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江苏省扬中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高分进阶提升题(附答案).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资****
  • 文档编号:589255496
  • 上传时间:2024-09-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2M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是我们所认为此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此则史料涉及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 下列军事行动抗击的是(       )命调时间调出地调入地兵数(名)1858年4月京师大沽20001858年12月吉林大沽10001859年4月黑龙江天津10001860年5月宣化镇大沽1000A.英法联军B.八国联军C.日军D.沙俄3、 历史主题是学习、研究历史和编写历史著作的重要思维,下列单元主题最适合下图的是(     )第一单元第1课   鸦片战争第2课   太平天国运动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侵略与反抗B.内战烽火C.近代化探索D.变法与革新4、 下表反映了1895年前后西方列强在华设厂及投资数量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时间外资在华设厂(家)投资总额(元)1842﹣1895192119431895﹣1913136610215.3万A.“门户开放”的提出B.变法维新运动的兴起C.《马关条约》的签订D.群众反帝斗争的高涨5、 在1900年春,北京城内有揭贴写道:“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怨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还有的写道:“练习义和神拳,保护中原,驱逐洋寇,以免生灵涂炭”;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清政府一直坚持“围剿”义和团B.义和团群众基础不断扩大C.义和团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D.义和团具有笼统排外的色彩6、 有学者认为:“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千真万确地相信皇帝已经倒了;”据此,该学者认为民国纪年(       )A.否定了帝王观念B.促进了民族觉醒C.摧毁了君主专制D.传播了科学理念7、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A.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B.都主张推翻清政府统治C.都要求皇帝进行改革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宪法8、 民国建立之初,某人撰写了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结合对联可知,此时(     )A.中华民国政权已经覆灭B.封建制度已经被推翻C.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袁世凯已经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9、 胡适曾提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由此可知,他主张(     )A.“扶清灭洋”B.“救亡图存”C.“民主科学”D.提倡新文学10、 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A.这场运动在武汉爆发B.运动的口号是“停止内战,一致对外”C.运动后期的主力军由工人转变为学生D.这场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11、 在1927年4月上旬,中国社会存在的政府有(     )①北洋军阀政府 ②清政府 ③南京国民政府④武汉国民政府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③④12、 在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由此判断该题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汀泗桥战役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湘赣起义13、 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编写《红军长征》剧本,他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的台词,其中有误的是(     )A.长征开始于1928年的井冈山会师B.长征结束于1936年10月C.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14、 “率军收复台湾,擂响禁烟战鼓,黄海激战千层浪,看我中华儿郎;兵谏逼蒋抗日,浴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士气长,国魂永驻沙场;”这首《国魂颂》中称赞的人物有:(       )①郑成功 ②林则徐 ③左宗棠 ④邓世昌 ⑤谭嗣同 ⑥张学良 ⑦李宗仁 ⑧彭德怀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⑥⑦⑧C.①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15、 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 )而设立的;A.鸦片战争B.南京大屠杀C.旅顺大屠杀D.八国联军侵华16、 被周恩来赞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在枣宜会战中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是(     )A.张自忠B.杨靖宇C.赵登禹D.左权A.AB.BC.CD.D17、 被称为抗战时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的是(     )A.北平B.瑞金C.西柏坡D.延安18、 英国历史学家拉纳米特在《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一书中写道:”是时候全面、完整地重新诠释这场旷日持久的中日战争以及中国在‘二战’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了;”“中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参与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正是在那场战争中,东西方一起抗击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其意在强调(     )A.中国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B.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胜利根本保障C.亚洲战场和欧洲战场地位同等重要D.中国开辟了对日作战的东方主战场19、 1945年8月,毛泽东应蒋介石之激,赴重庆共商国是,希望能够通过谈判达成(     )A.共同北伐的决议B.联合进行抗日C.和平建国的方案D.北平和平解放20、 如图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C.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D.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21、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 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后人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其“兴国之梦”体现在回乡办 厂,他创办了A.大生纱厂B.江南制造总局C.汉阳铁厂D.包头钢铁公司22、 某政府规定:“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违法论;”该政令的出现开始于(     )A.道光时期B.光绪时期C.南京临时政府时期D.军阀割据时期二、综合题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 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 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4)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5)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战争的惨败让清政府中的有识人士意识到若要重振国威,必须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从1861年开始,一些地方大员,比如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推动了洋务运动开展;洋务运动前期主要发展军用工业,后期主要发展民用工业;……为了培养适应新式军事和民用企业的专门人才,在向欧美派去留学生的同时,还设立了各种新式学堂;——摘编自李小庆《“洋务运动”伪命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洋务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它在中国近代史进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材料二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2〕材料二中,梁启超是哪一派别的代表?他认为中国应该作出怎样的改变?在戊戌变法的内容中,哪一措施体现了梁启超关于“开学校”“变科举”的要求和主张?〔3〕归纳以上两则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起到的共同作用;25、 观察“名城见证的历史”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1848”在“南京”签署的屈辱条约中中国丧失了哪一领土?在“南京”建立的“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是什么?〔2〕“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见证了哪一近代化探索活动?写出这一运动客观上起到的进步作用;〔3〕“北京”于“1901”签订的“屈辱条约”是什么?这一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4〕“19110”发生于“武汉”的哪一事件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