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述高中地理教材分析方法.docx
3页简述高中地理教材分析方法 冯毓霞新课程改革要通过地理教师来实施,地理教师应正确把握地理教材,向学生传达地理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地理教材的分析是前提优秀的教师总是在调整、补充或开发教材所以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应是最基础的内容中学地理教材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地理教材宏观分析法、地理教材微观分析法以及地理教材专题分析法本文主要以教学活动中常用的地理教材微观分析法为例进行简单分析一、分析课程标准的作用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条“标准”中的行为动词用“分析”,表明对本条“标准”的要求要从义务教育阶段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两种运动叠加,合成了地球的运动因此,应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之间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分析某种运动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
从成因分析,这些地理现象相当一部分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形成的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本条“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因此,不仅要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且后者更为重要其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因涉及较深的物理知识,“标准”没有制定要求二、分析学生学习情况(1)学生已有储备: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2)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3)学生存在问题:空间感、动态感不强;归纳概括能力不强4)解决方法:提供素材、合作学习、方法指导四、分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并能在日照图上指出相应的正午太阳高度角2.至少说出3种正午太阳高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能够在相应的日照图上指出昼弧、夜弧;晨线、昏线;昼半球、夜半球;极昼、极夜;昼长时数、夜长时数4.能够说出四季更替的原因和五带划分的依据,并能准确画出五带的接线及填出五带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图解法求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及相关文字内容,学会归纳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2.通过分析“太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回归线)示意”3个图,分别归纳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3.运用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过程及相应的地理现象,更好地理解相关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地球是运动的,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2.通过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学习,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科学世界观五、分析教材重点、难点1.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省介休市第一中学)编辑 乔建梅endprint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