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近代建筑艺术.doc
17页绪论中国近代建筑----中国建筑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分布:沿海:上海 广州 大连 青岛 厦门 福州沿江:重庆 武汉 南京沿边:哈尔滨 昆明内地:北京 长春发展阶段:1840-19491.1840——1895: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建筑特点:西洋建筑涌入 洋人直接引入 名族资本家,洋务派风格:复古思潮技术:砖木混合结构为主2.1895——1919:甲午战争——五四运动建筑特点:出现大量新建筑:工厂,银行,火车站西洋建筑样式为主建筑技术:水泥 玻璃 机制砖 钢骨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第一批中国建筑师的出现3.1919——1937: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建筑特点:中国近代建筑最繁荣阶段,黄金时期建筑技术进步:高层建筑中国建筑师队伍壮大:建筑师事务所,建筑教育 建筑师学会 1927 年成立《中国建筑》 《建筑月刊》 《中国营造学社》3.1937——1949: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战 内战 萧条时期中国近代建筑的形式特征1. 几种不同的洋式建筑:复古思潮 新建筑运动 现代主义 装饰艺术2. 中国建筑现代化:复古 折衷主义 装饰 抽象:神似承上启下的作用:旧体制与新挑战1. 先进的外来技术2. 民主传统的继承问题3. 中国建筑师的崛起第一部分:关于近代建筑的研究国内情况:刘先觉 1956 夏:《中国近百年的建筑》的研究生论文1962《中国建筑简史》第二册的编写1986 第一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于清华大学召开1989 中日合作《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天津篇》出版总览 16 个城市篇的出版 全国范围内的研究工作的总结中国近代建筑及各城市的近代建筑史的编写工作国内各城市的大建设对近代建筑及其环境的影响国外情况:日本与中国合作进行中国近代建筑研究及对越南 韩国等其他亚洲国家近代建筑的研究日本学者对哈尔滨的研究 主要著作 越沢明《哈尔滨 都市计画》mAAN——亚洲近代建筑(研究·保护·再生)网络的国际组织第二部分:研究背景 理论切入点与评价标准理论切入点:现代转型——现代化:全世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从农业文明或游牧文明逐渐过渡到工业文明他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变革过程 是全人类的 是世界范围的它最先起始于欧洲 随后伴随着血与火向其他地区扩展 在不同的国家这个过程在时间上不尽相同现代化的实质就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转型现代化的动力机制是工业化现代化所涉及的领域是包括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在内的一切领域这个现代化的起始时间是从 1840 年开始开通商埠 洋务运动 城市化 城市现代化哈尔滨以中东铁路的修筑为现代转型的初始动力以现代转型作为理论切入点 将近代中国普遍的共性特征与哈尔滨的个性特征相统一 以共性特征作为个性特征的依托 从而梳理出在现代转型的大环境下 哈尔滨城市转型模式链条 以及在此模式链条夏的近代哈尔滨城市建筑鲜明的个性特征与和谐的整体形态评价标准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论述:一是破坏性的使命: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结构 二是建设性的使命: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即创造新的生产力 播下新的社会因素马克思在谈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时指出:“英国在印度造成的社会革命完全是被极卑鄙的礼仪驱使的 在谋求这些利益的方式上夜很愚蠢 但是问题不在这里 如果兖州的社会现状没有一个根本上的革命 人类能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如果不能 南无英国不管是干出了多大的罪行 它在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毕竟是撑到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是从“历史中的资产阶级时期负有为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从人类的进步这一宏观的高度来看问题的侵略的西方——霸权威胁 