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傲慢与偏见文献综述.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12581856
  • 上传时间:2023-08-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8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献综述通过对论文研究方向及背景的初步阐释,本章将着重针对论文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包括言语行为理论、反讽现象以及著名的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进行逐一、有针对性 的全面探究它们在国内和国外范围内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现状,在凸显了此论文研究价值 的同时,为进一步深入发掘和开拓实践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性意义第一节 关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 从可以查到的文献来看,对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文献数量充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进行系统归纳言语行为理论角度:从言语行为理论本身进行综述的成果有很多,其中较具有代表 性的成果主要包括 :顾曰国 (1994)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发表了《约 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一文,在该文中,作者主要讨论的是国外学者对 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阐述冉永平(2005)发表《当代语用学的发展趋势》,对语用学发展 的总体趋势进行阐述,其中包括对言语行为理论的阐述交际意图角度:相关文章主要有辛斌(1999)的《言语行为、交际意图和预示列》一 文,作者认为描写单个语句的交际功能可以通过借助言语行为理论并解释了其在语篇中 的相互关系林波于(2002)发表《交际意图的语用认知新探》一文,作者主要从认知语 用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交际意图的形成、传递与阐释。

      跨文化角度:主要有黄永红(2001)发表《对言语行为“道歉”的跨文化研究》一文, 主要从跨文化角度,以问卷的方式对言语行为“道歉”问题做了详细的研究琳林(2002) 发表的《言语行为理论的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从文化语用学的角度对不同文化背景上 的交际行为进行对比研究2.国外研究现状约翰•奥斯汀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首次提出言语行为之后,到了二十世纪五 十年代,奥斯汀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划分,将交际过程中的话语分为两类也就是说, 话语一方面陈述话语含义,另一方面又实施某种行为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奥 斯汀又将交际中的言语行为分成了三个类别,分别是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及以言成事 后来,在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之上,作为奥斯汀的得意门生,对塞尔言语行为理 论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他从交流和使用这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从而使言语行为理论 体系得到充分阐述,比奥斯汀的理论要科学、系统得多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第 一个阶段是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初期,主要对言语行为理论之前的各种相关问题进 行解决随之,塞尔又提出科学、系统的言语行为学说,一些可以更加详细地对言语行 为理论学说进行阐释的著作主要有《言语行为》 (1969),言语行为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在 此书中得到详细阐述,《表达和意义一言语行为理论研究》(1979)发展了上面多提到的《言 语行为》的中心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其它更加广泛的领域。

      比如:间接言语行为、隐喻等 修辞手法之中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塞尔又发表了许多关于言语行为基础的意向结构 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意向性:论心灵哲学》第二节 关于反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反讽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的写作中,早已被广泛应用同时,处在不同 时期的研究者对反讽的观察也有所不同1.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对反讽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赵毅衡 (1986)所写的《新批判文 集》一书中,对反讽的概念、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简要介绍,让读者可以对反讽有 了深刻理解之后,一些国内学者也逐渐选取反讽为研究对象,开始进行反讽研究,而 主要是作为一种修辞来研究,体会它的反讽效果直到 1992 年,反讽开始在文学批评 中口益盛行国内反讽研究代表人物有李建军(2013)代表作品是《小说修辞研究》,此书 中,界定了反讽的特点、分析反讽的功能,此外,也指出形成反讽的主要因素在文学 批评方面,叶世祥(1995 的《反讽:从一个新角度解读鲁迅小说》一文,是应用反讽的典 型实例,从该论文可以发现修辞学、美学和哲学反讽在文学中同时存在,可以看出,从 多角度研究反讽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关于反讽的应用也有很多相关文章,朱小舟 (2002)《反讽的语用研究》一文,作者 从语用学角度,对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对反讽进行探讨。

