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docx
5页一例就业焦虑学生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摘 要:认知行为治疗 (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 CBT ) 是一种结构、短程、 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以来访者不合理的认知为工作对象,通过改变来访者对事物的 看法来缓解症状,以达到心理治療的目的以一名受就业问题困扰的同学S为例,运用认 知行为治疗的方法,通过分析其基本行为模式,找到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帮助其多角度 看待自己,达到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关键词:认知行为治疗;就业焦虑;案例报告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基于概念化的咨询方法,咨询师通过各种能够带来认知改变的方 法来产生情绪和行为上的持久的改变就业焦虑是基于对可能无法实现的就业目标所产生 的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认知行为治疗对于焦虑状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文章通过一例焦 虑状态的来访者的 CBT 治疗的案例解析,简述了认知行为疗法的一般步骤,为认知行为 治疗提供案例 [1]一、一般资料S 同学,女,法学专业两年半制研究生刚毕业,正处于找工作的迷茫期父母是普通 企业员工,有一个小 8 岁的弟弟来访者称自己因为找工作的事情持续焦虑,对自己的正 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评估诊断 就来访者的外观来看,身高约一米六,体型适中,穿着得体,爱笑,性格较为开朗。
说话时语言丰富,在讲自己的困惑时表现得像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描述自己的事情从她 的精神状态、说话方式、想改变现状的想法以及SAS等量表数据来看,存在较低的抑郁倾 向和中等偏高的焦虑倾向无精神病症状,可排除精神障碍三、来访者自述S 同学从三个月前开始找工作,但是进展不顺利,她认为自己十分懒惰,具体表现在 懒得找工作信息,懒得看租房信息,懒得考虑找工作的具体情况,但是又不得不去找工作, 所以经常处于自相矛盾的烦躁情绪中,不愿意听到周围人尤其是家长提到任何与找工作相 关的事情内心想法是“能拖就拖,只要不去想,就仿佛没有这个事情发生”多次因为家 人催促找工作而和家人发生冲突S同学家庭较为平衡,家中成员有父母和一个大一的弟 弟,氛围较融洽但是在来访者小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被委托照顾弟弟的任务,限制了她 和朋友相处的时间家长也会把她和弟弟、和朋友、和亲戚家小孩进行行为、成绩、特长 等方面的比较,等到来访者上初二,自己成绩进步很大的时候后这种情况才好转起来 S 同学认这些事情对当时的自己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现在说起来自己却认为还好,无所谓S 同学自述高中毕业之前父亲对自己影响较大父亲性格比较积极正面,相信 S 同学,会 给 S 同学增加许多信心,有想法,是主心骨一样的存在。
S 同学上大学后遇到比较大的事 情还会打询问父亲的意见,有时候不一定会完全听从,但是内心有一种父亲知道、经 过父亲同意的安心感上大学之后,由于没有父亲这个有想法的人在身边,性格中偏母亲 的一面开始逐渐占据主导母亲的性格比较温和,会纠结于细节,会出现对一件事情想到 很坏的后果这样的小题大做的行为因此从高中到大学所交往的朋友都是与父亲性格相似 的有主见、有想法、行动力强的人男朋友也是这种行动力强,有主见,敢于主动尝试新 事物的人S 同学提到自己有一个习惯是在发生一件结果不可预期或不可操控的事情之后,会给 自己营造一个悲伤基调的氛围,然后在这个氛围里开始想这个不可控事件的各种可能发生 的不好的结果,并且持续地、全身心地沉浸在这个氛围内,感受悲伤、绝望的情绪这种 氛围使得自己情绪达到悲伤的顶点,过了这个顶点(比如自己会哭一晚上)之后,第二天 情绪就会好一些最近发生的一次是出去玩感觉自己好像被猫挠破了,第二天又有其他安 排没办法打狂犬疫苗但是一起出去的同学们都说不是猫,自己也觉得有百分之八九十的 可能不是猫挠的,但是就宁可相信百分之十的可能性,一想起这件结果不可控的事情就感 觉十分难过,然后想到可能会得各种病,最坏的结果就是自己死掉了。
