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道图强——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doc
4页标题:寻道图强——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本课课程标准要求:(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结合以上要求,三维目标设计如下:1. 知识与能力: 识记:(1)19世纪中期俄国改革前政治、经济、思想的困局;(2)二一九法令的内容;(3)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理解:(1)沙皇如何寻找症结和寻道图强?(2)改革是解放还是诈骗?(3)改革中的欺骗是发展中的代价;(4)改革后俄国的近代化道路及其局限性运用:(1)史论结合,以史料分析俄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及其表现;(2)结合历史上的其他改革,简要分析改革中所要付出的代价;(3)评价改革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看它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阶级和人物的立场看问题2) 通过史料探究与分组讨论,认识俄国落后于西方;(3) 通过情绪模拟,了解农奴对法令的想法;(4) 通过分组合作探究,评价农奴制改革;(5) 通过“近代化”的概念教学与学生自主探究,思考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及其局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落后的制度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只有发展工业才是强国之策2)改革中的“欺骗”是发展中的代价(3)社会发展过程中制度需要不断改革、完善,与时俱进,才能做到真正的寻道图强,使得国家不断和谐发展二)教学内容分析1. 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本单元在人教版选修一中为第七单元,俄国1861年改革是近代中比较重要一个改革,学完这一改革后,学生才能比较好的理解俄国今后所走的革命道路2. 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人教版本将这一改革分别从背景、内容、评价分成了三课,资料详实;其他版本教材主要对改革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删减了背景部分,对评价则相对简略很多 学生所用的人教版本教材,改革背景方面的重点放在农奴制的影响上,改革内容的重点在于介绍二一九法令,改革的评价方面重点介绍俄国走上近代化着道路及其局限在这些内容中,由于对“近代化”这一定义的不明确,学生学习的难点集中在俄国近代化道路及其局限性上三)教学对象分析1. 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到这一单元的时候,高二学生已经把必修1~3和选修一前六个单元的改革都学完了,近代以前的中外改革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初步具备评价改革的能力;通过一年半的高中学习,文科班学生有比较高的历史素养,有一定的随堂表达能力。
2. 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高二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好,能进行课前预习;评价历史事物方面,知道一分为二的评价原则;经过半个学期的磨合,学生内部学习合作的气氛也比较好,容易形成课堂上的合作探究氛围3. 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我校高二(20)班是各方面素质都比较好的一个班,学生归纳、概括、表达能力强,同时,他们对于一些历史问题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需要引导和提高,尤其是在如何深入评价一场改革方面四)教学策略1. 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阶段:角色扮演和史料分析对应的教学内容为本单元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此阶段的角色扮演是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阶级和人物的立场看问题,史料分析主要是要使得学生认识到俄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及其表现,通过这一阶段的设计,总体上使得学生认识改革前农奴制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 第二阶段:情绪模拟与问题探究 对应的教学内容为本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此阶段的情绪模拟是引导学生体会农奴的看到法令后的感受,通过这种模拟来对改革的内容有感性的认识;再通过对“改革是解放还是诈骗?”这一问题分组探究的设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的内容,学会合作探究的精神,并认识:改革中的欺骗是发展中的代价,改革必定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评判改革的标准之一,要看它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不是个人利益。
第三阶段:概念教学与学生自主探究对应的教学内容为本单元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通过“近代化”的概念教学与学生自主探究,思考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及其局限 第四阶段:学生小结2.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史料分析、情绪模拟、问题探究、3.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电脑投影和黑板相结合,投影主要包括教学步骤、问题设计、文字与图片等史料;黑板板书主要是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大意,方便教师与学生总结4. 板书设计 寻道图强——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一、焦点所向:农奴制二、改革进行时1、 “二一九法令” 1861.3.32、 解放还是诈骗?三、寻道图强四、小结5.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图)这位英姿飒爽的人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解放者的身份骑着高头大马进入巴黎 (图)而这一位,则是悲情沙皇尼古拉一世,1855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向英法和土耳其俯首,尼古拉一世服毒自杀为何俄国在短短的40年内会从解放者变成泥石巨人?在这样的状况下,沙皇的接任者亚历山大二世又该如何去寻找症结、进而寻道图强呢? 教师:(投影:)“寻道图强——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一、 焦点所向:农奴制教师:在这场改革前,不同人群对于农奴制度的看法又是如何的呢?请大家先看课本,结合相关史实,对农奴、青年军官、知识分子、沙皇四种人群分组进行深入的角色扮演。