先进的西方——文明示范,传播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此标准评价近代中国的现代转型下的哈尔滨城市建筑的现代转型的重要依据第三部分:主体内容——三大价值一 历史价值:哈尔滨从乡村形态发展成为国际商贸城市,仅用了二十几年,其中所凝聚的历史价值是重大的1898 以前的哈尔滨 历史悠久:1982 年 6 月 在哈尔滨的西郊阎家岗 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钱考古工作者会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发现了距今 23000 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 该遗址的人类头骨化石被命名为哈尔滨人 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北部的最早的人类 它说明哈尔滨地区早在两万多年前 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足迹50 年代末 黑龙江省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在哈尔滨的东郊黄山又发现了两座古城遗址 这两座古城相距约 500 米 面积各约 300 平方米 城墙的残迹 裸露的陶片 石器 玉器随处可见 经 c14 测定 其绝对年代为距今 2780±130 年 这就是说这两座古城距今有 2800 年的历史 相当于我国西周时期 这是哈尔滨最早的古城遗址春秋战国时,哈尔滨地区己有肃慎人居住魏晋,南北朝,肃慎人的后裔勿吉人成为哈尔滨地区的主人 并与北魏 东魏 北齐和南朝的刘宋相通唐朝 勿吉改成靺鞨 渤海国 哈尔滨地区此时属忽汗州管辖 正式宾茹中原版图916 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同意契丹建辽 于 926 攻克渤海国 将哈尔滨地区归入辽人的通知区域931 女真完颜部在金献祖绥可的带领下 由牡丹江畔迁徙阿什河流域定居1115 金完颜阿骨打定都哈尔滨东南 28 公里的阿城县白城子1212 蒙古统一1395 朱元璋命大将周兴率大军征剿东北 1403 女真首领西阳哈归顺明 从此哈尔滨被划归为明朝1616 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1636 皇太极在盛京称帝 清 划族名“满洲”1644 清军入关 定都北京 清朝以东北为龙兴之地 定盛京为陪都 东北处于封禁状态1683 清 为加强东北边防 以松花江为界 江北由黑龙江将军管辖 江南为吉林将军 哈尔滨属吉林将军下阿拉楚喀副都统管辖 17 世纪末 18 世纪初 形成了哈尔滨的概念 出现了哈尔滨这一特指名称至 19 世纪末以前 哈尔滨地区形成了香坊 傅家店 顾乡屯 松罗堡 白旗窝棚等十几个自然村落 在这些村屯中香坊 傅家店等在哈尔滨的历史中具有特殊地位中东铁路的修筑与哈尔滨1898 全面规划和建设哈尔滨沙皇俄国选取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附属地和中东铁路建设工程总局的驻在地城市 开始了大规模 全方位的城市建设和近代建筑活动1907 哈尔滨正式开辟为国际商埠 先后有俄日美法英德等二十余各国家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中东铁路最初也成东清铁路 是沙皇俄国修筑西伯利亚铁路而穿越中国领土的产物横贯西伯利亚全长 7000 多俄里的大铁路可以“把辽阔的西伯利亚大地和中部的俄罗斯连接起来”从而使西伯利亚地区的商业贸易得到更大的发展 使其成为侵略东方的重要基地1895 正式提出“建造穿越满洲的铁路以便连接伊尔库茨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方案”中日甲午战争 三国干涉还辽1896 4 月 关于满洲铁路租让权的谈判在北京开始1896 6 3 《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由中国政府持命全权代表大臣李鸿章 俄国政府代表财政大臣维持 外交大臣洛巴诺夫在莫斯科签订1898 3 27 李鸿章与俄方代表巴甫洛夫签订《中俄会订旅顺大连湾租地条约》条约共九款 中国将旅大及附近海面租让俄国1898 6 中东铁路工程最后确定 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西南三线 由六处同时相向施工1901 11 滨州线1902 哈大线1903 滨绥线到 1903 7 14 总长 2 489.20 公里1904 2 10 日俄战争在旅顺爆发 1905 1 1 俄国宣布投降 同年 8 月 北满地区划分1898 6 9 以中东铁路工程局总工程师依格纳齐乌斯为首中东铁路工程局机关人员 乘海兰泡号轮船沿乌苏里江 黑龙江 松花江到哈尔滨哈尔滨的城市规划1. 