      而曾衍桃(2003) 《国外 反讽研究综观》对国内外反讽的研究现状做了详细的介绍和总结,通过该文章,研究者 们对反讽的研究现状能够有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曾衍桃(2008)发表《论反讽》一书, 该书主要对反讽本身及认知反讽两方面的发展和性质进行深入研究总的来说,国内对 反讽的研究,尤其是反讽在语用学理论中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反讽的国内研究与 西方相比还尚不成熟2.国外研究现状与国内研究趋势相比,国外的研究领域更为广泛,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文学和修辞 学角度、语义学角度、语用学角度等方面语义学角度:从语义学的角度对反讽进行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为霍尔德克罗夫特、 哈弗凯特及塞尔,其特征也是不关心交际主体因素反讽出现在各类反讽类型中,不仅 仅是出现在断言类反讽中反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普遍语言现象,是不受某些言语 行为的局限的语用学角度:“从语用学角度研究反讽开始于语言哲学家格莱斯,他在 1967 年的演 讲稿‘逻辑与会话'中提出了著名的会话合作原则,认为反讽者违反了合作原则中质的 准则,而且其隐含意义与字面意义相反第三节 关于《傲慢与偏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内研究现状对于《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与国外研究趋势相比,国内研究领域更为广泛,但 是,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硕、博论文上。

      因此,通过整理研究发现,对《傲'漫与偏见》 的研究大致集中在一下三个方面女性主义视角:主要包括分析女性婚姻观、女主人公的女性困境,小说中的女性人 物张琳(2013)的论文“《傲慢与偏见》之女性困境研究”,对小说中所涉及的四类不同 女性的婚姻诉求中所遇到的困境进行研究谢仁程(2014)的论文“论简•奥斯汀在《傲 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一文中,阐述其婚姻观、奥斯汀的婚恋观及女性主义观点语言学视角:多数研究都是以《傲慢与偏见》为文本,探讨语言学中相关理论的应 用陈婷(2008)“《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主要通过分析言语行为 理论与反讽之间的关系理解其中的反讽房锦霞(2011)的“《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话语的 关联理论阐释”一文,主要研究在关联理论框架中,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进行研 究2. 国外研究现状1917年,法瑞尔就创作了许多关于奥斯汀小说的文章,从欧洲文学的角度,对简•奥 斯汀小说中的反讽艺术进行深刻研究,从而,提出其小说中的反讽艺术在他看来,分 析、研究奥斯汀小说所具有的艺术特色,并且观察其小说中具有的反讽编织模式,对作 者和其作品进行全面研究有很大帮助比如:D.W哈丁的《有节制的憎恶》(1939和莱奥 奈尔•特里林的《曼斯菲尔德庄园》(1955都对简•奥斯汀反讽艺术在小说中的应用进 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哈丁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奥斯汀的语言特点,为读者呈现了一 个“比起生活在她周围那些人更可笑而又可爱怪癖和的奥斯汀同时,从文化角度, 利奥纳尔•特利林挖掘了《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所包含的现代意识对于国外研究者 们而言,奥斯汀在文学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目前对《傲慢与偏见》反讽特色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还存在一定的 不足例如:相关文献数量少,研究语料数量不够充足,不能足以反应《傲慢语偏见》的 整体反讽效果和人物的特点,那么,可以通过完善言语行为理论的分析角度丰富相关研 成果参考文献:[1] 顾曰国•约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J].外国语言学,1994,(3).C_[2] 方开如.《傲慢与偏见》英汉文本的情态隐喻对比分析[D].西安交通大学,2012.[3] 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M].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2013.[4] 琳林•言语行为理论的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S 1).[5] 李雅新.《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风格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院学报,1998,(4).[6] 李玉英.论英语反讽的分类与作用[[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4).[7] 冉永平•当代语用学的发展趋势[J] •现代外语,2005, (4).[8] 涂靖.中国的文学语用研究发展态势[[J].外语学刊.2005,(1).[9] 项成东•言语行为理论在会话分析中的运用及存在的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3).[10] 约翰•奥斯汀著•意向性:论心灵哲学「M}•刘叶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1 ]朱小舟.《傲慢与偏见》中的微观反讽言语行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5).[12] 赵毅衡•新批判文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3] 曾衍桃•反讽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4] 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15] Searle. J. R. Speech Act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9.[ 1 6] Searle. J. R. Expression and Meaning :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 [M]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17] George Yule. The Study of Language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18] Austin J. 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