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活动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_关于中山小榄菊花会的考察.pdf
6页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一九九年第四期文化活动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一关于中山小榄菊花会的考察萧风霞广 东省 中山市的小榄镇位于珠江三角洲 中部自明、代以后,随着沙田的大规 模开发,大量的包佃人、耕夫和蛋民从四面八方移到这一带 定居,逐渐形 成了一批新 的村落和市镇小榄就是这样一个由新 沙田区 中的定居点经过近五个世纪发展而成的新兴 市镇有五十七个姓氏在 镇上修建了祠 堂,其中何、李、麦三姓最有 势 力他们通过修撰 缭密周详的族谱来炫耀其书香世胃的门第,构筑富丽堂皇的祠 堂以显示 其在地方上的威势在年以前,这个仅有,人的镇内,就有间祠堂和座 寺庙菊花是这全镇特有的一种 文化象 征,据说,在几百年前最早 的移民就是为菊花的吸引而在此地定居下来的至今,这个镇仍被称为菊城我于年在小 榄作了为期近一年的社会历史调查在调 查过程 中,当地人 频频同我谈到菊花会的传统给 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们所显耀的富足,而是这种隆重热烈的仪式所包含的复杂内涵在这篇短文 中,我试图根据我所作的田野调查,结合历史文献 中的记载,对菊花会在小榄的历史文化生活中的意义作一初步的考察一、小榄菊花会的历史变迁小榄的菊花会大约始 于清代乾隆年间,在 十九世 纪中叶,一位小榄姓 麦的士绅在 自己的《行 年录》 中有这 样的记述①“十八岁,乾 隆四十七年壬寅,菊花大会各姓俱有摆设乡内花台计有六处,演戍 计十余 台,亲朋来观者 甚众菊花大会自是年始。
二十七 岁,,乾 隆五十六年辛亥,菊花大会,此会比前会更为热 闹”五十 岁,嘉庆 十九年甲戍,通 乡开菊花大会因上年菊花戏,各股 遂起 意做第三次大会,已于第二 次会相 隔廿四年矣何 东两处,李 家一 次处,俱各在 大宗祠 摆列,本家在 六世祖祠,街所在圣帝庙,萧 家在大宗祠,四图在 钟家祠此外,李家慕桥祠另一所,罗涌梁家山所,帅府庙又一 所这些活动以菊花为题材并 非别 出心裁,菊花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是大 家熟知的,它历来被中国的士大夫 视为怡情养性之摆设,与梅、兰、竹合称为“四君 子”这 种脱俗的清高是需要精心培养出来的在十八世纪时,小 榄的文人就结成诗社,每 几年轮流在各大姓祠 堂和榄①引自《开明日报》年月日溪 公约举办一次 模仿胖七考试汾赛 菊活动他们 利用这 类活动 的象征性意义,把他们 对仕途比矛盾倩感 寄于伙酒吟诗 之间清王朝 统治建 立 之后,当地士大夫 曾表现了强烈 的反清 情结,并为此而付出过很大的牺牲这 种情 绪到 十八、十九世纪 之交时仍以不 同的方式流露 出来他们并不反对清朝的统治规范,并在事实上已把步进士大夫的晋 升阶梯 视为人 生的追水但 另一 方面,他们在仪式上与清王朝 仍保留 着一定的距离,隐含着对其族中的先辈 同明王 朝关 系的怀念。
这 种追 远怀日的情 感,有助于增强对士 大夫文化的认同,但又不 致于开 罪清 明 政府兰种情感以及菊花会中表现 出来的其他文化象 征,使我们可以确信,当时 这叹的地方精 英已祥牢地扎 根于士 大夫文 化的传 统之中了在年农历甲戍年举行的菊花大会上,主持者萌生了一种设 想,以后 每 六十年举办一次大型菊花会,以纪念宋代 由粤兆迁至此地的祖先,他们迁徒的时 间恰好是 甲戍年从此,举 办 菊花大会便被小榄人作为自己特有的一种文化传统①’浪据小 榄一 些大姓的族谱 及有关历史文 献的记 载,②这届菊花大会的各种活动是以六支大峡的大宗祠为 中心举 行的,伴以一些庙、社和支祠举办的花展一些较富有的家庭也积极参与共事,他们设席款待文 人墨客吟 诗作对在祠 堂的墙上挂满 了对联,这 些诗词楹联大多以陶渊明为题材这 类活动显 然 是 由镇上的精英自己组织的,他们偷扬以退隐来保全名节的行为,不 过是为了把自己更紧 密地系在士大夫 的 圈子内他们 的文 学活动为他们提供了炫耀自己学问的机会,因为具有一定的学 问,是通向仕途的前提③因此,我们似乎可以把菊花会解释为地方精英凭 藉着手中的经济实力寻求 官府的承认以在广 裹的边缘地区建立 自己的势力范围的,种途径。
