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基础资料汇编.doc
43页瑞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基础资料汇编第一章 城市概况第一节 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 瑞安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是泛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连接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0´-131°15´,北纬27°40´-38´之间,东临东海,西连文成县,南接平阳县,北邻瓯海区、龙湾区,西北界青田县陆域总面积约136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3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0.36公里瑞安市区北距温州市区34公里,104国道自北而南穿越市区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二、地形地貌瑞安市地势西高东低,分为西部山区,中部丘陵,东部平原、浅海滩涂和沿海岛屿等5类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属南雁荡山与洞宫山的余脉,是天然的林业基地其间群山绵亘,峰峦起伏,海拔一般在600米-1000米,最高峰巾子山海拔1320米;中部为丘陵与河谷冲击平原,是主要经济作物产区; 东部为沿海淤积平原,是飞云江下游的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平均海拔在10米以下,由于受新华夏系构造运动影响,地势陡峻,河谷多呈北东及北西向发育,在岩性和构造等因素的影响下,常形成山间小盆地飞云江在下游地区表现为平原河流,水流分散,多沙洲,河床极不固定,往往由于冲刷、淤积而形成河曲,在仙降和铜浦之间表现较为明显。
海岸线较曲折,多为淤泥质海岸东海大陆架上散布着北麂、北龙、铜盘、凤凰、齿头等大小岛屿三十九个,是天然的渔场三、气候气象瑞安市全境属中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全年无严寒酷暑,冬短夏长,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全境所处纬度较低,又受海洋影响,温度条件为全省最佳境内常年平均气温17.9℃,北麂等海岛略低,为17.5℃,海拔400-800米的山区稍低,在14℃-16℃之间境内年平均降水量1110-2200毫米,历史年平均降水量1527.2毫米年内各月降水分布很不均匀,全年降水高峰期3次,分别为3-4月春雨期、5-6月梅雨期及8-9月热带风暴暴雨期,各占全年降水量的18.3%、26%、26.2%瑞安季风气候明显,夏季多东南偏东风,冬季多西北偏西风,年均风速1.9米/秒,瞬时最大风速16米/秒四、河流水系瑞安全境江、河、湖水面面积为105728.55亩,密如蜘网,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主要河流有飞云江、温瑞塘河、瑞平塘河瑞安全境内陆河流均属飞云江水系,飞云江为我省八大水系之五,发源于浙闽交界的沿宫山,流域面积3731平方公里,主流长173公里,其中穿贯瑞安市境内74.8公里,流域面积1801平方公里,在上望镇、阁巷镇之间入东海。
下游河段宽600~1000米,入海处宽达3公里500吨级货轮能直达上海、宁波和福州等港其主要支流有祭门溪、高楼溪、金潮港等分布在山区,水力资源较为丰富,是我市修建小水电站的主要地区瑞平塘河、温瑞塘河位于飞云江南北两侧,瑞安境内长为3.28公里和20.4公里,是我市内河主要通道,也是粮食产区抗旱、排涝的重要水道五、土壤据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市土壤共划分五个土类,十五个亚类,三十一个土属,六十五个土种山地土壤有红壤、黄壤、潮土和水稻土四个土类,九个亚类,二十四个土属,五十三个土种山地土壤的分类如下:1.红壤:面积87.33余万亩,占山地总土壤面积的69%一般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下的低丘和低山缓坡,本市各乡镇均有分布是红化、粘化、酸化较强的一种土壤,质地以轻粘为主,酸碱度PH值在5.7左右,有机质表层含量在1.1%左右,全磷为0.02%,全氮量在0.09%,肥力偏低本土类有三个亚类七个土属,即红壤、黄红壤、侵蚀型红壤类,主要代表以黄红壤亚类的黄泥土属分布最广,占山地面积的38%,是我市丘陵山地的主要土壤资源,是发展经济特产林木的主要基地2.黄壤:面积12.81万多亩,占山地10.1%,一般分布在7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在我市西北高楼、湖岭两片区。
母质以凝灰岩风化残积物为主由于山高雾多,温度低,湿度大,富铝化作用较弱,一些植被较好,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层较厚,有机质含量在5%左右,酸碱度较低,PH值4.5~5.5,自然肥力较高本土类有二个亚类,即黄壤和侵蚀性黄壤,3个土属,以黄壤的山地黄泥土属为优,占山地面积的7.7%3.潮土:面积2.51万亩,占山地面积的2%主要分布在江流两岸、溪边滩地和山地各口部位,发育于溪流洪积冲积物,通体混沙,漏肥漏水,土壤肥力较低我市平阳坑、高楼、马屿、丽岙镇为多见本土类有三属,即洪积泥沙土属、清水砂属和培泥沙土属其中培泥沙土属,砂粒适中,养分丰富,有机质含量2.3%,微酸性,PH值5.5~6.5,是柑桔、果树和蚕桑的主要用地4.水稻土:面积23.92余万亩,占山地面积的18.9%,主要有渗育型、潴育型和潜育型三个亚类、11个土属,广布于河谷、沿江、滨海地区平原水稻田和山区梯田有机质含量2.3%,PH值低,呈微酸性,大多种植水稻等作物瑞安市山地土壤分类统计表土类亚类土属比例(%)主要分布区名称面积名称面积名称面积红壤873329红壤红泥土966777.6飞云江、马屿、潘岱、罗南、仙岩、鹿木、篁社乡镇红粘土100/曹村乡南堡黄红壤黄泥土48107238.0塘下、林溪、碧山、桐浦、营前乡砂粘质红土393773.1大南、荆谷、红双林场等黄泥沙土959127.6罗南、桐浦、潮基乡侵蚀型红壤石砂土13041210.3东岩、高楼、林溪、篁社乡镇白岩沙土297792.4潮基、桐浦、福泉林场69.0黄壤128132黄壤山地黄泥土984417.7东岩、桂峰、芳庄等乡镇山地黄泥土238031.9东岩乡侵蚀型黄壤山地石少土58880.5枫岭乡、福泉林场10.1潮土25135潮土洪积泥沙土32490.2丽岙清水沙98290.8平阳坑镇培泥沙土120531.0平阳坑、马屿镇2.0水稻土239264渗育型水稻土山地黄泥土39840.3东岩、桂峰、林溪乡镇黄泥土352592.8高楼、芳庄乡潴育型水稻土红泥土34220.3平阳坑、鹿木乡洪积泥沙田360292.8龙湖、林溪乡黄泥沙田445823.5林溪、丽岙、潘岱、曹村镇泥沙田86620.7高楼、陶山镇培泥沙田328422.6鹿木、平阳坑镇红粉泥田708705.6马屿、篁社、陶山镇潜育型水稻土烂灰田99/东岩、桂峰乡烂翁田26060.2湖岭、芳庄乡烂泥田9090.1潘岱、桐浦、曹村镇18.9土壤总面积1265860100六、植被与主要动、植物状况(一) 野生动物瑞安位于浙南沿海,西部山峦起伏,地形复杂,森林植被丰富,优越自然地理条件,为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有利生态环境。
