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企标102).doc
21页ICS XXXXXX(国际标准分类号,可选)XXX(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备案号:XXXX-2003(可选)Q/GDW国家电力公司企业标准 Q/GDW- 102─2003 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Provisional Technical Code for Designof750kV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报批稿〕2003-04-xx 发布 2003-04-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 / 目次前言Ⅱ1 范围12 标准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那么35 路径46 气象条件47 导线和地线58 绝缘子和金具79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710 导线布置1011 杆塔型式1112 杆塔荷载1113 对地距离与交叉跨越1414 附属设施17附录A〔标准性附录〕本规定用词说明 19附录B〔资料性附录〕750kV高压架空线路污秽分级标准20附录C〔资料性附录〕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水平线间距离与档距的关系21前 言?750 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暂行技术规定〕用于规定我国交流750kV架空送电线路的主要设计技术原那么。
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在我国为新的电压等级,本暂行技术规定提出的技术原那么基于工程前期科研结论与参考国内外超高压架空送电线路现有设计运行经验确定,其适用性仍有待今后工程设计和工程投运后的实践检验,并通过不断积累经验而加以完善本暂行技术规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编制本暂行技术规定针对750kV架空送电线路的特点,重点规定了750kV架空送电线路导线选型、绝缘配合和对地距离与交叉跨越等技术要求750kV架空送电线路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的规定本暂行技术规定对于行业标准DL/T 5092-1999中局部不适用于750kV线路的条目作了必要的补充和修改行业标准DL/T 5092-1999中其他与电压等级根本无关的条文,如杆塔材料、杆塔结构设计根本规定、杆塔结构、根底、附录B、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等不再列入本规定,有关内容可按原标准执行本规定附录A为标准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规定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工程参谋集团西北电力XX本规定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电力工程参谋集团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李勇伟、朱永平、杨林、徐晓东、杨崇儒、谢元、薛更新、齐忠堂、李喜来、苗桂良、施柳武、张芳杰、吴锡全本规定解释权属国家电网公司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1 范围本暂行技术规定提出了交流750kV架空送电线路的设计原那么,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数据,适用于新建交流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2 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但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GB 15707—1995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GB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标准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5092—1999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154—2002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3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定3.1术语3.1.1架空送电线路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电力线路。
3.1.2弱电线路 telecommunication line泛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3.1.3重冰区 heavy ice accretion area设计冰厚为20mm与以上地区3.1.4稀有覆冰 rare ice accretion历史上确实存在,并显著地超过历史频率曲线的严重覆冰3.1.5耐张段 section两耐张杆塔间的线路局部3.1.6居民区 residential area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火车站、城镇等人口密集区3.1.7非居民区 non-residential area居民区以外地区均属非居民区虽然时常有人、有车辆或农业机械到达,但未遇房屋或房屋稀少的地区,亦属非居民区3.1.8交通困难地区 the area where can not be reached by vehicle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的地区3.1.9间隙 electrical clearance线路任何带电局部与接地局部的最小距离3.1.10对地距离 ground clearance线路任何带电局部与地面之间的最小距离3.1.11保护角 shielding angle通过地线的垂直平面与通过地线和雷击时受保护导线的平面之间的夹角。
