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寿山石高浮雕的意境之美.docx
5页浅谈寿山石高浮雕的意境之美 摘要:寿山石自开发以来,以温润的肌理、瑰丽的色彩、变化的纹饰和得天独厚的精良品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逐渐形成了寿山石文化因此,在观赏寿山石雕的时候,要多角度地鉴赏寿山石雕艺术,才能领悟到它内在的审美价值和意境之美关键词:寿山石雕;美感;高浮雕;技法;意境美石头是冰冷的,凡俗的,然而有些石头却是五彩斑斓,机理变化无穷,予鲜活的灵魂并融入人类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情感,寿山石就是如此寿山石雕是一门“奇”与巧”结合的天人合一的独特艺术,同时又是融诗画、书雕于一体的特殊综合艺术如今,寿山石雕刻艺术日臻成熟,其工艺之美品种之多,雕琢之精堪,称为“中华国石”盛誉空前为此,寿山石雕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就具有其独特的自然美和鲜明的装饰美特性,下面就来谈一下我对寿山石雕的美感和意境的领悟在寿山石雕的创作中,对“意境”的运用尤其重要,对意境的巧妙构思、塑造,是作品成功的关键本文我从意境的艺术源头出发,探讨在寿山石雕刻中运用、营造意境的方式、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为作品带来更加独特的审美意趣具体就寿山石雕刻创作这一领域而言,我认为,意境所体现的是作品丰富而深远的形式与内含,是一种美的品味,是高远立意、鲜明个性的体现,更是一个时代总体审美特征的隐喻。
所谓“言有尽,意无穷”,优秀的寿山石雕刻作品,要以意蕴取胜,为欣赏者带来回味无穷的审美体验在工艺美术领域,浮雕艺术在全国各地无处不见,无时不在,有着悠久的历史,福建各地古代的浮雕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寿山石雕的发展都受到这些浮雕艺术的巨大影响例如寿山石中的透雕和薄意,便是在借鉴中国古代宫殿、寺院、亭台楼阁等装饰雕刻,以及砖雕、木雕、摩崖石刻等技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寿山石雕属小型的作品,是一种几案上的艺术,因而有着其自身固有的特色寿山石浮雕最早出现在明、清时期印章的方柱四面和寿山石砚四周20世纪80年代左右,寿山石浮雕作品日渐增多,随着浮雕技艺的不断发展,依据雕刻的深淺程度浮雕渐渐发展为“高浮雕”和“浅浮雕”两类高浮雕是介于圆雕和薄意之间的技艺特性高浮雕技法起位较高、较厚,形体压缩程度较小,因此其空间构造和塑造特征更接近于圆雕,甚至部分手法完全采用圆雕的处理方式;薄意创作讲求中国画理,笔墨韵趣,“自以刀笔写意为尚”,与之相比,高浮雕创作注重近景、中景、远景的国画构图关系,重在追求构图的立体效果主要以圆雕的造型艺术来表现景物,层层深入,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因此,在塑造空间感方面,高浮雕比薄意直接一些,而同圆雕相比,它又趋于平面化。
高浮雕主要依循原石形体的凹凸起伏而因势造型,因地制宜地施展不同的技艺手法,在原石自然美的基础上挖掘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梁思成先生在著作《中国雕塑史上》讲到:雕刻艺术“盖历来社会一般观念,均以雕刻作为‘雕虫小技,士大夫不道也”,并提出不同看法:“然而艺术之始,雕塑为先……此最古而最重要之艺术,向为国人所忽略在寿山石雕刻艺术的审美价值体现上,同样有此谬差,故而工与石孰轻孰重之谬争至今未休,对于工艺之美学评价更未有较明确之标准,寿山石审美亦是如此寿山石中天生丽质者不寡,许多玩家把质地作为第一考虑其实很有道理玩法不同,审美需要亦不同荔枝之萃、芙蓉之艳、杜林之冻、善伯之韧、旗降之结,桃花妖沃、朱砂撩人、环冻奇妙、鳝草灵动,原石也罢素章也好,皆是自然造化之灵,都大值得玩味,当然,在对原石的处理也是一门体现审美的精准艺术如何将俏色置于最佳观赏位置,在构图上提升视觉焦点并非易事这个绞尽脑汁的阶段,应该可以成为寿山石美学思考的重要过程,是为寿山石质色之美最本真的呈现艺术来源于生活,初阶的艺术审美要是要求雕刻者如实还原现实事物这里涉及的一个根本问题是结构然而,传统雕塑因为无数匠人的传承精进,通过出色的线条处理传递了另外一个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结构表达。
所谓“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寿山石圆雕、薄艺、浮雕等主要的几种雕刻形式都对结构有很高要求,结构就是作品的骨架,是骨气冉升的基础比如圆雕,无论人物或是古兽,骨之不正,皮肉必然随之扭曲鉴赏此类作品,我们可以想象褪去衣物皮肉之后的骨架是否连贯合理,长短脚、有骨折、多变型,哪怕是有颈椎病那也是不可取的再比如薄意和浮雕,也必须遵循中国画的结构要求,“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低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显者为近,晦者为远诸如此类八十年代始,寿山石雕刻家眼界逐渐开阔,对西方雕刻艺术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尝试将其结构与东方艺术的空灵与美的精神结合,发展出一种寿山石雕刻艺术的新形态,展现了异于传统的结构之美近几年寿山石雕以其独特的优势,深受人们的青睐,很多收藏者都将寿山石视为最具收藏价值的工艺品寿山石颜色变幻多端,石质上乘,经过精湛的雕刻技艺进行雕琢之后,确实是一件珍惜难得的艺术品,有着很大的增值空间和收藏价值寿山石的灵性给我们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其五彩斑斓的石色与石纹,柔而易攻的石质与石性,俊逸高洁的石晶与石骨,多姿多彩的石艺与石情,赢得了世人的赞赏与钟情有诗云:“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独特的寿山石文化历经千年沧桑道尽千古事,并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不断散发出熠熠生辉的光芒作为一名寿山石雕刻者我深有感触,艺术的路是漫长而无止境的,创作还在继续,今后我将不断探索,寻找创造的玄妙,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精益求精的雕刻技艺,不断冲破让手中的寿山石作品“活”起来参考文献:[1]李福生.谈寿山石高浮雕技法[J].艺术生活,2002 (03):47.[2]傅振宇.寿山石的美学思考[J].艺术评鉴,2018 (03):160-16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