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气候资源.doc
2页第二章 农业气候资源一、气候概况年太阳辐射量 110—119 千卡/cm2,年平均气温 14.1—14.8℃,年降水量 906—1007mm, 年日照时数 2136—2411 小时 二、农业气候特点及其利用状况 1、光照资源丰富,光合生产潜力较大 年太阳辐射总量在 110—110 千卡/cm2 之间,高值区在涟水,为 119.5 千卡/cm2,低值区 在金湖,为 110.6 千卡/cm2 我市年日照时数在 2136—2411 小时之间,日照百分率在 48%—55%之间日照时数以涟 水最多,金湖最少;年内日照呈双峰型分布,主峰在 8 月,次峰在 6 月7、8 月日照本市 多于徐州而少于苏南,其它月份则高于苏南少于徐州 2、热量资源 年平均气温 14.0—14.8℃,基本呈南高北低状,无霜期在 210—225 天左右,无霜期一般北 短南长 稳定通过 0℃的初日平均 2 月 1—9 日,终日平均在 12 月 18—28 日,持续天数 312—331 天;稳定通过 10℃的初日平均 4 月 1—5 日,终日平均在 11 月 9—13 日,持续天数平均219—224 天我市各地>0℃的积温平均 5168—5428℃,>10℃的活动积温平均 4595— 4794℃,市区最少,洪泽最多。
3、水分资源 各地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在 906—1007mm 之间,涟水最多,洪泽最少降水年变化很明显, 夏半年降水集中,冬半年较少,春、夏、秋、冬四季降水占年降水量的比例分别为 20%、54%、20%、7%七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 25%降水年际分布不均,年降水量 最多达 1700mm 以上,最少只有 500mm,受降水年分布的影响,我市主要农作物生育期间 的降水量水稻、大豆较为适宜,玉米、棉花偏多,三麦、油菜偏少三、主要农业气候灾害 主要的农业气候灾害有旱、涝、风、冻等 1、干旱 春旱发生频率最高,约为 3 年二遇,初夏旱和秋旱约 2—3 年一遇,伏旱发生频率较低, 只有 10 年一遇,但其危害程度重干旱的地域分布以盱眙的丘岗地区和黄河故道两侧沿线 较重,金湖、淮安的渠南较轻 2、雨涝 以夏涝发生最频,且危害重,夏涝的发生机率为 2—3 年一遇,春、秋季雨涝也较多,约 3 年一遇雨涝的地区分布以金湖和淮安渠南危害较重 3、冻害 影响我市的冻害类型有秋季初霜冻害、春季晚霜冻害和冬季奇寒冻害秋季初霜冻害常 发生于晚秋,约 2 年一遇;春季晚霜冻害因此时作物恢复生长,抗冻力较差,危害较大。
3 月出现冻害的机率约为 3 年一遇,4 月出现冻害约为 4—5 年一遇冬季奇寒是因冬季气 温过低而引发的冻害,通常 3—4 年一遇 冻害地域分布,秋季初霜冻害和冬季奇寒均呈南轻北重纬向分布;春季晚霜冻害多为南 重北轻4、大风 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北部和东部地区大风相对偏多,洪泽湖水域大风明显多于其 它地区;春季大风日数最多,夏季次之,冬季最少大风风向以偏北大风为主,发生频率 占 76%四、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与灾害防御 我市的农业气候资源总的看:热量条件稍逊于淮南,但优于黄淮海的其它地区,降水除 特殊年份外,基本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而且受地势影响,自流灌溉条件较优,光照优 于淮南,且年内分布呈双峰,对应于春、秋播作物的产量形成期,有利于高产本地的农 业气候灾害较为频繁,雨涝轻于淮南,干旱、霜冻则轻于黄淮的其它地区 1、光热水资源配合较优 2、实行稻麦两熟,有效利用雨热资源 3、压籼扩粳压麦扩菜组织设施化栽培 4、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趋利避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