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复习资料汇总.doc
14页2013 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大纲Ø 根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系统与应用的根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局域网的根本概念与工作原理3.了解网络操作系统的根底知识 4.掌握因特网的根本应用知识,了解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应用 5:掌握组网、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等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根底知识 6,了解网络技术的开展 7.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并具有 C 语言编程〔含上机调试〕的能力 Ø 考试容 一、 根本知识 1,计算机系统组成 2.计算机软件的根底知识 3.多媒体的根本概念 4、计算机应用领域二、计算机网络根本概念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2.数据通信技术根底 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根本概念 4.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分类、特点与典型系统 5,网络互连技术与互连设备 三、局域网应用技术 1.局域网分类与根本工作原理 2,高速局域网 3.局域网组网方法 4.网络操作系统 5.结构化布线技术 四、网络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根本功能 2.网络操作系统的根本功能 3.了解当前流行的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况 五、因特网根底 1.因特网的根本结构与主要服务 2.因特网通信协议――TCP/IP 3.因特网接入方法。
4.超文本、超媒体与 Web 浏览器六、网络安全技术 1.信息安全的根本概念 2.网络管理的根本概念 3.网络安全策略 4.加密与认证技术 5.防火墙技术的根本概念 七、网络应用: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网络应用: 1.电子商务根本概念与系统结构 2.电子政务的根本概念与系统结构 3.浏览器、电子与 Web 服务器的安全特性 4.Web 站点容的策划和应用 5.使用Internet进展网上购物与访问政府八、网络技术开展 1,网络应用技术的开展2,宽带网络技术 3,网络新技术九、上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根本操作2,熟练掌握 C 语言程序设计根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容相关的上机应用 Ø 考试方法 笔试:120 分钟,总分值 100 分上机考试:60 分钟,总分值 100 分14 / 14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考试要点概述第一章 计算机根底 1.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年份事件: 1946 ENIAC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1969 ARPNET产生 互联网的诞生 1971 微处理器芯片4004产生 微机的诞生 1981 微处理器芯片Intel8088产生 IBM首推PC 1991.6 中科院高能所接入斯坦福大学 中国人上网 1994年 采用TCP/IP协议实现国际互联网全功能连接<2>开展历程: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客户机/服务器→Internet<3>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1.2 计算机硬件组成<1>硬件具有原子特性,软件具有比特特性<2>计算机现实的分类服务器Sevrer:具有相对性、不需专门特定的处理器刀片式服务器:热插拔、低功耗、空间小、单机售价低Server处理器结构: 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286、386)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VLIW超长指令字工作站workstation:专业工作站、PC工作站和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掌上电脑) <3>根本单位换算:速率或带宽:T、G、M、K之间进率1000,单位位每秒(bps) 容量:T、G、M、K、B之间进率1024,单位字节 <4>英文简写:MIPS 每秒一百万条整数指令MFLOPS 每秒一百万条浮点指令MTBF 平均无故障时间MTTR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5>奔腾芯片的特点32位、超标量(多流水线、以空间换取时间)、超流水(多级,提高主频、细化流水、以时间换取空间)、分支预测、哈佛结构、PCI局部总线(VESA失利)、64位数据总线、固化常用指令 <6>安腾芯片特点IA-64、EPIC简明并行指令计算SSE 流式的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扩展指令SIMD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 <7>主板的分类:规格(T)、存储器容量(MB)、芯片集(X)、即插即用(PnP)、带宽(Hz)、扩展槽(PCI\USB\EISA)、CPU芯片(486/奔腾)、CPU插座(Socket7/Slot1) <8>网卡两层性:物理层+数据链路层1.3 计算机软件组成 <1>软件=程序+数据+文档<2>常用软件的分类:①用途:系统软件(核心:操作系统)、应用软件②授权:商业软件、共享软件、自由软件 <3>瀑布模型: 计划----定义、可行性 开发:初期----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后期----编码、测试 运行:维护1.4 多媒体根本概念<1>多媒体计算机(MPC):CD-ROM、A/D和D/A转换、彩显、压缩/解压缩<1>压缩标准的区别: JPEG 连续色调、多级灰度、彩色或单色静止图像MPEG 动态图像H.263 可视 <2>超文本:非线性、非顺序、跳跃性; 唇同步; 流媒体:边下边看 <3>压缩方法分类:熵编码(无损压缩)----哈弗曼、算术、游程编码源编码(有损压缩)----预测、矢量量化编码混合编码 <4>流媒体:边下边看(C/S)技术特点:连续性、实时性、时序性(同步性)<5>多媒体制作软件PhotoShop 处理位图CorelDraw 处理矢量第二章 网络根本概念2.