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政策探讨论文证券公司论文.doc
18页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政策探讨论文-证券公司论文明确证券公司国际化战略的主要约束因素和有利条件,在当前 的制度条件下设计国际化战略,是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的首要任务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制约因素、有利条件和一般 框架,提出了当前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战略实施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应 的政策建议证券公司的国际化,一是业务的国际化,包括以国内市场为依托 的国际业务和以国外市场为依托的国际业务;二是机构的国际化,包 括国外证券公司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和中国证券公司到国外设立分 支机构加入WTO后,外国证券公司已从在华只能设立代表处,发展 到参股设立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QFII等,从间接 登陆转为直接进场与之相比,我国证券公司无论是业务的国际化还 是机构的国际化都比较滞后,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中外合资模式一 方面对我国证券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在 国内市场为我国证券公司的国际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抓住这一 契机,认清我国证券公司当前业务发展和未来国际化的关系,明确实 施国际化战略的主要约束因素和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国际化战略,是 我国证券公司走向国际化的首要任务一、我国证券公司制定国际化战略的约束因素1 •我国证券公司国内业务单一,国际业务的开展近乎空白。
国内证券公司收入来源高度集中在经纪、投行、自营三个传统领 域,创新型业务尚在起步阶段而国际投资银行早已突破了传统业务 领域,涉及了现代投资银行的几乎所有领域特别是近20年来,在 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国 际化、多样化和专业化并行发展其中投资银行各种新型国际业务在 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券商国际业务,除了日益萎 缩的B股业务外,其他业务近乎空白2. 以中资银行为背景的金融控股集团的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对证 券公司形成较大的国际化经营压力在严格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下,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探索步 伐加快,证券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上面临着银行、保险、基金、信托 机构的业务渗透和竞争,而且面临着以中资银行为背景的金融控股集 团的国际投资银行业务的竞争目前这类机构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与摩 根•斯坦利等5家金融投资机构合资组建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国 工商银行在香港收购东亚证券后成立的合资投资银行一一工商东亚、 中国银行在伦敦筹建的中银国际、中国农业银行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 公司农银证券,标志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已经拥有从事投资银行国际 业务的机构,对欲开展国际业务的证券公司有着相当的压力。
3. 国外投资银行不断深入我国证券市场,对我国证券公司也形成 较大的国际化压力加入WTO之前,代表处是国外投资银行在国内的唯一窗口包括 美林、高盛、法国巴黎百富勤、里昂证券、JP摩根等外资证券机构, 已经在国内设立了 70多家代表处,在熟悉市场、了解法律、培训人 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高管人员实现了本土化加入WTO后, 外资又有了中外合资公司和QFII的选择从这些国际投资银行涉及 的国内业务来看,主要是参与国内的B股市场交易,参与中国政府和 企业的对外举债业务,几乎垄断了我国企业海外上市股票承销业务、 发债融资业务、大型企业海外并购业务,中外合资公司可以从事国内 A股承销、外资股经纪、债券承销、经纪和自营以及基金管理等业务我国证券公司实力弱小,缺乏国际分销网络、缺少国际化人才和 国际市场运作经验、缺乏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和声誉,在与这些外 资投资银行的竞争中明显处于下风以香港为基地设立分支机构开展 国际化业务的国内证券公司(如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意味着机 构国际化已经起步,但无论在数量、区域分布还是在国际性分支机构 的作用上,都根本无法与国外著名的证券公司相提并论其他大型证 券公司也有一些建立海外分支机构的探索,但仅处于与境外机构交 流、了解层面,因政策障碍无法深入下去,也无益于国际化经验的积 累和国际化人才的锻炼。
4. 证券公司拓展国际化生存空间受到当前政策限制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境内国际证券投 资受到严格的政策管制另外,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较短,其法 律架构、监管制度与国际证券市场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直接导致我国 证券公司缺乏开展国际业务的动机和整体战略规划,没有具体的国际 化战略及其实施步骤有些券商采取绕过政策壁垒的形式在海外注册 合资公司,或由其大股东在海外收购机构交由其托管经营,无形中增 大了风险二、我国证券公司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有利条件1 •政策环境开始趋于宽松2002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为我国“证 券控股集团”的诞生提供了法规依据,有利于证券公司做大做强,加 快“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步伐该办法还规定证券公司经批准 可申请设立或参股、收购境外证券公司,从原则上允许国内券商走出 国门,从而为我国券商的国际化铺平了道路,在战略上构建了我国证 券公司国际业务的组织框架一批拥有子公司、分公司、合资公司和 海外分支机构,从事证券、期货、证券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等多 业经营的大型证券控股集团将涌现2 •证券公司的国际化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示范效应无论是在境外设立子公司的国内证券公司,还是国内市场上的合 资证券公司,其国际化运作的竞争优势示范效应十分明显。