3.2定义AI— 绝缘子串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m2As — 构件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m2;D— 导线水平线间距离,m;Dp— 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m;Dx— 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m;Dz— 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m;d— 导线或地线的外径或覆冰时的计算外径;分裂导线取所有子导线外径的总和,m;fc— 导线最大弧垂,m;H— 海拔高度,m;K1 —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平安系数;Ka — 放电电压海拔修正系数;Kc—导、地线的设计平安系数;k— 海拔修正因子;L— 档距,m;Lk— 悬垂绝缘子串长度,m;Lp— 杆塔的水平档距,m;LS— 单片绝缘子的有效泄漏距离,cm;m— 气压修正指数;n— 每串绝缘子所需片数;nH— 高海拔下每串绝缘子所需片数;P— 实际状态下的气压,Pa;P0— 标准状态下的气压,Pa;S— 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m;T — 绝缘子承受的最大使用荷载、断线、断联荷载或常年荷载,kN;Tmax—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N;Tp—导、地线的拉断力,N;TR — 盘型绝缘子的额定机械破坏负荷,kN;Un— 系统标称电压,kV;Us— 操作过电压,kV;W0— 基准风压标准值,kN/m2;WI— 绝缘子串风荷载标准值,kN;Ws— 杆塔风荷载标准值,kN;Wx— 垂直于导线与地线方向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kN;α— 风压不均匀系数;βc— 线路导线与地线风荷载调整系数;βz— 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θ— 风向与导线或地线方向之间的夹角,°;λ— 泄漏比距,cm/kV;μs — 构件的体型系数,m2;μsc— 导线或地线的体形系数;μ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4 总那么4.1 架空送电线路的设计应贯彻国家的根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平安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
4.2 架空送电线路的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慎重地推广应用成熟的新材料和新技术4.3 在架空送电线路设计中,除应按本技术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有关规定的要求当本技术规定与现行标准不一致时,以本技术规定为准4.4编写本规定条款时所使用的助动词见附录A5 路径5.1 路径选择宜采用卫片、航片、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和地质遥感等新技术,综合考虑线路长度、交通条件、运行和施工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拟,做到平安可靠、经济合理5.2 路径选择应尽量避开重冰区、不良地质区、原始森林区以与严重影响平安运行的其他地区,并应考虑与临近设施如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的相互影响5.3 大型发电厂和枢纽变电所的进出线,应根据厂、所总体布置统一规划对规划中的两个与以上回路线路,在路径狭窄的地段可采用同杆塔架设5.4 耐张段长度一般不大于30km如运行、施工条件许可,耐张段长度可适当延长在高差或档距相差悬殊的山区或重冰区等运行条件较差的地段,耐张段长度应适当缩小6 气象条件6.1 设计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气象资料的数理统计结果并参考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数理统计重现期风速按50年考虑,其它要素按30年考虑。
6.2 确定最大设计风速时,应按当地气象台、站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作样本,并采用极值Ⅰ型分布作为概率统计分析模型统计风速离地高度为20m6.3 送电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应按最大风速统计值选取山区送电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一般应通过统计分析和比照观测等方法对气象台、站资料加以推算,并结合实际运行经验确定如无可靠资料,宜将附近平原地区的统计值提高10%选用计算导、地线的张力、荷载以与杆塔荷载时,最大设计风速不宜低于30m/s6.4 按重冰区设计的线路,必要时还宜按稀有覆冰条件进行验算6.5 送电线路位于河岸、湖岸、顶峰以与山谷等容易产生强风的地带时,其最大设计风速应较附近一般地区适当增大6.6 设计用年平均气温,应按以下方法确定:如地区年平均气温在3~17℃之内,取与年平均气温值邻近的5的倍数值地区年平均气温小于3℃和大于17℃时,分别按年平均气温减少3℃和5℃后,取与此数邻近的5的倍数值7 导线和地线7.1 导线截面除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外,还要按电晕、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等条件进行校验,另外还要根据年费用最小法进行经济分析在不同海拔高度下,满足电晕效应的子导线直径如表1所示。
表1 各种海拔和分裂方式下的最小子导线直径 〔mm〕 海拔高度〔m〕子导线根数100020003000625.5027.0028.50530.2031.90-436.90--7.2 距送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80%时间, 80%置信度,频率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如表2所示表2 无线电干扰限值 〔dB〕标称电压〔kV〕750限值55~587.3 距送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15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限值如表3所示表3 可听噪声限值 〔dB(A)〕标称电压〔kV〕750限值55~587.4 验算导线允许载流量时导线的允许温度,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可采用+70℃;钢芯铝包钢绞线〔包括铝包钢绞线〕可采用+80℃,或经试验决定;环境气温采用最高气温月的最高平均气温;风速采用0.5m/s;太阳辐射功率密度采用0.1W/cm27.5 导线和地线的设计平安系数不应小于2.5地线的平安系数宜大于导线的平安系数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应按公式〔1〕计算 Tmax≤Tp/Kc〔1〕式中:Tmax—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N;Tp—导、地线的拉断力,N;Kc—导、地线的设计平安系数。
悬挂点的设计平安系数可降低10%在稀有风速或稀有覆冰气象条件时,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拉断力的60%悬挂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拉断力的66%7.6 地线应满足电气和机械使用条件要求,可选用镀锌钢绞线、5%铝锌稀土合金镀层钢绞线或复合型绞线。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