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全册教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doc

28页
  • 卖家[上传人]:Jerm****014
  • 文档编号:211796486
  • 上传时间:2021-11-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4.50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教上人(A+版-Applicable Achives)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8三教上人(A+版-Applicable Achives)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第一课《游击队歌》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2、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3、积极参与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作表现歌曲教学重点1、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教学方法感受、体验式欣赏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自主、创新式学习法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黑板,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二、导入新课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一)初次欣赏,整体感受(二)二次欣赏,分析歌曲音乐要素:旋律:流畅、轻快——表现:战士的机智、灵活RR∣RRRRRRRR∣速度:轻快——表现:热情、积极节奏:44音乐特点:弱起小结、节奏密集、富于变化,表现作战深入敌人后方、神出鬼没。

      三)再次欣赏,划分结构A段(第1~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的明亮音调它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B段(9-16小节)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其旋律线先抑后扬,并在句尾出现离调这一切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坚定、勇敢、豪迈、乐观的精神面貌第二乐句再现了A段的第二乐句,从而与第一乐段形成统一在这里,无比清晰地表达了游击战士抗战到底的决心歌曲的音域、演唱力度有没有变化,在哪里发生了变化?55︱11223234︱……分析:①44333222︱……②44音域:①由低音区经四度跳进到中音区,旋律线曲折②中音区旋律线条平稳力度:①中弱、轻巧地、有弹性地②中强、饱满、洪亮、声音坚定师:划分结构,你认为可分为几段?——两段学唱(1)掌握歌曲的节奏《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让我们一起来看歌曲的节奏型并一起打出这些节奏: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2)学唱第一乐段:1、“La”模唱2、填词演唱注意:弱起小结的演唱、声音有弹性、咬字清楚。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唱谱子(注意:“﹟4”唱准音)比较:345,3﹟45,4升高半个音使我们在演唱时能够联想到战士的气势怎样呢?——战士的气势更加的高涨——乐观、英勇、自信的精神状态第二乐句:加歌词演唱(五)根据三种情景为歌曲设计演唱速度和力度1夜间伏击2奋勇前进3欢庆胜利小结并布置作业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之间可相互补充)2、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顽强斗争精神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游击队歌》的深刻内涵我相信,这节课同学们学会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找到了艺术审美的自信最后让我们再听一首反映同一时代同样内容的抗日歌曲同样是贺绿汀先生的作品:《嘉陵江上》,大家回去之后再去查找资料有关《嘉陵江上》的内容,下节课再一起交流,好吗?4、在歌声中结束本堂课第二课欣赏《保卫黄河》《走向复兴》1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演唱,学生感受到中华儿女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和勇气,珍惜现在的生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2过程与方法欣赏中,视唱,对比欣赏,听辨乐器音色等方法,分析音乐要素感受情感3知识与技能(1) 初步了解钢琴协奏曲和变奏曲。

      2) 学唱主题3) 欣赏《走向复兴》感受合唱的魅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歌曲《游击队歌》2竖笛游戏二新课1欣赏《保卫黄河》(1) 导入,学生视唱主题(2) 简介作品背景“黄河”钢琴协奏曲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1969年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六人改编为协奏曲它以抗日战争为题材,以黄河为背景,以壮阔的历史为场景,磅礴的气势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表现了中华儿女抗日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的勇气3) 聆听引子和主题初听(4) 与同学们讨论什么是钢琴协奏曲?(5) 副听引子和主题,学生跟唱,加深印象6) 欣赏第一变奏,听辨与主题的异同7) 欣赏第二变奏,听辨与主题的异同(8) 聆听欣赏插部9) 与主题相比在哪些方面有变化?你能说说其中包含了哪首歌曲的音调吗?(10) 小结:音乐加入了《东方红》的音调,弦乐和钢琴演奏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旋律把歌曲推向高潮这是插部,插部会采用新的素材,在变奏曲中很常见比如《东方红》的旋律素材,就揭示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欣赏《走向复兴》(1) 播放歌曲听辨演唱形式2) 师生交流歌曲调式、风格、演唱形式、内容情绪。

      3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课收获,教师小结下课第三课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唱歌《中国军魂》2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演唱,感受革命的乐观主义与英雄主义,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勇气2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比、分析、听辨音色等方法,感受作品的情感意境2) 随录音学唱的方法学唱《中国军魂》3知识与技能(1) 通过分析音乐要素感受作品中不同段落表现的情感和意境2) 能辨别几种演唱形式教学过程:一复习1随伴奏演唱《保卫黄河》主题2复习竖笛练习曲,竖笛游戏二新课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1朗诵歌词,学生想一想歌词描绘哪个历史时期的画面?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qin)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2学生思考回答3教师简介作品背景选自肖华著晨耕、生茂、唐诃、遇秋等人曲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一共10个乐章《四渡赤出奇兵》是其中的第四乐章歌词中表现毛泽东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强烈表示战士们是用双脚走过雪山,涉过草地的4分段欣赏,完成表格演唱形式,节拍速度,音乐情绪,表现场景5师生交流完成音乐分析。