市内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以前曾有分布的)经调查鉴定共有1401种,隶属52目225科其中兽类58种,鸟类271种,两栖类13种,爬行类23种,节肢类1036种,详见表市内现有国家级保护动物33种,省级保护动物21种,省内新纪录24种二)植物物种概况1、森林植物资源概况据瑞安市林业特产局1987年《瑞安市乡土树种调查》、1990年《瑞安市海岛植被资源调查》、浙江林学院1988~1989年《瑞安市红双林场森林植被资源调查》以及我市卫生局1989年《瑞安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等资料综合统计,全市森林植物资源共有194科、887属、2013种(草本1130种,木本883种)其中蕨类植物33科、57属、94种,裸子植物7科、19属、36种,被子植物154科、811属、1883种木本植物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树种是松科马尾松种类较多的是蔷薇科、豆科、樟科、壳斗科、冬青科、桑科、大戟科、芸香科、木兰科、卫茅科、山茶科、桃金娘科、马鞭革科、茜草科、杜鹃科等 2、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群众性造林绿化常用的乡土树种有:马尾松、杉林、柳杉、樟树、油茶、油桐(三年桐、千年桐)、乌桕、毛竹、绿竹、木荷、枫杨等我市从五十年代开始逐渐从外地引进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有:黑松、红树、桉树、木麻黄、水杉、杜仲、青皮竹、黑荆树、云南樟、诸暨毛板红、四川桤木、杨树等。
八十年代以来,花农引进的园林绿化树种有:雪松、大版松、白兰花、广玉兰、南洋杉、福建小叶榕、苏铁、羊蹄甲、三角梅、散尾癸、鱼尾癸、美丽针癸、华盛顿棕榈、九里香、福建茶等本市竹林分布面积较广,从河谷到丘陵山地都有分布类型较多,有散生型的毛竹林,有丛生型的水竹林、绿竹林等境内植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树种是松科马尾松,种类最多的是蔷薇科、豆科、樟科、壳斗科、冬青科、桑科、大戟科、芸香科、木兰科、卫矛科、山茶科、桃金娘科、马鞭草科、茜草科、杜鹃科等第二节 经济及社会条件一、人口状况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瑞安市目前中心城区与北部组团共57.99万人由安阳、莘塍和飞云三镇构成的中心城区城镇人口为33.53万人,由塘下和汀田构成的北部组团城镇人口为24.46万人在57.99万总人口中,常住户籍人口为44.4万,占城区人口的77%,暂住人口为13.6万人,占城区人口的23%总体规划确定未来瑞安城市人口规模为:2005年,65万人;2020年,78-85万人二、本轮城市总体规划概述(一)规划区范围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安阳镇、莘塍镇、汀田镇、飞云镇、塘下镇、碧山镇、仙降镇、桐浦乡的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约为460.1平方公里。
其中市区包括安阳镇、莘塍镇、汀田镇、飞云镇、塘下镇二)规划期限本规划基期年为2000年,规划期限为:近期:2001-2005年;中期:2006-2010年,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三)城市主要职能瑞安市目前承担的城市职能主要有:(1)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瑞安市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作为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主要辐射在瑞安市域2)浙江南部的轻型加工基地瑞安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目前形成以机电、化工、汽摩配、塑料、制鞋、纺织服装六大支柱行业瑞安工业生产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主要在当地进行加工,是浙江南部地区重要的轻型加工基地3)浙南闽北地区商贸中心瑞安市商贸业在1980年代初开始起步,在1990年代中期达到鼎盛,其商品辐射范围一度扩散到东北、华北、西北、中南等各大区近年来虽然发展趋缓,但是仍以浙南闽北地区作为稳定的腹地4)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瑞安为东瓯古邑,至今已有1750多年的历史瑞安自宋代以来文风鼎盛,曾有“东南小邹鲁”之美誉悠久的历史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也赋予瑞安深厚的文化底蕴,2000年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市区依山滨江而建,塘河纵横贯通,具有良好的山水资源四)城市性质总体规划将瑞安市性质确定为“浙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商贸城市,温州市南翼中心城市,有山水特色的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五)城市用地空间布局结构(1)城市发展用地方向的选择根据瑞安现状建设的情况和发展的需要,本轮城市规划认为瑞安市在总体发展方向上应当遵循“北接、南跨、东扩、西延”的原则,北部与温州积极的衔接作为城市持续考虑的问题,南部跨江发展作为城市结构性的扩展,向东作为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