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语文 文言文 虚词复习导学案3 学案.doc
4页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 文言文 虚词复习导学案3【学习目标】 1. 掌握“因、于、与、则、者、之”的意义及用法2. 准确辨析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知识链接】《最高考》P306——308“因、于、与、则、者、之”的素材归纳一、自主演练1.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 )⑵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 ( )⑶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 )⑷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 )2.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⑴乃设九宾礼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⑵青,取之于蓝(《劝学》) ( )⑶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⑷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 )⑸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 )⑹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 )⑺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 )⑻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 )3.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 )⑵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 )⑶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 )⑷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 )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⑹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 )4.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⑴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 )⑵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⑶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 )⑷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 )⑸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 )5.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⑴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 )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 )⑶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 ( )⑷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⑸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 )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 )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 )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 )⑼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 )⑽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 )6.解释句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⑴而记游者甚众 ( )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⑶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 )⑷此三者,吾遗恨也 ( )⑸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⑹ 陈涉者,阳城人也 ( )⑺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⑻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⑼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⑽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二、合作探究1.判断“因”在文段中的意义因(1) 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2) 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3) 其常因(4) 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5) 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6) 许攸之力而得途经绍墓,因(7) 守冢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8) 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9) 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2.判断“于”在文段中的意义“黄鸟于(1) 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2) 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3) 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4) 昔,吾乡之美誉于(5) 四方于是(6) 吾有叹焉。
然畅饮抒怀,陶然于(7) 是, 不亦乐乎?3.判断“与”在文段中的意义朝过夕改,君子与(1) 之,吾亦赞同然今人与(2) 古人孰智,庙堂与(3) 坊间之识,相去甚远为国者,与(4) 清廉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身体力行,事乃成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比百姓者,独何与(5) ?吾等与(6) 君建言,又恐君自与(7) 吾复算耳4.判断“之”在文段中的意义一僧欲之(1) 南海,询于唐僧,久之(2) ,唐僧不之(3) 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4) 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5) 于唐僧:“此何难之(6) 有?”唐僧曰:“汝之(7) 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8) 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9) 乎?”三、课堂检测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者”字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命“蟹壳青”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C.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则”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之一生彘肩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人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E.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四、自习作业 《最高考》P51“命题角度⑥——辨析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之【典6】【我的疑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