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物理 含答案.docx
9页2024-2025学年度(上)七校协作体11月高三联考物理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领略建立物理规律的思想方法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加重要下面四幅课本插图中包含的物理思想方法相同的是( )A. 甲和乙 B. 甲和丁 C. 乙和丙 D. 丙和丁2. 撑竿跳高是一项运动员经过持竿助跑,借助竿支撑腾空在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动作后越过横杆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撑竿上升的过程中,竿的弹性势能增大B. 运动员撑竿上升的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不变C. 运动员撑竿上升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增大D. 运动员越过横杆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3. 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中方向未知的三条电场线,a、b两带电粒子以不同速度从M点射入电场,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则( )A. 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B. 两个粒子的电势能均减小C. a的加速度逐渐增大,b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D. a的动量逐渐减小,b的动量逐渐增加4. 如图甲所示的椭圆机是健身常用器材,简化模型如图乙所示。
为固定转轴,A、为可动转轴,其间用轻质杠杆连接,为手握位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两点线速度大小一定相等B. 、两点线速度方向一定相反C. 点的运动轨迹为椭圆D. 点线速度小于点线速度5. 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已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则木板加速度大小a可能是( )A. B. C. D. 6.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停放着一辆上表面水平小车,小车上竖直固定着两端开口的细管(细管可视为小车的一部分),细管的弯曲部分BC段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与小车的上表面相切于C点,细管的竖直部分AB距离为2R,小车左侧固定一轻弹簧现将一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A处无初速度放入细管,忽略一切摩擦阻力已知小车的质量是2m,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在细管中运动时,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 轻弹簧能够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为2mgRC. 小球运动到C点时,小车在水平方向位移的大小为D. 小球运动到C点时,其速度大小为7. 北京时间2024年9月20日17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启星座29~3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已知卫星的运行速度的三次方与其周期的倒数的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地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卫星绕地球的运动可看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的质量为 B. 地球密度为C.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D. 绕地球表面运行的卫星的线速度大小为二、多选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 甲、乙两物体沿x轴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置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两图线相切于A点,其坐标为(2.0s,4.0m)已知甲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两物体均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8m/sB. 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同C.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均为4.0m/sD. 乙物体的初始位置坐标为-10m9. 如图所示,四分之一圆柱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在截面圆心的正上方有一个大小可忽略的定滑轮,一根轻绳跨过定滑轮,一端和置于圆柱体上的小球连接(可视为质点),另一端系在固定竖直杆上的点现将一钩码挂在轻绳上,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一切摩擦,则( )A. 将轻绳端沿杆向上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绳子的拉力不变B. 将轻绳端沿杆向上缓慢移动一小即距离,对的支持力变小C. 若将换成质量较小的钩码后,整个装置仍处于静止状态,则对的支持力不变D. 若将换成质量较小的钩码后,整个装置仍处于静止状态,则绳子的拉力变大10. 如图所示,同一竖直平面内有两条平行且足够长的光滑直轨道,两轨道间距为0.6,与水平面夹角为。
带孔的两小球P、Q用原长为0.6的轻质弹簧连接后,分别穿在两轨道上将两球在同一水平线上由静止释放,此时弹性势能为0.32,当P球沿轨道下滑2.5时,两球第一次相距最近已知两球质量均为1,重力加速度取,,,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Q两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 两球第一次相距最近时,两球的总动能为34.8C. 两球第一次运动到相距最近的过程中,P球的平均速度小于Q球的平均速度D. 两球第一次运动到相距最近的过程中,P球机械能的减小量小于Q球机械能的增加量第Ⅱ卷(非选择题)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11. 验证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固定在桌面的斜面AB与水平面BC在B点平滑连接,圆弧是以斜槽末端C为圆心的圆周选取两个半径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1)①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并落在圆弧面上,重复多次,标记落点的位置;②将小球2放在斜槽末端C处,仍让小球l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两球发生碰撞,重复多次,分别标记两小球在圆弧面上的落点位置;③测出斜槽末端C和落点N、P、M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为保证入射小球不反弹,两小球的质量、应满足______(填写“>”、“="或“<");(2)为了完成该实验,在测量、、的基础上,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A. 斜面的倾角 B. AB两点的高度差C. 两小球的质量、 D. 圆周的半径R(3)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说明两小球碰撞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12.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轻弹簧和小物块(带有遮光条)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图中光电门安装在铁架台上且位置可调物块释放前,细线与弹簧和物块的栓接点()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弹簧处于原长滑轮质量不计且滑轮凹槽中涂有润滑油以保证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细线始终伸直小物块连同遮光条的总质量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弹性势能(为弹簧形变量),重力加速度为,遮光条的宽度为,小物块释放点与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l(远远小于l)现将小物块由静止释放,记录物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1)物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_____;(2)改变光电门位置,重复实验,每次滑块均从点静止释放,记录多组1和对应的时间,做出图像如图所示,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时,可验证轻弹簧和小物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3)在(2)中条件下,和时,物块通过光电门时弹簧具有的两弹性势能分别为,则_______(用表示);(4)在(2)中条件下,取某个值时,可以使物块通过光电门时速度最大,速度最大值为__________(表示)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艇,共40分13. 第二十四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跳台滑雪是冬奥会的重要项目之一。
如图所示,某次比赛中,质量为m的运动员(包括滑雪板)以大小为的初速度从跳台顶端水平飞出,经过一段时间后落在倾斜赛道上,赛道的倾角为θ,空气阻力忽略不计,运动员(包括滑雪板)可视为质点求:(I)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过程的动量变化量大小;(2)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距倾斜赛道最远时的速度大小 14. 如图所示,小球A、B质量均为m、带等量正电荷,用长均为L的a、b绝缘细线悬挂于O点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细线a和b中的拉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静电力常量为k,sin53°=0.8,cos53°=0.61)求小球A的带电量Q;(2)求O点处电场强度大小E;(3)若给小球A、B同时施加方向相反、大小始终相等的水平拉力F1、F2,且两力从0开始缓慢增大求细线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从0°缓慢增加到53°的过程中F2所做的功W15. 如图所示,长L=3m的水平传送带MN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带速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传送带左右两侧光滑平台等高,左侧平台上固定着一个半径r=0.8m的光滑圆弧轨道和光滑圆轨道,两轨道间的平台足够长,C点为圆轨道内侧最高点,最低点D、D'点相互靠近且错开,右侧竖直墙壁上固定一个轻质弹簧。
质量mA=30g的物块A从圆弧轨道的最高点P由静止释放,与静止在轨道最低点的质量mB=10g的物块B发生弹性碰撞,碰后撤去圆弧轨道已知物块B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10m/s2,物块A、B均可看作质点1)物块A、B第一次碰撞后,求物块B的速度大小;(2)若两物块碰撞后只有物块B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且物块A、B均不脱轨:i.求圆轨道半径的范围;ii.若中间圆轨道的半径为0.32m,当传送带沿逆时针转动的速度由0增加至某一值时,保持此值不变,将A仍从P点由静止释放后,物块B恰好与物块A发生第二次弹性碰撞,求物块B与传送带组成的系统先后两次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之比2024-2025学年度(上)七校协作体11月高三联考物理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C二、多选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题答案】【答案】AC【9题答案】【答案】ACD【10题答案】【答案】CD第Ⅱ卷(非选择题)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11题答案】【答案】(1)> (2)C (3)【12题答案】【答案】(1) (2) (3) (4)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艇,共40分13题答案】【答案】(1);(2)【14题答案】【答案】(1);(2);(3)【15题答案】【答案】(1) (2)i.0.2m≤R≤0.72m;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