从而导致自己一直 沉浸在这种情绪中,对其他事情也提不起来兴趣这次找工作的事情也一样,考完之后就 开始想自己一定考不上,又是在浪费时间,还要想办法再找别的工作信息,又认为自己能 力不够高,从而越来越觉得自己找不到工作,一无是处这种营造悲伤氛围的行为多在晚 上出现,白天情绪会高涨很多关于自己营造悲伤氛围的行为, S 同学说最早是本科时候, 习惯每周都抽出一个晚上的时间来看格调比较悲伤的小说,一边看一边哭但是对自己来 说又是一种想出来这种氛围但是出不来的感觉如果不去看小说或者间隔时间很长的话就 会很难受,感到内心的情绪无法宣泄,是被憋住的感觉在咨询过程中,S同学在Z市考检察院入了面试,去体检时要租房子住,时间紧迫从 而“被迫看房”,但是看了之后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突然激发了看房的兴趣,就沉浸在 了看房的事情中,开始搜罗各个方面的消息并难以停止认为对自己来说最难的事情是“如 何开始”,在之前的咨询中也有一些事例能证明只要开始做一件事情以后就会发现很大程度 上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难,但是自己往往很难开始四、咨询过程该同学症状较轻,只做了八次咨询就称自己症状减轻并结束咨询,进行了两次维持治 疗在第1〜3次咨询中,主要完成了资料收集、建立治疗联盟和确立治疗目标等任务。
S 同学认为自己现在最焦虑的问题就是就是找工作和租房子,她认为自己的懒惰是造成一切 事情的原因在一想到找工作租房子之类的事情的时候就会用打游戏、看综艺等方式转移 注意力,假装没有这些事情的困扰在收集资料、介绍 CBT 工作方式之后引入 CBT 模型, 阐述认知-情绪-行为之间的关系,在几次 CBT 模型分析中找到了一些简单的自动思维咨 询目标初步确立为改善当前焦虑情绪,认识自己的行为模式改变不良认知在第三次咨询 结束时布置了思维-情绪-行为的三栏表作为家庭作业在 4〜5 次咨询中,把工作重点放在了识别并评估自动思维上在举例过一些事例之 后,我们分析可得到 S 同学的行为模式基本是:发生了需要自己去解决的事情,情绪是烦 躁和不安,烦躁导致不想做,潜意识觉得自己做不好,体现在行为上就是逃避这个行为 模式能够很好地解释 S 同学当前所焦虑的找工作的事情之后又通过箭头向下技术、苏格 拉底提问和角色扮演等技术帮助来访者识别自己的不良的自动思维,如“我肯定做不好”、 “这个东西我没有经验肯定学不会”、 “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会活得很差”之类的思维,主要 的认知歪曲有去正性化、灾难化、读心术等等在第 6-7 次咨询中,深入了解了 S 同学的家庭背景和成长过程,从一些主要经历中归 纳了 S 同学的中间信念,即:只要我不去做,就没有人会知道我能力不足。
并在這个的基 础上推测 S 同学的核心信念应该是“我没有能力”、 “我不行”之后通过一系列提问来对中 间信念和核心信念进行验证,来确认这些信念是否是正确的并把验证自己的信念作为家 庭作业让 S 同学练习在第 8 次咨询时, S 同学认为通过对信念的提问式的分析让自己感觉好多了,在看待 一些事情的时候也不会急于去否认自己了,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也不会特别排斥,有了一 定程度的主动性提出可以结束治疗之后又进行了两次维持治疗,S同学的SAS等量表 分数有所下降,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行动力也提高了五、讨论在本案例中, S 同学是以解决就业焦虑为主要目的来进行咨询的,但是症状较轻在 咨询的最初阶段,先围绕着当下的事情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发现来访者提到最多的情绪是 烦躁,而采取的最多的行为则是逃避但是在这样的想法支撑下,来访者的问题并没有得 到解决反而在事情真正到来的时候显得手忙脚乱,更加加重了烦躁情绪而事情过去后 情绪又得不到宣泄,因此S同学的定期的“感受悲伤氛围”的做法是给自己的情绪宣泄的途 径,是自己发展出的缓解情绪的方法在这样的行为模式下,我们选择以认知模型为基础,结合S同学自身所面临的各种焦 虑的事情,从分析她在各项事情中的想法入手,把认知和行为统一归类。
在本案例中, S 同学提到了很多事情,如下所示,使用认知概念化的图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来访者 并作出准确的判断相关童年经验:和弟弟比较、和亲戚家孩子比较 中间信念:只要我不去做,就没有人会知道我能力不足 补偿/应对策略:征求意见、转移注意力、拒绝开始、过度准备、发展出较高标准 情景 1:要找工作自动思维:我找不到我能做的工作 自动思维的意义:我做不到情绪:烦躁行为:回避,不去做情景 2:要租房子自动思维:我找不到合适的自动思维的意义:我能力不够应对这件事情绪:不安行为:回避,不去做情境3:被猫挠了且没时间打针自动思维:我要得狂犬病自动思维的意义:我不能协调时间去打针情绪:不安行为:做别的事情情境 4:做决策时自动思维:要有人同意我的看法自动思维的意义:我自己做不了决定情绪:紧张,不安行为:反复问很多人的意见本案例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对一位有轻度焦虑的同学进行咨询,认知行为治疗是通过 改变不良认知来对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以达到缓解焦虑的心理治疗方法[2]在本案例中, 我认为良好的治疗联盟、共情的倾听方式和对不同事情之间共性的总结是咨询工作能够起 作用的重要的三个方面但是由于S同学症状较轻,后期找到工作之后对整个人来说情绪 都有很大的好转并主动提出结束咨询,导致没有进行认知重建,这个是本案例中较为遗憾 的一点,有待以后改正。
在以后的治疗中也要注意将个人成长经历与核心信念结合进行认 知重建,有助于加强治疗效果、增强长期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