近代中国城市的转折点,由局部区域规划向城市整体规划转换哈尔滨是整体规划建设城市的2. 欧洲现代规划在近代中国的试验场列夫杰耶夫的规划 1898 6对秦家岗进行全面规划,并对埠头区进行了整顿规划·商业区的建立以中国大街为中心的商业区·住宅区的组团设计以铁路住宅为主的居住区设计·多层次的公共绿化体系 以公园绿化 广场绿化 带状绿化 街旁绿化 居住组团绿化等等为核心的公共绿化设计·道路交通体系的规划 圆形广场与放射形街道 商业区密集的主副街道的设置1932 2 8 日军占领哈尔滨 3 9 日本军国主义扶持下的伪满洲国在长春成立哈尔滨随即成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进而占领全国中国的战略基地对沈阳 长春 哈尔滨作为伪满洲国的三大重要的核心城市在牡丹江 图门等地作为日军的军事要塞城市 以及一些县镇作为日本向中国移民的据点城市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计划立案1933 7 1 哈尔滨特别市成立 新的哈尔滨市只属于伪满洲国中央 包括原中东铁路所辖的南岗区 道里区和原属吉林省所辖的道外区及江北的松浦路和附近的一些村屯等区域全部统一为一个整体 构成所谓大哈尔滨市7 5 哈尔滨都市计划基础刚要制定1934 3 10 哈尔滨特别市自治委员会通过都市计划的第一项事业计划4 26 大哈尔滨都市计划概要被表决通过至此 在日本关东军特务部的一手操作下 哈尔滨开始实施新的城市规划方案佐藤俊久的规划·卫星城的位置·沿江绿化带和市区外围绿化带的规划由日本关东军一手策划的大哈尔滨的一些主要特征首先是城市性质的确定 从 1932 2 5 日本侵略者占领哈尔滨之日起 就开始成为日本对中国东北北部进行殖民统治和资源掠夺的中心 也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企图占领全中国的战略后方 还成为伪满洲国的战略中心其次是城市的庞大规模 在新的城市性质的规定下 新规划确定哈尔滨为特大型城市 其城市规模确定为 1837 平方公里 而到 1942 哈尔滨实际城市已开发面积达 955 平方公里奉天为 400 平方公里 新京为 437 平方公里 日本的东京都为 556 平方公里柏林 912 平方公里 纽约 823 平方公里 莫斯科 594 平方公里 伦敦 4428 平方公里与之相比 哈尔滨是当时世界第二大国际都市第三是新的城市政治中心区和商业中心区的确立 使城市建设又起新的高潮哈尔滨地处伪满洲国的中心地带 也是日本军国主义妄图侵吞全中国的战略后方 因此在日本人所做的大都市计划中 原有的城市中心和商业中心已经没有足够的用地来满足日本军国主义对哈尔滨政治与军事的需要 因此 必须另辟新的城市政治中心区和经济与商业中心区 为此 新计划选取现今和兴路一带修建新都心在新阳区修建新的商业中心 规划上新的市中心与计划中的新火车站遥遥相对 中间由宽度为 100 米的兴满大道相连 规划上的新都心占地 531 公顷 布置了军政机关 日本及各国领事馆以及植物园 博物馆和大批高级住宅等建筑 周边游大量绿化环绕小结哈尔滨从 1898 7 开始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完全是按规划逐步展开的 列夫杰耶夫的规划所体现的商业区的建立 住宅区的组团设计 多层次的公共绿化体系 佐藤俊久的规划所体现的卫星城的设置 沿松花江绿化带和市区外围绿化带的规划等等 使哈尔滨成为名符其实的欧美现代规划理论在近代中国的试验场哈尔滨这 40 多年的城市转型所展示出的一条清晰完整的模式链条 乡村形态——铁路附属地——商业化——城市现代化——国际商贸城市——畸形城市形态3. 新体系建筑的建构·类型全 现代城市所需要的各类建筑·质量高 艺术质量与技术质量·规模大 万米以上大型办公楼 正规火车站 现代化工厂·形式洋 洋化了的城市 洋化了的建筑·技术新 工业厂房 钢屋架 21.33m 跨度 国内领先据 1948 4 哈尔滨财政局房地科调查统计 哈尔滨共存有各类建筑 56660 座 总建筑面积657.82 万平方米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 207.9 万平方米 占城市建筑总量 30.4%行政办公建筑1. 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和铁路下属的办公用房2. 1907~1931 陆续建造的俄日法美西班牙 德英丹麦 葡萄牙等 20 余个国家的领事馆3. 城市各级管理结构的办公楼4. 商会洋行协会 株式会社等事业 企业单位的办公用房于 1902 5 2 开始建造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办公大楼 是哈尔滨早期行政办公建筑中规划最大 最为显赫的一栋 它是中东铁路管理中枢的所在地 也是早期哈尔滨的政治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