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pdf
8页word 河南省 2017 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 分) 1 (2017河南)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踏 实 /踏 青奢靡 /风靡 一时低声悄 语/悄 然泪下 B孵 化 /浮 雕鞠 躬/笑容可掬 风流倜 傥/丝绸 之路 C角 色/角 逐推磨 /磨 杵成针烟熏火燎 /星火燎 原 D旷 野 /粗犷 剽 悍/膘 肥体壮踌 躇满志 /铸 就辉煌 【解答】 At /t m /m qi o/qi o; Bf /f j /j t /ch u; Cju /ju m /m li o/lio; Dku ng/gu ng pi o/bi o ch u/zh 故选: A 2 (2017河南)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壁垒易拉罐娇生惯养独竖一帜 B咋舌顶梁柱责无旁贷黯然失色 C静谧蒸溜水花枝招展立竿见影 D提练满堂彩无动于衷别出心裁 【解答】 A“ 独竖一帜 ” 应写作 “ 独树一帜 ” ; C“ 蒸溜水 ” 应写作 “ 蒸馏水 ” ; D“ 提练 ” 应写作 “ 提炼 ” 故选: B 3 (2017河南)古诗文默写。
(8 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 (2)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 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 守行 )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解答】 (1)思而不学则殆(重点字:殆)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 (2017河南)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 ( 4分) 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龙虎山伏魔之殿( 水浒)万寿山五庄观( 西游记) 示例: 传说张天师在此地封存了许多妖魔鬼怪,并在井盖上贴封存条,以防妖魔逃脱 洪太尉私自打开封存的井, 结果放出众多妖魔到人间,这便有了水浒108 个好汉梁山聚义的故事师徒四人路过五庄观八戒怂恿悟空去偷 人参果,两个童子将师徒四人锁在屋里又恶语相加,激怒了悟空推倒人参树五庄观主不放行,捉住四人要他们医 好树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救活人参树,脱离了苦境 5 (2017河南)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
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 word 事 格列佛与葛兰达克利赤(格力佛游记 )阿廖沙与小茨冈( 童年) 答案: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每 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 6 (2017河南)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 分)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为什么能走红呢?靠的是口语化 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归根结底,追本溯源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 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答案:为什么这些民谣能走红呢?追本溯源 7 (2017河南)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8 分) 材料一 2016 年 11 月 30 日,中国申报的 “二十四节气” 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 系和社会实践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图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春秋时出现,西汉时完善,使用至今。
比如,人们会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等谚语来组织 农事活动,中医养生与治病也会跟着节气走,还有很多活动与节气的内涵相关,如某集团推行“惊蛰计划”,以彰 显“不甘潜伏,用于探索”的精神 (1)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二十四节气图,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画面内容 (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介绍“ 二十四节气 ” 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70 字以内) 答案: (1)“ 二十四节气 ” 将全看分成四个部分,立春(2 月 4 日)要播种,立夏(5 月 5 日)百花开,立秋(8 月 7 日) 大丰收,立冬(11 月 7 日)万物冬眠 (2)“ 二十四节气 ” 是古人农业生产、生活的准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二十四节气 ” 申遗成功,能激起国民继承传 统文化的热情,能增强国民的自豪感 二、现代文阅读(共28 分) 8 (2017河南)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6 分) 惟有垂杨管别离 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 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每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 word 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做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 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将 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 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 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 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 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 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 小病号也愤怒了: “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 小病号问完, 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 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
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 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 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 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来源中教网*&% 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 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 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 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 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 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 ”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 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
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 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 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作者:李修文有删改) (1)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 抗争的痕迹 ” ?请简要概括 (2)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A】可是, 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出现了意思红晕 (从 描写方法的角度)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本文以 “ 唯有垂柳管别离” 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岳老师不顾自己的病情在病房中教小病号学习,提问题考小病号;岳老师日夜陪伴在小病号身边照顾他; 小病号病重转院前夕,岳老师深夜不眠为小病号编教材;离别之际,小病号最终背出了整首诗 (2)为小病号的病情严重而伤心,也为孩子太小而不能理解生命的意义而伤心;为小病号临别背出那句诗而 word 欣慰,也为不知以后能否与小病号再见而伤心 (3)A、采用神态描写的方法,“ 终年 ”“苍白 ” 写出了岳老师身体状况很差而“ 一丝红晕 ” 与“ 苍白 ” 形成对比,写出 了岳老师为小病号讲课时的激动心情,体现了岳老师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B、用了 “ 一输完、马上” 等一系列的 动词,写出了岳老师迫不及待想要教小病号学习的急迫心情,说明岳老师在病房里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教小 病号学习是她觉得最幸福的事 (4)这是本文的线索,本文围绕着这句话展开暗示了离别,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题目富有诗意,吸 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9 (2017河南)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12 分) 宣纸的 “ 前世今生 ” “宣纸制作技艺”与 2009 年 10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虽为 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级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 因为有必要对选址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 “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 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 是“蜡之”后才可以用的皮纸可见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称的 来源中国教*育出# 版网 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 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 稳 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 展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 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保障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 湖的灵气,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 。
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是稚嫩,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还不宜用于书画 明朝中叶后,选址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中,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 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 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 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宣纸因其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如今,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 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用生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做原 料,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拓用纸 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经历了上千年岁月, 独占天时地利、绝活秘笈的宣纸,依然花信尚存,青春不衰 (作者:曹天生有删改) (1)“ 宣纸 ” 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请按时间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