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对应表现论――兼论建立生命写作学【文化研究论文】.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7592676
  • 上传时间:2017-09-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5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化研究论文-对应表现论――兼论建立生命写作学【内容提要】写作是个体生命的一种对应性整体表现,因而生命写作学的建构应该是成立的生命化写作认识是普遍现象,我国古代写作及文学创作理论使用许多生命化的术语,任何学说都是生命某一方面的系统认识写作的本质是生命化的,既是主体生命的心理表现,又是主体生命的生理表现写作过程是生命化的写作人才有着不同层次和类型,而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人的生命体层次的提高有什么样的主体生命或者写作即时取什么样的生命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对应性文体Abstract:The writing is a life‘s corresponding whole exhibition, so should establish the life writing study. The cognition of life writing is rifeness phenomena. The theory of Chinaese ancientry writing and literature produce use many life nomenclature.Any theory all are life’s one aspect system cognition. The writing hypostasis is life, is mentality physiology exhibition of main body. Writing process is life’. Writing person ability has different from levels and style, writing ultimately aim is raising life’levels. What main body and life’s estate when writing , as much as corresponding style. Key word:corresponding;life writing;physiology exhibition;Writing person ability;corresponding style【关键词】 对应;生命写作;生理表现;写作人才;对应文体 一直以来,一种模糊而又顽强的意识在头脑中不断躁动,直到近年才形成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即写作和生命有着对应关系,写作是个体生命的一种对应性的整体表现,进而生命写作学的建构应该是成立的。

      作为普遍现象的生命化写作认识对写作和生命的关系的思考,是每个作者都会经常发生的,而两者更为密切的对应性的思绪也会出现,但却常常是浮光掠影,难以深入和明晰这些考虑往往在学习古代写作尤其是文学创作的理论中闪现,也在研究当代美学、艺术、哲学及其他科学理论中产生碰撞我国古代写作及文学创作理论在世界上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大量使用生命化的术语这主要是由于东方思维的特点所造成的东方思维是与西方科学分析思维明显不同的思维方式,以直觉为主,具有整体性、模糊性和神秘性,一言以蔽之曰生命化因此,有意无意地,中国古代理论包括写作理论,明显运用类比思维,使用许多比喻和象征这些比喻和象征的内容常常是人类生命体及其部分中国古代写作理论在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简单介绍若干古代唯一的写作学系统论著《文心雕龙》,标题中的“文心”,是一个突出的例证从各种关于写作的论述中,可以找到这样一些生命化的术语:文眼,文面,文心,文体,文风,风骨,风格,风致,文首,文尾,凤头,猪肚,豹尾,文脉,文气等等古人评论文章写作时是与评论人物一样看待的,在其意识和行文之中往往混为一谈古代的写作术语中还有一个最常见的但又难于充分认识的术语:“文”。

      这是一个象形字,是一个人的生命体的形状,是生命的直接表现由一个字到一篇文章,其间的关系是可想而知的——脱离不了基本的联系和规律应该说,任何学说都是生命某一方面的系统认识,都与生命的整体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这就是系统论得以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人们在学习某一学科时,不能不产生关于生命的联想特别是一些带有概括性或者形象性的学科更是这样美学即生命特质的学说;任何美都是人的生命自由创造本质的投射,具有整体生命所带来的不可穷究的模糊性、神秘性和可感性当人们看到美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会是美的人科学思维已经到了一个比系统论和遗传工程更为高级的发展阶段,产生了生命哲学、生命科学这样一些学科医学及人体科学,仿生学等,更是直接研究生命的实用科学当代科学中有两个突出的文艺理论学科与我们所说的写作对应生命的认识有着特殊的联系一是生命艺术学这门学科引起艺术家的注目,但是还没有从外国完整地译介进来可以说,它与文学主体论和艺术形态学这样一些理论认识是相通的从它们本身就可以看出生命与写作对应关系的密切来二是结构主义,提出世上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相似结构的认识确实,一切事物都有相似的结构,都包容着原子运动结构动物的结构更是这样,都有同样的首尾、感官、脏腑。

      由此基本的道理,进而认识文章这种精神产物和人的结构的相通就有了一定的前提至于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文学主体理论,更是特别地强调写作主体生命自身的修养水平,认为这是写作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主体的素养及其高低,必然在文章中表现出来对写作的生命化认识,是古往今来一切写作的人都会自然产生的,尽管往往是片言只语或者瞬间感悟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将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认识写作的本质是生命化的对写作与生命的对应关系这一认识,还应该从人类写作包括文学创作的本质上去探究写作是一种通过创造性思维,运用语言文字符号,表达主体对世界的某种认识的过程写作可以一分为二,包括科学文章写作和文学作品创作两大类在“对世界的某种认识”中,“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三个方面,“认识”包括以抽象思维为主导的理论和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感受上述定义,理解重心应该放在“主体”上来,即写作是主体生命的一种表现人类生命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运用语言进行写作只是其中一种对应的表现绘画、摄影都是生命的对应甚至可以说是对照的表现如果绘画和摄影的是主体自身之外的事物,那么应该是主体生命内在本质的投射这样一种对应性表现如果绘画和摄影的对象是主体生命自身,那更是一种明显的对照性表现。