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开展<1>三网融合:计算机网络、电信传输网、广播电视网<2>广域网:资源子网、通信子网<3>网络三大公害:网络攻击、计算机病毒、垃圾与灰色软件<4>网络互连技术局域网à局域网 网桥局域网à广域网 路由器或网关局域网à广域网à局域网 路由器或网关广域网à广域网 路由器或网关2.2 计算机网络的根本概念 <1>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的集合 <2>计算机网络地理围分类:局域网LAN(共享局域网、交换局域网)、城域网MAN、广域网WAN<3>拓扑的定义:几何关系表示的网络结构 通信子网的抽象主体研究计算机网络结构问题 <4>与网络拓扑相关的指标: 网络性能、系统可靠性、通信费用 <5>点对点网络不可能有总线型拓扑; 广播式网络中不可能有网状型拓扑<6>点对点网络: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拓扑 广播网络:总线型、树型、环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7>点对点网络拓扑特点星型拓扑: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便于管理、可靠性差、中心结点是瓶颈环型拓扑:同向逐站传输、延时确定、维护与变更复杂树型拓扑:聚集信息、星型的拓展网状型拓扑:可靠性高、结构复杂、广域网常用<8>公式的计算:带宽与速率关系奈奎斯特定理Rmax(bps)=2f(Hz)与香农定理Rmax(bps)=B(Hz)log2(1+S/N) <9>两定理根本原理: Nyquist 理想低通 有限带宽 Shannon 有随机噪声的低通<10>关于误码率:Pe=Ne/N正常工作状态下 是统计值,样本越大越准确; 不是越低越好,考虑实际需求; 二进制码元2.3 分组交换技术的根本概念 <1>电路交换:有实际物理线路连接 过程:线路建立、数据传输、线路释放 特点:优点----实时性高、适宜交互式会话类通信 模拟通信 不足----设备利用率底、不具备过失控制、流量控制 不适宜突发式通信 <2>存贮转发:有地址、格式,有通信控制处理机 (1)报文交换----将发送数据作为一个逻辑单位转发 很长,出错重发麻烦 (2)报文分组交换----限定分组最大长度 如TCP/IP 最大64KB 含分组号 目的端需排序重组<3>分组交换技术分:(1)数据报----无需预先建立链路、需进展独立的路由选择、目的结点需排序重组、可能乱序、传输延迟大、适宜突发式通信 (2)虚电路----需预先建立逻辑链路、不需进展路由选择、适宜长报文传输 每个结点可同时和其他结点建立多条虚电路、2.4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1>协议三要素与其定义语法----结构和格式 语义----控制信息、动作与响应 时序----实现顺序 <2>OSI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3>OSI重点介绍:物理层----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建立无过失的数据链路、传送数据帧 网络层----寻址、路由、拥塞控制 传输层----端到端可靠透明地传送报文 <4>TCP、UDP协议特点 传输层:传输控制协议TCP----可靠、面向连接、全双工、复杂、速度慢、传控制信息 UDP----不可靠、面向无连接、简单、速度快、传数据<5>TCP/IP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主机-网络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互联层----网络层传输层----传输层应用层----应用层<6>TCP/IP协议中传输层、互联层的功能互联层----将源报文发送至目的主机、收发IP数据报、路径/流控/拥塞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服务,建立用于会话的端到端的连接 应用层----常见协议Telnet、FTP、SMTP、DNS、RIP、NFS、HTTP2.5 互联网的应用与开展<1>互联网应用:搜索引擎(应用系统软件)、博客(共享空间)、播客(Tudou)(传统广播节目播客、专业播客提供商、个人播客)、网络电视<2>P2P----非集中式、平等、独立路由、自治P2P即时通信:ICQ、、MSN、Yahoo Messenger2.6 无线网络应用的开展 <1>802.16----WMAN,无线宽带/无线城域网(分为:固定接入、移动接入)<2>802.15----蓝牙技术<3>802.11----WLAN,无线局域网Wi-Fi <4>Ad hoc----无线自组网:自组织、对等式、多跳(无路由) WSN----无线传感器网络 三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观察者 WMN----无线网格网第三章 局域网根底3.1 局域网与城域网的根本概念<1>决定局域网与城域网性能的三要素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2>广域网根本通信机制:存储转发局域网根本通信机制:共享介质与交换<3>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信道<4>总线型拓扑:结构简单、实现容易、易于扩展、可靠性好特点:①所有网卡连接到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的总线上②总线一般为同轴电缆或双绞线③一段时间只能有一个结点发送数据④同一时刻≥2个结点同时发送即出现冲突,传输失败⑤需解决多个结点访问总线的介质访问控制<5>环型拓扑:结点之间通过网卡利用点到点线路连接构成闭合环形,环中数据沿一个方向饶欢逐站传递结构简单、实现容易、延迟确定、可在负荷较重、实时性高的环境下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