这一活动为他们提供了政治角逐的场所据记载,乡村中一般的老 百性也参加了菊花大会的喜庆活动尽管他们并不会明 白精英们所 进行的文 化活动的意义和潜在的政治目的,但他们至少是有意识地 参与了其中的活动花展 是在花匠的辛劳下搞起来 的,演戏 的戏班是 由族产 出资请来 的,老百性 都一同观看了演出,小 食摊贩和手艺人忙于招徕着四乡的顾 客,香客们在五木庙天后、观音、车公及两 间北帝庙中进香求签这 是一个重新划定势力范围和更新社会关系网络的时机到年两次举办菊花大会时,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情况,这就 是任 闽浙总督的小榄人何撮出于政 治上的考怎,禁 止 他的乡人 演戏,理由是同治皇帝刚刚驾崩,不 宜举行喜庆 活动而且,农民起义为 患 乡祠一逾十年之久,需 休养生 息而不应再事 奢华我们很难确知小榄的倩英 是否真的遵照奉行,只是有一部材头这届菊花会的文 学书籍收录 了一些悬挂在 戏 台口的对联,可见 演戏 的活动 本已有所安排,一也可 能进行过了作为朝廷的高官,何憬的干预是耐人寻味的每当一种民间信仰或仪式发展到足以沟成一种威慑时,帝 国的政权常常会有意识地将其纳入自己的规范之内例如,给民间的址方神册封,即 意味着官方的 承认。
不管藉是什么,这 都可 理解为在红织上较弱的农业国扮矛力①何仰搞《小榄菊花会》,《中山文史》 第四辑,②参见小榄何、李、麦三大姓的族谱,何大佐《榄屑》《中山文史》第、辑,《中山榄镇菊花会文艺概览》③这六支大族包括何代九郎房、十郎房、李氏、麦氏、梁氏、萧氏将异己势力 纳入 其统治规范 内,以维 护自己定义,这 种规范的权力何 景把士大夫 的 道德规 范套在 了地方性的利害关 系之上,正是地方精英所愿意接受的,退为这对于碗认 他们的身份及同官府的联系是很重要的当时 他们正与邻县的士 绅集团在 沙田的开发上展开了争夺,正需要一种政治权力的庇护何 景禁 上演戏还有一个原因,当时佛山的戏班有一部份班主同太 平军有牵连①,如果 请他们 来演戏,有可 能使菊花会变成为发动反抗王朝秩 序的一叛乱场所,这当然是何 景及其同僚 们所担 心的小榄的宗族是珠江三角洲的暴发户,他们正向顺德、东莞灼更强有力的 对手挑伐官僚 们是 不会去 冒政治地位不稳 的风险的此外,在这届 菊花会上,还举行了以颂扬唐代开冷大庚岭道的宰相 张九龄为主 题的赛诗舌动,人也具有重要的 象征意义张九 龄开凿 的大咦 岭道勾通了岭南与中原的联系,珠江三角洲的大多数宗族 都声称其祖先是宋代以后经 由这 条道路迁到三角洲来 的。
他们通过强调 自己一与巾原的联系,不 仅证明 了自己并非土著,而且为自己在这一 带立足 找到了合法依据过了六十年后,也就 是年,小榄各大族 初时并没有打算举办菊花会当时 由子清王朝的垮台及随之而来 的军阀统治,许多族产陷于拮据维 艰的境地在沙田地区,宗族的田产大多是长期批给包佃者,按双方所订租约收取固定不变的货币租因此,当动 荡的政治局势引起通货膨涨时,必 定会使族产蒙受经济损失三十年 代时,许多宗族为了保证维 修祠堂和举行祭 祀等仪式的费用,停止了 向族人颁昨有些宗族甚至不得不将田产出卖给那些靠武力控制了广大 乡村的地方豪强而管理族产 的监箱值事侵吞私饱,更加速 了族产的破败当时的情势可以借用一个比喻戏 台已久废失修,而演员又 对自己的角色失去了信心,那这 出戏再演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呢尽管如此,菊花会还是如 期举办了,其主办者大概是希望借此来 鼓舞士 气在 这届菊花会上,值得注意的 是,活动的中心由大宗祠转移到 了庙社街坊及个别的富户,而出资捐助者大多是 商人和地方豪强,这些人的权力来源是非正统的镇内各大族所举办的喜庆 活动 吸是由港澳的同乡会和宗亲会捐资赞助的②木届菊花会反映 出由士绅和他们支配下 的宗族组织 及其共同的文化象 征所体现的权力核心的解体,这又促进了一个更为非 正规的豪强集团的兴 起,他们的得势并非经 由正统的途径,他们利用来确立自己的支配地位的,是庙社之类地缘性组织。