国泰君安 较早地把“国际化”作为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于1993年7月成立 了国泰君安香港集团,2000年组建了全资控股的国泰君安香港金融 控股公司,目前已经取得在香港开展证券业务的所有牌照,并连续最 近三年盈利,正谋求在香港上市其母公司的经纪业务、融资业务、 国际业务等在国内同行业中都位居前列中国国际金融公司2001年 底拿到A股经纪业务牌照,2002年即独占内地券商股票市场总承销 的三分之一,在国内市场上显示出中外合资的竞争优势3.当前我国证券公司国内国际业务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空间1) 服务于中国企业的外资并购我国加入WTO后,外商直接 投资将由主要设立新公司的方式向主要采取收购、兼并等投资银行手 段的方式转变,这为国内证券公司开展外资并购等投资银行业务提供 了基础尽管现在国内证券公司还难以与海外投行竞争,但国内投行 对相关的法律制度、企业制度以及政治人文等各方面都要比境外投资 银行熟悉得多,在外资国内中小并购项目上更具优势2) 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国际业务通过控制的基金公司对外合资是证券公司国际经营的起步基金合资 可以赋予证券公司国际化的投资管理.营销组织、风险控制、产品设 计,利用外资公司全球投资分析平台、投资模型和研究报告等国际化 优势。
合资证券公司主要集中于A股的承销业务,包括中国公司国内 上市、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中国业务部分,以及外资公司在中国上市 的国内业务部分,外资公司在海外庞大的客户网络也会支持合资公司 的业务发展,为证券公司的国际化提供了业务机会3) 与QFII相关的国际业务QFII作为资金实力雄厚、投资 理念先进的大型跨国金融机构,国内证券公司从中受益最大、最直接 的将是经纪业务此外,QFTT的介入,一方面将为境内券商承销国 企大盘股提供国际性的战略配售对象;另一方面,也为券商拓展并购 重组和证券咨询业务提供了重大机遇4) 与QDII. CDR相关的国际业务QDII是在资本项目下未完 全开放的国家,允许本国投资者通过特许的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证券 市场的一种制度有关国内机构必须通过该制度,才可进行外国证券 买卖,以便国家监管资金的流向及规模CDR的实质是间接允许外国 公司或机构在国内证券市场融资的一种制度,使A股市场与国际市场 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可见,QDII、CDR是我国投资主体走出国 门和开放境外筹资主体进入我国证券市场的过渡性措施,有助于我国 证券公司拓展国际业务空间从以上约束因素和有利条件来看,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战略制定 应注意以下问题:1. 证券公司国际化不能一蹴而就。
由于投资银行业务与证券市场 发展水平、对外投资管理、外汇的兑换等问题密切相关,应根据需要 和可能有计划地进行,有步骤地推进2 •证券公司国际化也不能坐等政策允许必须明确当前公司发展 与国际化是一脉相承的,认识到可能的政策突破,抓住当前条件下蕴 藏的国际业务机遇,在当前的制度条件下设计国际化战略,并从国际 化战略高度提升证券公司各方面竞争力3.目前阶段证券公司的国际化,主要是以国内市场为依托的国际 化,即为外国投资者与筹资者在本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与筹资提供服 务不管是中外合资证券公司、QFTT制度,还是研究中的QDTT. CDR 制度,都为证券公司在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业务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 会,并形成证券公司发展以国外市场为依托的国际化业务的桥梁、中 介三、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战略的一般框架结合国外投资银行国际化的战略特征,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的现 实机遇,以及我国资本市场中长期发展趋势,证券公司必须首先对国 际化战略的一般框架有一个总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自的竞争 优势制定国际化战略1) 证券公司国际化的战略定位1•除早已进入我国市场的欧美投资银行外,根据参与国际业务的 程度,可以把国内证券公司分为以下几类:(1) 以香港为基地开展国际业务的证券公司,如国泰君安、申 银万国等;(2) 中外合资类投资银行,如中金公司、中银国际以及刚刚建 立的华欧国际、长江巴黎百富勤等,中资证券公司凭借国外知名投行 的合作而拥有某些领域专长和国际化的优势;(3) 积极与境外市场、机构开展交流,寻求国际业务突破和机 构设立的证券公司,主要是在国内证券市场各项业务上处于领先地 位、并通过增资扩股、公开上市而实力不断壮大的证券公司;(4) 基本未开展任何国际业务探索或交流的经纪类的中小证券 公司和注重网上交易的新兴券商。
2•不同类别证券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定位1) 区域投资银行及跨国投资银行对于已有国际业务的证券 公司和具有中资背景的中外合资类投资银行,最有可能率先发展成为 亚太区的区域投资银行,并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全球性的分支网络,真 正成为跨国投资银行受政策限制还没有实质性国际业务的大型证券 公司,宜先确立区域投资银行的战略目标,政策放开后以逐步拓展区 域国际市场为主要任务2) 国际性专业投资银行侧重发展某一项业务的国际化一 些规模不大的新兴券商可以以此为战略目标1) 证券公司国际化的阶段1. 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应随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渐 进实施,在阶段上应表现为:国内国际化-区域国际化-全球跨国经 营1) 国内国际化即国内业务的延伸,立足于国企改革,主要 是国内企业的海外上市业务、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允许经营的业务、 QFII业务;(2) 区域国际化突破国内市场,业务和机构扩展到区域性国 际市场,在海外设立代表处或分公司直接开展业务同时扩大国际融 资,推荐更多企业境外上市,在境外建立立足于中国概念的投资基金;(3) 全球跨国经营一方面让外国投资者进入国内证券市场, 国际企业国内上市,另一方面国内证券公司也逐步在全球各大金融中 心设立分支机构,与世界投资银行巨头既合作又竞争,形成国内外投 资银行相互交织、国内外资本自由流动的国际化局面。
全球化的阶段 是与本土化高度融合的阶段,国际化业务在资源利用、人才使用、服 务方式以及风险规避方式等方面充分体现本土化的特色2. 证券公司国际化过程中必须慎重选择要进入的境外市场大致 可遵循文化相近市场一客户导向市场-未发展市场或新兴市场-国 际业务网络的市场选择路径1) 文化相近市场要考虑当地投资者和资本市场对中国资本 市场的熟悉程度,这正是香港地区成为首选的原因只要新环境和目 前环境在关键方面保持一致,证券公司就可以利用它原有的经验和知 识2) 客户导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