      歌曲开始由圆号领奏,并加入定音鼓与弦乐,速度慢,音乐沉重女声领唱缓慢悠长,表现了横断山恶劣的自然环境6欣赏一部分二乐段男女二部合唱,混声四声部合唱,欢快热烈7欣赏二部分一乐段与一部分旋律素材相同,但速度放慢,节奏拉宽,男生齐唱的浑厚音色,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略带沉重的气氛8欣赏二部分二乐段男中音领唱,快板的敲击与合唱相呼应,表现红军战士乐观自豪的革命精神学生感受女声领唱、男中音领唱、二部合唱与混声四部合唱带来的不同听觉感受和艺术效果三学唱《中国军魂》1看谱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风格、情绪2分析作品了解进行曲的相关知识3请学生观察视唱歌谱画出难点部分4指导学生练唱歌曲难点5注意弱起,练唱变化音、三连音6随伴奏演唱至熟练7完整演唱8介绍作品游戏复习歌曲四小结学生小结收获,教师总结第二单元音乐故事第一课学唱歌曲《鳟鱼》欣赏《索尔维格之歌》2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唱歌曲《鳟鱼》,能够从歌词、旋律中感悟人世间的单纯、善良与欺诈、邪恶并存的事实,明白正义必须与邪恶进行斗争的道理2)欣赏《索尔维格之歌》,感受歌曲的独特魅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对比、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了解音乐故事,感受歌曲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1)了解舒伯特、格里格的简要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2)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鳟鱼》3)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简单分析《索尔维格之歌》教学过程1.聆听歌曲《鳟鱼》(1)聆听歌曲《鳟鱼》(完整版)教师提问:①这首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②钢琴伴奏塑造了什么形象?(2)教师总结:①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歌词描写狡猾的渔夫搅浑了河水,使小鳟鱼迷失了方向而受骗上当的故事作者用渔夫代表当时的统治者,用小鳟鱼比作群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②钢琴伴奏采用了流水般的伴奏音型,塑造了小溪中的鳟鱼悠然自得游动的形象2.简介舒伯特(1)教师或学生简介舒伯特及其代表作品2)教师补充:19世纪初叶的奥地利是欧洲封建反动势力的大本营,舒伯特就是在这样黑暗的环境中生活和进行创作的,他笔下的“鳟鱼现象”是他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词作者舒尔巴特因政治上的原因曾被关进监牢,此间他创作了很多诗,以表达他对自由的向往3.音程练习(1)用“搭桥构唱”的方法练习2)用柯尔文手势练习减五度音程4.发声练习lululululululululululululu(1)教师提出练声要求:积极的歌唱状态,打开口腔,声音圆润。

      2)学生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做发声练习用歌曲的第一乐句旋律当作发声练习,既使学生巩固了对弱起节奏的认识,夯实节奏上的难点,又让学生掌握了这首歌曲的基本节奏型同时,通过这条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声音的弹性和对声音的控制力,强调歌唱习惯的养成,建立良好的发声状态5.学唱歌曲(1)学生随琴跟唱歌谱2)学生视唱歌谱3)学生填词演唱教师提出要求:注意歌唱时的咬字,音色圆润4)教师伴奏,学生以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5)教师提问:①两段歌词在演唱时情绪上有何变化?②哪些音乐要素造成了前后两段情绪上的对比?(6)学生回答,教师总结①第一段情绪活泼欢快,第二段在情绪上略显不安,表达了一种伤感和惆怅的情绪②力度和音色的变化造成了前后两段情绪上的对比7)教师启发学生表现歌曲①教师提问:前后两段在力度和音色上怎样设计?②教师补充:两种不同的情绪和力度表现,使人感受到鳟鱼命运的戏剧性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分析歌曲,这是感受与欣赏音乐作品首先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是保证唱歌、创作等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8)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力度、音色、情绪演唱歌曲9)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并相互评价6.欣赏童声合唱《鳟鱼》教师提问:同样一首歌曲,它们在表现手段上有什么不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7.欣赏《索尔维格之歌》(1)导入教师提问:哪位同学了解易卜生创作的诗剧《培尔金特》?能为同学们讲述一下诗剧的故事梗概吗?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索尔维格之歌》①聆听歌曲教师提问:索尔维格怀着怎样的心情在等待培尔金特的归来?(忧虑的心情)通过聆听,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音乐情绪②歌曲介绍:《索尔维格之歌》是格里格应易卜生之邀,为其诗剧《培尔金特》所作配乐中的一段,表现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丽姑娘索尔维格,痴心等待培尔金特归来的形象3)欣赏主歌部分教师提问:①主歌有几个乐句?表达了怎样的情绪?②主歌在速度、力度、旋律进行上有什么特点?(4)欣赏副歌部分教师提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