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式塔学习理论.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 在上图中并不存在三角形,然而由于视觉系统不断的举行完形计算,让人们的视觉认为“存在一个完整的三角形” 二、格式塔心理学及主要代表 格式塔心理学也称完形心理学,是二十世纪初兴起来的一种学院派心理学,到三十年头形成较成熟的体系,主要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苛勒、考夫卡等所谓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译音,意即“完形”;他们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试尝错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即结合当前整个情境对问题的突然解决 格式塔心理学反对心理元素分析,强调整体的、组织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特点:整体性、概括化、组织性和恒常性 三、学习理论 (1)顿悟说 顿悟说是由苛勒通过对黑猩猩的测验而提出的一种和桑代克的“试误说”完全相对立的学习理论,顿悟学习是人类最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顿悟的四个特点: ①对整体情景具有凭借性(理解各片面关系) ②具有突发性(尝试近似于对假定的尝试,突然顿悟) ③质变的产生无需量的积累 ④可以迁移 (尤其在报告类似的课题中) (2)迁移理论 迁移理论也是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顿悟了两个学习阅历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提出关系转换说 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
如学习英语后学习德语会轻易些,会骑自行车的人学习摩托车要快一些??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如物理中用到的左手法那么和右手法那么 (3)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思维者关注问题的整体,深刻理解整体与片面之间的关系 惠特海默认为创造性思维: ① 理解课题的内在布局关系,将各个片面看作为一个动态的整体 ② 根据课题布局的统一性来理解和处置课题 ③ 分清问题的主次方面,形成层次布局 ④ 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纯智力活动,它受一个人的动机、情感、从前的训练等因素的影响惠特海默的这些理论观点对近年来兴起的创造学的进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格式塔心理学于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进展其创始人是韦特墨(Max 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Kurt Kafka,1886-1941)和苛勒(WolfgangKhaler,1887-1967)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概述 “Gestalt”一词源自德文,中文读写为“格式塔”一种涵义是指外形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之意即“形式”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概括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外形或形式的特征。
它最根本的知觉原那么是完形律:即具有最好、最简朴和最稳定特征的布局最有可能被知觉为一个目标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观点是:个体所感知的对象不是孤立的,而是通体相关且具有完整特性,它既不能割裂成简朴的元素,同时其特性又不包含于任何元素之内 格式塔的知觉观有两个核心内容:一是知觉涉及对比与判断,具有整体和不成分性二是知觉是一种“整体情境”,它有别于并大于它的片面之和 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把直接阅历作为研究对象,举行自然查看其次,对查看到的阅历举行简朴而照实地描述,不做揣测和解释第三,对阅历举行质的分析,反对盲从地照搬自然科学的定量的和间接的方法,由于阅历难以用数量计算第四,强调阅历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元素分析和刺激——回响公式,并将整体原那么应用到实际的心理学研究之中 格式塔心理学家对于学习的解释具有以下四个观点: (一)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格式塔心理学家对学习的解释,往往倾向于使用知觉方面的术语学习意味着要觉察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素,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的,识别其中内在的布局所以,学习与知觉、认知几乎是同义词 (二)顿悟学习可以制止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性质以顿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可以制止与这一问题情境不相干的大量随机的、盲目的行动,而且有利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三)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通过顿悟获得的理解,不仅有助于迁移,而且不轻易遗忘 (四)顿悟学习本身就具有赏赐的性质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往往会伴随着一种兴奋感当学习者了解到有意义的关系、理解了一个完形的内在布局、弄清了事物的真相,会伴有一种令人高兴的体验 二、学习机制 韦特墨认为,我们实际所看到的情景,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只有通过人为的分解过程,才有可能把这一整体分解为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外形的碎片这同样也适用于思维他认为我们的思维是一种整体性的、有意义的知觉,而不是各种映象的组合 (一)似动现象 韦特墨上述观点,来自于他对“似动现象”的研究似动现象是指,两个相距不远、相继展现的视觉刺激物,呈现的时间间隔假设在1/10秒到1/30秒之间,那么我们看到的不是两个物体,而是一个物体在移动 (二)整体与片面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知觉场始终被分成图形与背景两片面图形”是一个格式塔,是突出的实体,是我们知觉到的事物;“背景”是尚未分化的、衬托图形的东西人们在观看某一客体时,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看到图形的 (三)顿悟 在某种意义上说,格式塔心理学对学习研究的最大付出,是对顿悟的研究。
顿悟是指突然觉察到问题的解决手段它是通过学习者重新组织或重新构建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换言之, 有了顿悟的学习者,是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对付整个情境的这种方式包括对规律关系的理解和对目的与手段之间关系的觉察由于是真正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这样的学习更加不轻易遗忘,而且很轻易迁移到其他新的情境中去 三、学习律与遗忘律 本节是把韦特墨对知觉或学习律的概括,以及沃尔夫(F.Wolf)对遗忘律的概括作一简朴介绍 (一)知觉律或学习律 在韦特墨看来,学习即知觉重组,因此,知觉与学习几乎是同义词他提出的一条最根本的知觉律是孕含律(law of pregnant,又译包含律)这就是说,人们有一种倾向,尽可能把被知觉到的东西呈一种最好的形式——完形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五条知觉律: 1.接近律(1aw of proximity) 人们对知觉场中客体的知觉,是根据它们各片面彼此接近或邻近的程度而组合在一起的各片面越是接近,组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就越大 2.好像律(1aw of similarity) 人们在知觉时,对刺激要素好像的工程,只要不被接近因素干扰,会倾向于把它们联合在一起。
换言之,好像的片面在知觉中会形成若干组 3.闭合律(1aw of closure) 闭合是指一种完成某种图形(完形)的行动我们在知觉中,往往趋向于把图中不完整的图形看成是完整的图形 4.连续律(1aw of continuity)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往往倾向于使知觉对象的直线持续成为直线,使曲线持续成为曲线 5.成员特性律(1aw of membership character)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一个整体中的个别片面并不具有固定的特性,个别片面的特性是从它与其他片面的关系中显现出来的 (二)记忆律 另一位格式塔心理学家沃尔夫(Wulf,1922,1938)对遗忘问题所作的经典性研究,是关于视觉图形——简朴线条画——的遗忘沃尔夫察觉这三种记忆组织倾向,被称之为“水平化”、“尖锐化”和“常态化” 1.水平化(1eveling) 水平化是指人们在记忆中,往往趋向于裁减知觉图形中的不规矩片面,使其对称;或趋向于裁减知觉图形中的概括细节 2.尖锐化(sharpening) 尖锐化是在记忆中与水平化过程伴随而行的尖锐化是指在记忆中,人们往往强调知觉图形的某些特征而忽略其他概括细节的过程。
3.常态化(normalizing) 常态化是指人们在记忆中,往往根据自己已有的记忆痕迹对知觉图形加以修改,即一般会趋向于按照自己认为它貌似理应是什么样子来加以修改的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