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自性气胸26例分析.doc
5页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26例分析 自发性气胸临床并非少见,一般不难诊断,但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尤其重症COPD患者25%易发生气胸[1],因其肺部基础疾病表现较为突出,往往掩盖气胸的症状和体征,容易延误气胸的诊断和治疗本文收集我院1997-2008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26例,结合病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中,男18例,女8例,年龄61-83岁,平均69.5岁肺部基础疾病:慢性支气管炎17例,支气管哮喘5例,肺结核4例合并有肺心病11例,胸膜粘连7例诱发因素:近期呼吸道感染咳嗽16例,负重2例,用力排便2例,用力打喷嚏2例,无明显诱因4例临床表现:发病缓慢者17例,表现为刺激性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加重起病急骤者9例,为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紫绀、胸痛、端坐呼吸、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有虚脱及休克表现26例中,右心衰6例,休克3例,昏迷5例,皮下气肿5例气胸体征:气管移位,患侧或局部性呼吸音消失9例,出现三凹征6例,无典型气胸体征11例由于高度肺气肿存在,20例患者未见胸部局限性膨隆,叩诊均呈过清音。
气胸部位、类型与程度:右侧气胸12例,左侧8例,双侧6例,张力性气胸8例,交通性4例,闭合性14例;肺受压程度10%-80%,平均48.2%血气分析:呼吸性酸中毒18例,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6例,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碱中毒2例ECG:心动过速21例,肺型P波13例,房性早搏5例 1.2 治疗与转归:根据病人肺压缩程度及症状轻重,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1)无明显气促及呼吸困难者,肺压缩在20%以下,病情不严重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卧床休息及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及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2)胸闷、气促较明显,虽肺压缩在20%以下,采取胸穿反复抽气治疗3)对胸闷、气促等压迫症状极明显的老年病人,肺压缩在20%以下者,仍采用导管水封并引流治疗所有病人均同时治疗肺部原有疾患经以上处理,21例病人肺完全复张,治愈80.8%,并发呼吸衰竭及肺部感染死亡3例,占11.5%,另有2例出现脓气胸及血气胸转入外科治疗 2 讨论 一、自发性气胸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 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肺弥漫纤维化疾病并发代偿性肺大泡时,由于其引流的小气道炎性狭窄,肺泡内压急骤升高,导致肺大泡破裂,引起气胸[3]。
并且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基础疾病严重,心肺功能较差,并发气胸时其症状、体征易于同原发病混淆,临床表现不典型,而缺乏明显气胸症状、体征,易于误诊 二、本组病例具有以下特征:①均合并明显的基础疾病;②诱发因素以呼吸道感染或加重为主,其次是用力如剧烈咳嗽、排便及打喷嚏,其症状以咳嗽加重和突然或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加重为主,且与基础疾病的表现不易区分,受肺气肿的影响,其气管移位、病侧或局限性叩鼓及呼吸音减弱等体征不典型,临床上漏诊误诊,多与此有关③病情危重者气胸类型以交通性和张力性为主 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的自发性气胸、症状重、进展快、易发生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故要针对病因、病理及防止复发为主要目的进行综合治疗,除给予吸氧、镇咳、化痰、解痉、控制感染、维持酸碱平衡、加强营养支持外,还应及时有效地进行胸穿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以缓解症状,对肺压缩20%以下,无明显气急症状者,可单纯卧床休息,自行吸收,若积气不吸收,应行胸穿抽气,对于张力差、交通性及双侧气胸或多次抽气无效的闭合性气胸,应采取水封瓶引流,对反复或长期漏气不止者,或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予胸膜腔内注入50%葡萄糖液、自身血或20%无菌滑石粉、红霉素、利多卡因等,以造成无菌性胸膜炎、促使胸膜粘连[4],或采用电视胸腔镜下胸膜裂口处局部喷涂粘连剂或行激光、电凝、套扎、肺大疱切除术,对于患者身体好,能耐受手术者,在第二次复发时最好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四、鉴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出现下列情况应高度警惕气胸;①出现原因不明的突发性气急或有突然加剧的呼吸困难、胸闷、紫绀、刺激咳嗽者②紫绀迅速加重、发生休克、意识障碍者③疑重症哮喘、严重肺部感染,经给氧、强力抗生素、扩张气管药、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呼衰不能纠正,呼吸困难不能缓解者④有气管移位,局限性或患侧呼吸音减弱消失者在本组资料中,绝大多数患者是以原因不明的突发性气急,呼吸困难、胸闷、紫绀症状而就诊,由于诊断治疗及时,取得很好效果因此对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急性发作及上述可颖情况患者,必须仔细查体,及时行X线胸片检查,必要时行诊断胸穿,经确诊应根据病情进行排气,减压,促使肺组织尽快复张,改善心肺功能,以免延误病情 五、肺气肿患者由于肺功能低下,在并发气胸时患者在短时间内心肺功能处于衰竭状态,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及时作出诊断,一经诊断,立即排气减压,促使肺复张,改善心肺功能,在临床上,对肺气肿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切不可凭主观印象诊断,而必须及时摄胸片、警惕气胸的发生参 考 文 献[1]张北暾,唐晓燕.自发性气胸117例临床分析.中国当代医学,1999,3(13):27.[2]崔祥滨主编.实用肺脏病学[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49-550.[3]戴志英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921-924.[4]张爱霞,刘志强.慢阻肺并发自发性气胸47例治疗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0,20(4):15.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