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碎片化学习专题练.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gege****666
  • 文档编号:189920875
  • 上传时间:2021-08-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03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碎片化学习专题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大数据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巨量可利用的碎片资源大数据时代的资源环境被寓意为一堆杂乱无章、排列无序的知识碎片面对无限碎片信息构建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破学习者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复杂多变的大数据环境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上网人数迅猛增加,因而带动了“平民文化”的兴起大量的网民组成了微资源开发的主力军在网络世界里,专家、学者、普通大众、政府官员之间消除了权威界限人人都有言发,创造了互联网领域巨量的微资源这些微资源相对于书籍、报刊等,其资源间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知识,严重阻碍了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在一些专业学科领域,诞生了专业开发团队,他们开发了“微课”“微视频”等大量微资源这些资源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大数据时代促使了新媒体的诞生,新媒体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高效便利的条件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的概念,在一定时期,总有一种媒体占主导地位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态,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是指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如数字广播、数字报纸等媒介。

      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出现,为随时随地上网提供了便利,使学习者过去无法利用的“闲置”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工作或生活之余,休闲或坐公交、地铁途中,利用移动媒体,学习者有意识的碎片化学习,久而久之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零碎时间”碎片化时间内获取的知识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单个碎片知识其自身价值意义并不高,需要学习者利用思维意识对其“再加工”再加工”是碎片化知识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大数据时代解决知识碎片化之道是帮助学习者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碎片知识犹如人体各个部件,脱离了知识体系这个生命整体,任何部件都会失去原有意义如何将碎片化知识与已有知识融合,建构新知识体系?在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利用新媒介挖掘碎片知识并对其进行整理、剔除、汲取、加工等操作,实现知识碎片到知识点有意义的重组,并完成知识点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此过程中,整理主要完成对碎片知识的归类与管理,剔除主要依据个体经验,去掉对个体新知识体系建构无意义的知识碎片在整理与剔除过程中,也要汲取新的知识作为补充由于知识碎片的离散性,在知识点、新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系统化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贯穿整个过程的始末摘编自王承博等《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数据时代里,人们的学习习惯与方式都需要改变,得以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B. 网络世界中,微资源数量丰富,这既为碎片化学习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挑战C. 利用一些新媒体,人们便能充分利用“闲置”时间,高效完成碎片化学习D. 碎片化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再加工”是有效学习的必经环节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全文主要从“碎片化学习产生的条件”“碎片化学习内在机制”两方面展开论述B. 阐述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是本文对“碎片化学习”研究分析的一个重要论述前提C. 第三段熊教授的言论,阐述了新媒体概念的内涵及特点,增强了文段论证的说服力D. 第五段承接第四段,并对该段论述重点“学习者建构新知识体系”进一步展开分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因为我们要面对巨量信息的学习环境,所以需要打破传统的“系统化”学习模式B. 知识碎片化本身不利于知识系统化学习,但却能够检验出学习者们学习力的高下C. 建立新知识体系是一个动态过程,拥有了碎片时间,学习者就能够收获新知识D. 面对同样一堆知识碎片,通过整理、剔除等,每人都能获得相同的新知识体系答案】1. C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利用一些新媒体……高效完成碎片化学习”说法错误,原文“学习者有意识的碎片化学习”说明:碎片化学习中,学习者的自我学习意识也很重要,并非仅依靠“一些新媒体”就能“高效完成碎片化学习”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第三段熊教授的言论,阐述了新媒体概念的内涵”说法属于无中生有,熊教授言论并未阐述新媒体概念的内涵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项,“因为我们要面对巨量信息的学习环境,所以需要打破传统的‘系统化’学习模式”说法强加因果,按照原文,“需要打破传统的‘系统化’学习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化社会中出现了“杂乱无章、排列无序的知识碎片”,而非“巨量信息”。

      C项,“拥有了碎片时间,学习者就能够收获新知识”说法过于片面,“学习者收获新知识”需要很多环节,而“拥有了碎片时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前提、小环节D项,“通过整理、剔除等,每人都能获得相同的新知识体系”说法曲解文意,原文“剔除主要依据个体经验”说明:每个人会随着自己的个体经验剔除一些知识,所以,不会“获得相同的新知识体系”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材料一:当前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态势如何?先来看一组数据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较2017年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6.2%,较2017年上升了3.2个百分点从中不难发现,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有人说,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数字阅读的蓬勃发展为更多人迈过这道门槛提供了机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说,数字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推动了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数字阅读作为全媒体时代的新型阅读方式,从应运而生到蓬勃发展、蔚然成风,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摘编自《读屏时代,如何享受阅读之美》,《光明日报》)材料二:“4个小时从上海到北京,1秒钟信息可以传到世界各地,在生活工作节奏如此快速的前提下,碎片时间造成的快阅读是时代的必然就像文言文变成白话文,繁体字变成简体字一样,悲观地看,好像是文化的流失或遗失,但简化的背后是信息的高度浓缩及高效传播。

