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潘光旦—一个优生学家的种族论述.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杏**
  • 文档编号:290943960
  • 上传时间:2022-05-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3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潘光旦—一个优生学家的种族论述 137  潘光旦—一个优生学家的种族论述 吕文浩 种族观念,源远流长,几乎与人类文明史相始终对这一议题,在中国古代既有儒家的文化普遍主义式的处理,也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式的排斥及至近代以来,愈加繁密的中西接触和文化交流,使得晚清时期的种族论述呈现出相当斑驳的色彩而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若干年,面临日益严峻的民族危机,中国的有识之士在种族竞争方面即有“保种”的呼声,晚清思想界中有影响的人物,如谭嗣同、康有为、章太炎、严复等均提出过种族改良的话题1 尽管他们的思想主张中有些类似“优生”的论述,但细究起来,这些主张与19世纪末期兴起于西方的优生学并无关系,只是一些朴素的、甚至在今人看来带有某些不切实际成分的种族论述而已 中国知识分子对优生学的翻译、介绍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开始出现的,陈映璜的《人类学》、胡宣明编译的《婚姻哲嗣学》、陈寿凡编译的《人种改良学》、周建人与陈长蘅合著的《进化论与善种学》、刘雄的《遗传学与优生》以及董祝厘译的《人种改良学之研究方法》、丁文江的《哲嗣学与谱牒》等书或文,所介绍的优生学基本知识确实来自于19世纪末发轫于西方的优生学,具有严格的近代意义,它们也明显地受到了20世纪初开始风行西方的优生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时期优生学知识的引介,当然不仅仅是一种流行于西方的最新知识的传播,而是融入了中国知识分子讨论中国问题的视野,充当了一个概念工具和思想资源的角色 优生学进入中国之后,对于中国已有的一般意义上的种族论述而言,不啻是一个重要的推进;对于中国问题中之种族问题,也带来了新的视野和解决方案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在接受时常和种族主义纠缠不清的优生学时,表现出了明确的分辨意识,而且能够结合中国的实际处境讨论中国的种族问题对于这个议题,冯客已经有了一些较为概括的论述,本文只是借助于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优生学家潘光旦的生活、学习以及研究经历和思想逻辑,对这一课题略作探讨 一、种族改良的优生学路径 潘光旦和许多他的同时代知识分子一样,一方面很清楚地观察到了中西人种的生理差异和悬殊文化成绩表现,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他试图为在20世纪初被思想界整合、构想1 参见[英]冯客著,杨立华译:《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江苏人民出版社,11019,第152―53页;[日] 坂元弘子著,阎小妹译:《近代中国的优生话语》,王笛主编:《时间?空间?书写》,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第186―90页。

      137  潘光旦—一个优生学家的种族论述 吕文浩 种族观念,源远流长,几乎与人类文明史相始终对这一议题,在中国古代既有儒家的文化普遍主义式的处理,也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式的排斥及至近代以来,愈加繁密的中西接触和文化交流,使得晚清时期的种族论述呈现出相当斑驳的色彩而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若干年,面临日益严峻的民族危机,中国的有识之士在种族竞争方面即有“保种”的呼声,晚清思想界中有影响的人物,如谭嗣同、康有为、章太炎、严复等均提出过种族改良的话题1 尽管他们的思想主张中有些类似“优生”的论述,但细究起来,这些主张与19世纪末期兴起于西方的优生学并无关系,只是一些朴素的、甚至在今人看来带有某些不切实际成分的种族论述而已 中国知识分子对优生学的翻译、介绍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开始出现的,陈映璜的《人类学》、胡宣明编译的《婚姻哲嗣学》、陈寿凡编译的《人种改良学》、周建人与陈长蘅合著的《进化论与善种学》、刘雄的《遗传学与优生》以及董祝厘译的《人种改良学之研究方法》、丁文江的《哲嗣学与谱牒》等书或文,所介绍的优生学基本知识确实来自于19世纪末发轫于西方的优生学,具有严格的近代意义,它们也明显地受到了20世纪初开始风行西方的优生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时期优生学知识的引介,当然不仅仅是一种流行于西方的最新知识的传播,而是融入了中国知识分子讨论中国问题的视野,充当了一个概念工具和思想资源的角色 优生学进入中国之后,对于中国已有的一般意义上的种族论述而言,不啻是一个重要的推进;对于中国问题中之种族问题,也带来了新的视野和解决方案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在接受时常和种族主义纠缠不清的优生学时,表现出了明确的分辨意识,而且能够结合中国的实际处境讨论中国的种族问题对于这个议题,冯客已经有了一些较为概括的论述,本文只是借助于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优生学家潘光旦的生活、学习以及研究经历和思想逻辑,对这一课题略作探讨 一、种族改良的优生学路径 潘光旦和许多他的同时代知识分子一样,一方面很清楚地观察到了中西人种的生理差异和悬殊文化成绩表现,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他试图为在20世纪初被思想界整合、构想1 参见[英]冯客著,杨立华译:《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江苏人民出版社,11019,第152―53页;[日] 坂元弘子著,阎小妹译:《近代中国的优生话语》,王笛主编:《时间?空间?书写》,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第186―90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