中的绿、 鸳、看等 演唱时去声字的时值可稍 自由 ( 三 )润腔 :演 唱姜夔 自度 曲不能满足于按谱寻声,谱 面 只是一个物质概念 ,如照音唱词这样做 “ 腔则合矣 ,耳听着不以 为美”姜白石运用了大量的一字一音手法,创作作品节奏多采 取吟唱的平缓风格,旋律音程跳进频繁 均匀紧凑的词 曲特征, 给予了演唱者极大的润饰空间如姜夔有多首抒发个人情思的歌 曲,此类歌曲可以使用多种润饰手法。
如 《 隔溪梅令》,其中 “ 好花不与 香人”作者借花喻人 演唱时应在装饰音 的空间中发挥二度创作作用,用润饰手法把作 者的思想感情与音乐形象展现出来见谱例: 1 4 口 歌者演唱时 “ 好”弱进,造成冷空雅致腔调 , “ 花 ”平缓 上行, “ 不”字的时值延长,加重吐字语气,并使用上波音在后 半拍中对 “ 不 ”字加以强调, “ 与”和 “ 人”字都分别添加一个 上倚音,这样表现音乐,就有 了些许的的遗憾与惆怅之情 ,同时 歌曲的韵味也得 以体现 见谱例: 好 花葶 与 礴 沓人 接下来的 “ 浪粼粼”,以碧水 的流泻 ,来指时光的流逝,用 水来比喻离人之问的阻隔 见谱例 : 人 瀵粼 l粼 演唱时 “ 粼粼 ”加上上波音对其进行词曲润饰 ,这样通过声 音的表演 ,水的形态便显得更加形象生动,波动的水使愁绪的音 乐主题更加显现 见谱例: ( 四)识文断句:词体歌 曲的演唱有别于其他歌 曲体裁形 式,识文断句在古诗词演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演唱古诗词 不仅需要有很高的音乐修养,同时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通 过演唱者的 “ 识文断句”,演唱者才能更好更全面的把握词曲作 者的艺术心态,从而更完美的体现古诗词的文化艺术性。
结语 在大力倡导国学的今天,就声乐教育、声乐表演导 向而论, 近几年各规格的声乐比赛均可看到,古诗词艺术歌 曲演唱题材 己 走入了声乐比赛必选 曲目中,无论美声唱法或民族唱法 ,各声部 必选曲目中古诗词艺术歌曲占据大量作品,这是以一个非常可喜 的现象,不仅推动声乐多元化的发展方 向,也为古诗词演唱的传 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如何完美的再现古词曲音乐的艺 术流风余韵,就必须在歌曲的演唱中把握题材,研究风格,了解 背景,以音乐分析为依据,细致推敲古典词曲的特征,了解用典 设喻、咏物寄志的 内涵,注意词情与音乐的统一,准确把握词 曲 的艺术精华,方能准确地再现千百年前词 曲的艺术魅力 注释 : 1 . 叶嘉莹. 姜夔词新释辑评. 北京:中国书店,2 o 0 1 . 2 . 王易. 《 词曲史》引用. 储声虹. 徐朗. 余笃刚. 《 声乐教学曲库》北京 人 民音 乐出版社 ,2 0 0 7 . 3 . 参考文献 : ⋯李晔. 《 唐宋婉约词》口 . 北京. 光明日 报 出版社. 2 0 0 0 . f 2 】 夏野. 《 ft . 史曲论》I M】 . 上海. 上海音ft . 学院出版社 2 0 0 6 . [ 3 】 王苏芬. 《 古典诗词歌曲教程》【 M] .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 0 1 3 【 4 ] 声乐艺术教育丛书 《 曲库》编委会成员. 声乐教学曲库[ M】 . 北京人民 音 乐出版社. 2 0 0 7 . 作者简介: 直爱妩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 民族 歌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