      其他艺术如舞蹈、影视等都是这样的生命化的对应表现写作同样是人类生命的一种对应表现,不过它运用的手段是语言文字如果写作的内容是主体之外的事物(包括其他生命体),那么这种文章既是主体生命创造本质的投射,又是一种自成一体的精神生命有的人会提出,文学作品是主体生命对应表现倒可以说得过去,科学文章这样说似乎不大通不管是科学文章还是文学作品,都是人的心理创造物,应该说是一个特定的精神生命体对应于人类个体生命,这种精神生命体无论哪一篇具体文章都同样有首有尾有体干,还应当说有眼有心有细胞等而在这一精神生命体的内在层次,还有着人类生命本质的投射的产物,如创造性,如气质,如脉络等至于以自身为写作对象的文学作品,除了作为精神生命体外,还清晰地完整地对应了自身形象在这里,文学作品还应当从其作为心理活动的产物的本质来辨析:文学作品表现了人的心理活动及生命本身这种说法称为表现说表现说不同于反映说,前者是文学艺术的根本认识,而后者应当说主要是科学理论的根本认识人们往往误认为文学作品是为了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更由于政治的需要而将这一看法明定为文学作品的金科玉律其实,反映社会生活(甚至包括真实地反映主体自身形象)在文学艺术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又是次要的前提和途径。

      文学艺术从根本上来说是要表现人即创作主体的能动本质这样,反映论就不是正确的文学理论, 尽管它有时能够出于政治的需要而统治文坛相当时期艺术包括文学是作家个体生命的表现真正的艺术作品, 既要以反映外在表象即反映事物取得认识价值为前提和基础,还要以表现自己的生命本质即取得审美价值为主体和目的,辩证统一,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艺术生命只讲哪一项都是错误的,但在艺术的历史和实际的创作中,看来只讲反映的倾向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而真正的文学艺术家都达到了二者完美的结合,创造了独特的艺术生命比较一下鲁迅和茅盾茅盾的作品尤其是《子夜》有着对于社会生活的细致的描绘他反映了旧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回答了当时的中国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重要然而公众化的问题用重大题材报告文学来定性他的作品,尽管苛刻但却有一定的道理鲁迅的作品不是这样在他的小说和散文作品中,透过愤激的沈郁的情绪氛围,能够看得到一个伟大的艺术生命而生命形态文学化,就是鲁迅的一个文学观特别是《故事新编》一书收集的几篇历史题材小说,反而是他在人生最后几年的生命行程中对于“创造者生命形态”即自我生命形态--悲剧的几个阶段各自不同的艺术表现文章作为主体生命的表现,作为独立的精神生命体,我们易于明白它是主体生命的心理的表现,还需要更加清醒认识的是它还是主体生命的生理的表现,是二者辩证统一的表现。

      1.主体生命的基本生理构造在写作成果中表现为对应的文章结构,如文首、文尾等2.主体生命在创造即写作时,生理还成为写作心理的基础,同样表现在文章的组成上如人的呼吸的长短,决定了语句的长短再长的语句,一般来说不能长过 50 字以上以致不能一口气说完又如心脏的跳动是节奏产生的基础3.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生理的整体状况必然表现在文章中,从文章的词语、情绪和风格,可以看出人的身体状态甚至寿命长短这在古书中有很多记载可想而知,一个大病在身的人,写出来的文章不可能雄壮威武、明朗健康,最有可能的是文章气促音低(或声嘶力竭),语言无力,软弱短小,勉为其难马步升在《随笔》(1999.1)发表的《婉约情怀》一文中说到秦少游:“……当他吟出‘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时,他的心智、志向和躯体都被愁淹没了当时的丞相曾布见到这阙《千秋岁》(笔者注:少游选择词牌有意无意地揭示了自己的潜意识中的隐忧)词,即说:‘秦七必不长久于世,岂有愁如海而可存乎?’有此预感的还不止一人……”人们还常常从一些年纪小的人的文章中看出,作者才气和精力过于显露和挥发,以致可能早早夭折4.人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系统即先天的气质和后天的性格也整体性地表现在文章中,在成熟的文章中甚至成为风格。

      文学史上所谓的豪放派、婉约派,就可以说是两类不同气质和性格的人所形成的大观园中,粘液气质、弱小性格的惜春是不可能作出胆汁气质、刚强性格的探春的诗词来的当然,这些都是从总体上来说的,正像一个人的气质或者性格是以一种为主兼有它种,在一个人的所有文章中也可以是一种整体特点或者风格为主,兼有别种总之,人的心理和生理都必然表现在文章写作中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生命写作的认识是成立的,生命写作学的建立有着理论认识的深厚基础写作生命化的过程及其对应表现从生命写作的过程及其成果即文章精神生命体的元素来看生命写作,是更加具体的理论深入写作过程一般都作为“三段论”,但有各种各样的划分笔者有专文探讨,认为写作过程划分为构思阶段、成文阶段和发表阶段最为恰当以下我们按照生命写作的进程来作以阐述一、构思——受精并孕育精神生命的阶段首先,有着潜意识中民族生命遗传的主体生命需要具备一定的素养如思想修养、生活经历、知识储备和写作技巧等,并争取这些素养在一个高层次上统一起来接着,主体生命从社会生活群体生命及自身生命中选取材料——这些材料将成为文章的血肉第三,主观的能动和客观的选材产生碰撞,其火花即为灵感这是生命各种因素和信息的有机的机遇,可以比喻为新生命的受精。

      由于它的高妙复杂,以致于人们不由得不感到古代算命所讲究的时辰、地相和人缘的神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