学生:(各代表分别陈述意见)教师:几种人群为何都想到了要改革或废除农奴制呢?让我们结合材料进一步作分析材料: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比较材料:克里米亚战争双方军事装备对比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当时的状况,对19世纪中期俄国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进行横向的简要比较学生:(简要回答)教师:材料说明了这场战争是落后的农业国家与先进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较量而俄国在工业与军事上的落后,与农奴制的存在是否有关系?学生:(齐答教师:正是因为农奴制,俄国缺乏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工业落后于西方教师:通过前面的角色扮演和材料分析,我们了解到了俄国在改革前几乎各种矛头都集中成一个焦点,那就是农奴制(投影:一、焦点所向:农奴制)教师:因此,要解决亚历山大的困局,必须对农奴制进行改革投影:)二、改革进行时教师:1861年的3月3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我们以俄历来称呼这一法令,(投影) 1、 “二一九法令” 1861.3.3教师:法令的内容主要包括人身、份地、赎金、管理等请同学们自学后,完成心情排序(投影)“假设你是当时的农奴,请按法令的内容顺序,从下列图案中选择合适的并进行排序,以表达你的先后感受,并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感受的顺序并通过内容来说明理由,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后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统计与分析教师: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出现了对农奴改革的两种观点:(投影)2、 解放还是诈骗?观点一:“二一九法令”是“解放法令”观点二:“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这两种观点,对以下四个问题进行分组探讨,并选派代表作总结发言:(1)结合相关知识,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2)“解放”与“诈骗”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3)试结合历史上的其他改革,你如何理解改革中所要付出的代价?(4)结合以上思考,你认为评价改革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学生:(讨论后分别就4个问题进行回答)教师总结(投影):l 改革中的欺骗是发展中的代价l 改革必定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l 评判改革的标准之一,要看它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不是个人利益教师:改革后的俄国走向何方了呢?(教师投影展示纤夫图)1870年,著名画家列宾在伏尔加河上写生,这一亲眼目睹的情景,成为他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向前行进的步履沉重而缓慢。
这幅画似乎暗示着,俄国以后所走的路,也像纤夫们的脚步一样,沉重而缓慢教师:我们把历史向后大至推50年,那时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第一个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反映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所寻的这条道路与其他国家相比有着许多不同,也正是这种不同,使得俄国走向了革命那么,俄国这条道路与别的国家相比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三、寻道图强教师: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什么是近代化呢?(投影):l 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l 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l 思想上的人性化、科学化教师:结合以上定义,请同学们简要分析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及其局限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l 经济:资本主义农业、工业发展,但严重依赖外资、发展不平衡l 政治:自治机构与司法改革,但封建君主专制和不公正现象仍存l 文化:扩大办学渠道和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西方思想传入教师:正是近代化道路上的这些局限,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坐在了火山口上,并埋下了革命的火种投影)列宁曾这样评价这场改革,请同学们齐读这两段话:学生:(齐读:)“1861年诞生了1905年1861年诞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农奴制性质使发展受到阻碍,使农民遭到无数极其恶劣的和痛苦的折磨,但是它不能改变发展的方向,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改革延缓了革命到来,但不能消除革命教师:改革不是万能的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才能做到真正的寻道图强,使得国家不断和谐发展四、小结学生:(个别小结)(五)教学反馈结合学生和听课教师的意见,简要汇总如下:本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信息容量大,思维开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启发过程结合学情循循善诱,课堂教与学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感性与理性认识,使得学生认识了改革中的代价问题和评价改革的基本标准,是一堂有特色、重启发、体现三维一体新课程理念的优秀课二、教学反思这个班是比较好的一个班,学生整体素养都比较高,所以,对一个单元的内容学习,能压缩成一个课时进行授课,能容纳得下比较大的信息量;如果换成其他的班级,可能又是别的设计方式在内容上,这一改革在教材中编到了第七单元,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对改革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因此,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情进行设计 在引导学生学习法令的内容方面,所给时间略为不足,还是要求学生继续对改革的内容进行识记的在学生讨论回答“俄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及其局限”这一设计方面,也还有进一步深入思考的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