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三大改造》教学设计.doc
4页5《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大改造是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转折,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里程碑事件,它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已经具有接受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从其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对历史学习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事物容易理解,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有限本课内容概念性较强,如所有制、公私合营等名词,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在教学中要降低学习难度,通过提供具体的生动的史料,让学生归纳、总结,对学生的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培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三、教学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知道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等基本史实。
通过研读史料,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通过分析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增强理解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激发爱国热情,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改造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吗?(复习1949年至1953年的历史1953年,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课件展示其内容)“一化三改”三改就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是如何对工商业进行改造的?除了工商业,农业、手工业又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改造?三大改造给当时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本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5课《三大改造》讲授新课(一)为何要改造教师设问:“三大改造”具体指什么?(参考答案: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教师讲述: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一材料:土地改革时,中国差不多有3亿农民,要分的一共是7亿亩土地和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的耕地有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教师设问: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为了帮助大多数农民摆脱贫困,为了满足大工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过渡:张老汉的困难张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新中国建立后,他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为能过上好日子了,但是他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自己还没有耕牛,也没钱买种子;后来好不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老汉为了活命,在冬天只得把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提问:找出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存在哪些困难?这些困难会阻碍什么发展?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国家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目的是什么?强调: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组织分散的个体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教师讲述: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组织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都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场改造运动我们称之为“农业合作化运动”强调的: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农民私有——集体公有(过渡)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当时广大农村和城市里还有很多的手工业者,他们也很贫困这些手工业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
材料二 张老汉的弟弟早年进城,开了个木器加工厂,如其他手工业者一样,属于一家一户式家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一家的生活举步维艰教师设问:为什么对手工业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参考答案:个体私有制的生产关系束缚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教师讲述: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走合作化道路一方面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改变了个体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得到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支持,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图片展示成果)(过渡)在农业、手工业改造同时,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也采取措施进行改造材料三张老汉儿子的来信“爹,咱的合作社今年又丰收了吧!可我在上海水泥厂过得不好!这水泥厂是资本家开的,最高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劳动条件很差,工具特别老旧,工厂赚不到钱,资本家经常开除工人,我们的工资少得可怜,每天还担心失去工作,怎么办啊教师设问: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对于改造的原因,教师在设计时要通过具体的史料呈现,帮助学生得出答案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促使学生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方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理解这部分知识。
过渡) 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怎么办?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资本家们愿意吗?请看视频播放视频)教师讲述: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鉴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政府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时候,采取了赎买政策,按照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企业的生产资料全部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虽然还对生产资料拥有所有权,但已不能买卖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0%以上实现了公私合营,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不仅是对企业的改造,而且是对工商业者本人的改造,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强调: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课件展示改造成果(图片)设计意图三大改造的形式是本课的重点之一,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中现有的资源以及补充具体的史料帮助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过渡)三大改造以令人无法置信的速度完成了,这期间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三大改造的完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三大改造呢?(三)改造的意义1积极意义材料六 教师设问: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参考答案: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教师设问:三大改造对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参考答案:促进工业的较快发展,确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和支配地位教师讲述:在三大改造后期,对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内遗留了一些问题但这只是实际工作中的偏差,瑕不掩瑜,不能因此否认三大改造的完成对中国社会制度变化的意义设计意图三大改造的意义教材讲述的比较简单,教师应通过补充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明白三大改造对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深刻体会到改造的重要性,从而对三大改造有一个深入的认识课堂小结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它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根本性作用,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三大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为解放发展生产力所做出的唯一正确选择,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回首这一切,让我们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让我们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板书设计第5课 三大改造(一)为何要改造(二)如何去改造1.农业、手工业合作社2.公私合营(三)改造的意义1.积极意义2.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