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

26页
  • 卖家[上传人]:凯和****啦
  • 文档编号:321667891
  • 上传时间:2022-07-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29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问题思考:(P3)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答: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伴随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逐渐被埋在地层深处在极少数特别的环境下,那里压力相当大,温度特别高,沉积的泥沙逐渐变成了一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地层而生物的坚硬部分如骨骼以及贝壳等,也伴随泥沙逐渐变为地层且像岩石一样坚硬; 生物的那些柔和部分,如叶子等,也会在地层中留下印迹这种伴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就叫作化石 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都几乎不会改变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十分文字依据这些十分的文字,人们能了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的一些状况 课后活动:(P5) 1. 对比一下大猩猩、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骨,看看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答:可以从脑的容量、血管的粗细、血管分布的疏密等角度举行分析 2. 想一想,以下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什么用途? 答: A是砍砸器,用来砍伐木柴和狩猎用的木棒 B是刮削器,用于刮削木棒。

      C是尖状器,用于割剥兽皮,也可以用来挖取树木中的昆虫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问题思考:(P8) 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 答: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不同之处在于: ①处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个在长江流域,一个在黄河流域; ②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是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③种植的主要作物不同,一个是水稻,一个是粟; ④河姆渡人会挖井,半坡人会使用弓箭; ⑤他们制造的陶器艺术风格也不同 课后活动:(P10) 1.以下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请在□内画√ □农作物的出现; □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城市的出现 2.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是用于什么劳动的?假如让你来使用骨耜,应在上面添加什么? 答: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主要用于挖土假如我们使用骨耜,要在骨耜上加一把木柄使用时,手持骨耜上的木柄,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棍,推耜入土,然后手腕一翻,就能掀起土来 第3课 远古的传闻 材料研读:(P13)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答:由多民族融合而成 问题思考:(P14) 传闻中炎帝和黄帝有好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你认为有关先民的传闻是否有科学根据? 答: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虽说都是古人的传闻,有些内容还近乎神话,但无一不有社会历史的近似事实作为根据近年来大量的考古材料,证明了我国古代传闻并非完全虚有这些发明创造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医的变化总之,先民的传闻是有科学依据的 譬如传闻黄帝开头挖掘水井,就有考古资料作为证明考古材料证明,我国发觉的古代第一口井是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的水井还有距今约4000年前,河南汤阴白营遗址的水井,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水井的出现,说明人们定居生活已经较稳定,具有了利用水源的才能 又如炎帝发明砭石疗法砭石疗法又名热熨法,顾名思义就是把石头或砂土加热,用植物茎叶、织物、毛皮包裹后,敷于身体疼痛处,可消除或减轻疼痛经过反复实践和提升,讲燃烧的植物、药物举行局部适合温热刺激,医治效果更臻完美,这就是针灸法的开端热熨时所用的石子,古代医家称之为“砭石〞。

      砭石在湖南长沙下麻战国墓地曾被发觉砭石的发觉,证明白中医学在炎帝时期已开头有了萌芽 问题思考:(P15) 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精神? 答: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等 课后活动:(P16) 1.说说远古传闻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答:两者之间既有联系:远古传闻中有某些对比值得信赖的历史资料,是真实的历史.并已被考古挖掘所证明两者之间又有区别:远古传闻,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闻,是一种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诞; 历史事实,则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2.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祭拜平日到这里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假如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你对游客如何介绍黄帝的事迹? 答: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白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曾在涿鹿大战中击败蚩尤部落后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其次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材料研读:(P18)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材料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 答:这里的“家〞是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世代己有,把国家产作一家的私产 问题思考:(P21) 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 答: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操纵,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课后活动:(P22) 1. 下图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在对应的横线上填写图中人物相应的身份 西周实行的分封制自上而下分别是国王、诸侯、卿大夫、士 2.总结一下,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理由 答:夏、商、西周的灭亡都是由于出现了暴君,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抵挡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后活动:(P26) 1. 细心观测下面的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议一议,它们的用途可能是什么? 答:酒器、炊具、礼器 2.你能鉴别出以下的甲骨文是什么字吗?试试看 答:A.人 B.水 C.猪 第6课 动乱的春秋时期 材料研读:(P28)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中的“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答:处于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分裂割据状态 问题思考:(P29)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答: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 课后活动:(P30) 1.依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九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仿效想一想,这种状况反映出了什么问题? 答:这反映了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瓦解,这里主要反映西周礼乐制度的破坏 2.搜集有关材料,每人编写一则春秋时期的小故事,然后在全班举办一次故事会 答: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全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问题思考:(P32)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答:反对战争,希望终止战争; 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

      材料研读:(P33)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允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答: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 公允无私,严格执法 材料研读:(P35)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有效的操纵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浇灌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水源,又免受水患灾难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课后活动:(P35) 1. 查一查以下成语的典故,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期? 退避三舍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百发百中 唇亡齿寒 卧薪尝胆 朝秦暮楚 三令五申 一鼓作气 完璧归赵 答:出自春秋时期的有:退避三舍; 老马识途;唇亡齿寒;卧薪尝胆;三令五申;一鼓作气 出自战国时期的有:纸上谈兵;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完璧归赵 2. 支持商鞅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白什么? 答: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猛烈反对,要付出代价;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会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确定。

      第8课 百家争鸣 材料研读:(P37)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答:“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惜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表达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材料研读:(P39)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风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表达了什么精神? 答: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苦困苦煎熬不了,强暴武力要挟不了的人,才算真正的大丈夫这是在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强的立场、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问题思考:(P39)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昌盛? 答: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昌盛再者,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探讨的学术风气,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

      总之,百家争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课后活动:(P40) 1. 请说出以下孔子的语录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为政》 答:指导意义:孔子在学习上强调,要抱诚恳求学和虚心请教的态度,向能者学习,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要把经常复习和探求新知相结合,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 谈谈你对以下孟子言论的感想 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成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成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答:在面对生死义利的时候,要学会取舍,擅长决定,但一定要权衡价值,守住道德底线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稳定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问题思考:(P42) 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答: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