      畅销书《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作者陈磊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对做知识公众号的陈磊来说,阅读的动机起初异常简单粗暴——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碎片化时代,读者没时间去看长篇大论,倒逼公众号创作者尽可能缩短信息的深度、高度,以便让读者在5分钟内尽可能地了解一些复杂的道理或者是现象,但他警告说:“5分钟读完一篇介绍经济形势的文章,你得到的是一种非常虚假的满足感,真正的学习绝对不可能在5或者10分钟之内完成摘编自《碎片化阅读时代:我阅读,我存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三: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显然此类节目击中了人们的痛点:一方面渴望阅读学习、文化娱乐,一方面却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于是这个时代,一切能够“速成”的办法就格外受人们欢迎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和想要的南辕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在以“快”为常态的当下,每个人对碎片化阅读都不陌生极短时间里,鸡汤式短文、吸引眼球的资讯、书或影视剧的梗概都被迅速扫进眼底我们以为自己得到了知识和信息,但静下心来思考梳理时,却发现一无所获,那些支离破碎的所谓“精华”,往往是“残羹剩饭”,没有一点营养。

      那些海量资讯,在短时间冲击眼球后,对我们的判断、行动、决策并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帮助,反而容易让人形成“惰性”习惯,即完全不动脑,甚至连注意力都很难集中如果说经典阅读是吃大餐并消化的过程,碎片化阅读就相当于吃别人嚼过的馍,或仅用几片维生素代替正餐,省事舒坦却对自身成长百害无益摘编自《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河北日报》)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字阅读是全媒体时代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B.快阅读是当今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的时代产物,可以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一些知识C.碎片化阅读让人们在极短时间里,阅读鸡汤式短文或吸引眼球的资讯,从而得到了知识和信息D.碎片化阅读省事,但是容易让人形成“惰性”习惯,即完全不动脑,甚至连注意力都很难集中19.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数字阅读从应运而生到蓬勃发展、蔚然成风,近年来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B.数字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推动了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C.知识公众号具有信息高度浓缩及高效传播的特点,但是真正的学习绝对不可能靠这种知识公众号。

      D.短视频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此类节目迎合了人们少花时间进行阅读学习、文化娱乐的愿望20. 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18.(3分)C( “从而得到了知识和信息”错原文是“我们以为自己得到了知识和信息,但静下心来思考梳理时,却发现一无所获” )19.(3分)B( “数字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偷换概念原文是“有人说,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20.(6分)①《光明日报》主要介绍了数字阅读蓬勃发展的情况;②《人民日报海外版》主要强调了快阅读是时代的必然;③《河北日报》侧重分析碎片化阅读的负面影响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高考真题——俄语(全国卷) 无答案.doc 2025年高考真题——日语(全国卷) 含答案.doc 2021-2025年高考数学真题常用逻辑用语5种常见考法归类(原卷版).docx 2021-2025年高考数学真题平面向量9种常见考法归类(原卷版).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2021-2025年高考数学真题等式与不等式、基本不等式及一元二次不等式9种常见考法归类(解析版).docx 2021-2025年高考数学真题圆锥曲线(选填题)16种常见考法归类(解析版).docx 2021-2025年高考数学真题集合11种常见考法归类(原卷版).docx 2021-2025年高考数学真题解三角形7种常见考法归类(解析版).docx 2021-2025年高考数学真题圆锥曲线(解答题)6种常见考法归类(原卷版).docx 2021-2025年高考数学真题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选填题)8种常见考法归类(原卷版).docx 2021-2025年高考数学真题复数7种常见考法归类(原卷版).docx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doc 山东省潍坊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重庆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2021-2025年高考数学真题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5种常见考法归类(原卷版).docx 2021-2025年高考数学真题导数及其应用(选填题)8种常见考法归类(原卷版).docx 2021-2025年高考数学真题直线与圆10种常见考法归类(解析版).docx 2021-2025年高考数学真题概率与随机变量及分布列7种常见考法归类(解析版).docx 2021-2025年高考数学真题数列(选填题)14种常见考法归类(解析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