二、菊花会所蕴含的政治意义对仪式行为的复 杂内涵可以有多种解释,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它是 某些人世界观灼一 种反映第二,可将 其视为一种文化的演示,通过这种演示使该文化进一步影响 其参加者第三,又可以把它看成为一种政治活动,是参与者为达到某种政治 目的而采取的一 种文化手段③在 上述几届小榄的菊花会上,这三方面 的意义都得到了体现但是,要了解这一仪式行为所反映 出来的世界观是 怎样形成的,它所演示的文化内容是什么,其 参加者在这一文化活动中追求 的政治目的又是什么,就需要将这些问题置于历史的视野中去进行考察① 见《佛山文史资料》第五辑②见《中山仁言报》年月功 日,又参见《中山榄镇菊花会文艺概览》⑧参见赛德尔·西尔弗曼的文章‘比,,”,,一人类学中的历史方法,美国民族学,卷期第魂一页由于受 到在 中国人 类学研究 中占支配地位的施坚雅的政治经济分析模式和 弗里德曼的宗族分析模式的影响,我初时 试 图用功能主义和结构的观点来解释这一仪式 行为我曾想,假如小 榄的大族是华南地区典型 的宗族共同体,那么菊花会是 否可解释为市镇建立过程 中以聚集共 有财产来扩展 宗 族的一种 功能方式呢然而,这种解释需 要以在固定不变的宗族意识支配下 并在 市 场的多层 结 构 之 内组成的 亲属集团的存在 为前提而事实上,直到十九世 纪末,小 榄仍只是一个在边缘地区的大的聚 落,在 它周围的是一些由在堤围上成线状 排列的茅寮组成的小村 落。
另外,在 十八世纪末首 次举 办菊花大会时,小榄各大族的财富和权力都 没有达到 象一个世纪之后 那样的高峰镇小的三 百八十七 间祠堂大多是到 十九世纪才建造起来的菊 花会虽然 是 由镇 内大族的大 宗祠主办,但并不单纯是 宗族的活动,如宴请亲戚朋友,文人墨 客相聚,在五大庙 演戏等 等喜庆活动,都不是 宗族的活动,活动,的参加者 亦并不限于宗族成员这 些事实使 我放弃了上 述先入之见而试图寻求更为 合理的解释欧洲 的人 类学家和社 会厉史 学家常常通过 仪式来考察社会行为模式和日常生活的 内在 结构,考察仪式 怎样使理念 中的角色转变为实 际的行动 并因此而更为明确他们进行这 种研究时 有一个基本限设,这就是 仪式 的参加者是在利用仪式来交流思 想,划 分社会界限,确定角色,以及改变 规范 的国家与社会间往任通过 仪式来进行政治对话,并因主 持者的不 同,仪式可以成为 某种政治和道德规范的表现形式,也可能 成为反抗这 些规范的手段①用 同样的分析方 法,我们不难发现,虽然菊花会同寺庙的拜 神活动有一定联系,但它主要地并不是一种 宗教活 动,而是地 方精英利用来达 到某种政治目的的手段他们通过举办菊花会,利 用了宗族组织 的次化职能和明代以后已渗入 到珠江三角洲乡村社会的士大夫价值准则,在国家权力 与社会之间展开政治对话,时。
他们在 宗祠和各房支派 的宗祠举办 花展,既维持了本族相对于 其他 宗族的凝 聚力,又默认了本族 内各宗支 的 分化通过出资捐助演戏和举办·街坊的花展,他们进一步强化了镇 内以宗族成员,为基础的居 民以及乡村 中的佃 户对他们 的 隶属关系以此 向附近现实的和潜 在的竞争者们显示了自己在镇上的权势尽管 菊花会作为、一 种 喜庆 活动,一切似乎都是循规蹈矩的,但实 际上却是地方豪强对原来的地方权力结 构的一 种反叛行为饶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一方面积极 地在既有的王朝秩序 中谋求 一席 之地另一方面在自己的操纵卞对这 种规范的外在形式进行改造和更新小榄的精英就是这样创造 出了自己特有的政 治文化“传统”三、关于区域体系构造的再思考以上思路把我引向对产生出菊花会的这一区域进 行更广 泛的结构性分析如果说仪式是有政治性的目的意义 的话,那么就有必 要将 菊花会的发展向珠江三角洲 地区形成丙区域体系的历 史过程结合起来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