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榴花似火红.docx
2页夏日榴花似火红夏日,正是石榴花开的季节,红艳艳的石榴花犹如燃烧的火焰,给人以红红火火,充满活力的感觉除红色外,石榴花的颜色还有白、浅黄、粉红以及一朵花能开两种颜色的复色品种等,花型则有单瓣、重瓣之分,其大致可分为以食用为主的果石榴、以观赏为主的花石榴两大系列,每个系列又有很多的品种其中,牡丹石榴花朵硕大、重瓣,果实色泽靓丽,味道甘美,是观赏、食用两相宜的优良石榴品种 石榴原产伊朗、阿富汗等中亚地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首先传入我国的新疆地区,后来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由安石国传入中原,故也称“安石榴”据《群芳谱》记载“(石榴)本出涂林(涂林为石榴的音译,即梵语的Da Yima)安石国(所谓安国,即今之布哈拉.而石国,则是今之塔什干)汉朝张骞出使涂林安石国,得其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博物志》、《农政全书》、《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书籍也有类似的记载唐代元稹还有“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槎”、“乘槎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汉苑栽”的诗句石榴还通过新罗国由海路传入我国,据《格物丛话》记载:(石榴)亦有来从海外新罗国者,故又日海榴此外,它还有若榴、丹若、金罂、山力叶、榭榴、狂花等别名。
石榴传入我国,在民间还有个神奇的传说:相传汉武帝时张骞奉旨出使西域,来到安石国,在其居住的房前有一棵开着火红花朵的石榴树,张骞十分喜爱,经常为之浇水施肥就在张骞将要回国的前一天晚上,忽见一个红衣绿裙的女子推门而入,来到他跟前,深施一礼说:“听说你明天就要回国了,奴愿随你同去中原张骞闻言大吃一惊,心想准是安石国的哪位仕女要跟他私奔,自己身在异国,又身为汉使焉能惹此是非,于是就把她撵走了第二天张骞回国时安石国要送他礼物,张骞什么都不要,就要这棵石榴树张骞一行人在回国的路上不幸被匈奴人拦截,当杀出重围时却把那棵石榴树失落了回到长安,将要进宫见皇帝的时候,忽听身后有一女子在喊:“天朝使者,叫我赶得好苦呀!”张骞回头一看,正是在安石国遇到的那个女子,便惊异地说道:“你不在安石国,却为何千里迢迢来追我?”那女子垂泪道“路途被劫,奴不愿离开天使,就一路赶来,以报答昔日的浇灌之情说完跪在地上,就立刻不见了而在她下跪的地方长出了一棵叶色青翠,花红似火的石榴树张骞这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汉武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高兴,就命人把这棵石榴移植到了当时的皇家花园――上林苑从此,石榴在华夏大地开花结果,繁衍生息石榴花色鲜艳,人们把与红石榴花相似的颜色称为“石榴红”,而石榴红色的裙子最为女子所喜爱,于是就有了石榴裙之说。
人们还用“拜倒在石榴裙下”来比喻男子对风流女性的崇拜倾倒该典故与杨贵妃有关系据说杨贵妃很喜欢石榴,为此,唐明皇在华清宫西绣岭、王母祠等地种了不少石榴供其观赏唐明皇爱看杨贵妃酒后的醉态,因此,常把贵妃灌醉以观赏她那妩媚之态而石榴是可以醒酒的,故在观赏之后,唐明皇常剥石榴喂在杨贵妃口中对此,朝中大臣很是看不下去,所以对杨贵妃侧目而视,怨言日生,杨贵妃为此很不高兴一天,唐明皇邀群臣宴会,请杨贵妃弹曲助兴杨贵妃在曲子奏到最精彩动听之时,故意把一根弦弄断,使曲子不能弹奏下去唐明皇问是什么原因,杨贵妃乘机说,因为听曲的臣子对她不恭敬,司曲之神为她鸣不平,因此把弦弄断了唐明皇相信了她的话,于是降下旨意:以后无论将相大臣,凡见贵妃均须行跪拜礼,否则格杀不赦从此,大臣们见到杨贵妃都诚惶诚恐地拜倒在地因为杨贵妃平日总喜欢穿石榴红色的裙子(一说是绣有石榴花的裙子),所以那些大臣私下都用“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话来开玩笑石榴姿态秀美,花艳果奇,历代文人墨客曾留下了大量的佳句来赞之晋人潘岳在《安石榴赋》中写道“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又用“缤纷磊落,垂光耀质,滋味浸液,馨香流溢”来描述它把石榴的色、香、味、形写得百媚千娇,令人垂涎欲滴。
梁代词人江淹赞美石榴树日:“美木艳树,谁望谁待缥叶翠萼,红华降采照列泉石,芬披山海奇丽不移,霜雪空改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一冷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更是广为流传白居易则赞美石榴“烂漫一栏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而“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的诗句则把红石榴盛开时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宋代张弘范的“猩血谁教染绛囊,绿云堆里润生香游蜂错认枝头火,忙驾薰风过短墙”,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石榴花盛开时的红艳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不肯染时轻着色,却将密绿护深红”写出了石榴花初开时的色态特征唐代皮日修的“流霞色染紫驾粟,黄蜡纸裹红瓠房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和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雾壳作房珠作骨,水晶为粒玉为浆”则形象地描述了石榴果的内部结构此外,李白、杜牧、李商隐、欧阳修、陆游等文学大家也都有咏颂石榴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