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浅谈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三).doc
12页浅谈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 ——以**镇为例 摘要小城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镇为例简单分析了小城镇生态建设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小城镇生态环境 小城镇,泛指20万以下人口的小城市,也包括依法建立的建制镇和农村集镇,它既处于中国城镇体系的最低层次,又与乡村有着紧密联系,是连接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点加快小城镇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钥匙”,是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小城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现阶段小城镇的大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己经非常严重,对此问题处理的得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步伐本文以**市西部港口重镇**镇为例对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以及重要意义进行简单的分析,为乐清市“五市六城”建设提供一点参考 一、**镇现状概括 **镇是**市西部的港口重镇,南濒瓯江,西枕衡春山(亦名芝山),自古就居战略要地,史有“门户”、“名镇”之称。
面积11.8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公里,建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有水田7652.5亩,山地230亩,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现有常住人口1.7万,外来人口1.3万1997年,被评为温州市首批小康乡镇 **镇历史悠久,距今 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东瓯先居即在这里繁衍生息镇又是著名的侨乡,华侨足迹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 **港水深条件良好,可建万吨级码头7座和500吨级码头5座,港口与温州市龙湾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位于**镇的温州电厂已投入运行,装机容量为252万千瓦;乐清市污水处理厂也已建成运行 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优化支柱行业的前提下,加快了生产结构调整力度,初步形成服装加工为主,化工、纺织为副的产业格局,成了我国重要的西服生产基地,西服年生产能力达261万套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鳗苗成为其出口创汇的特项产品,年产量300公斤,产值达336万元;芝湾蝤蛑也是**著名水产,被当地人称为“天下第一鲜”;**特产灰鹅,曾为朝廷贡品2021年1月恢复建制镇,新一届党委政府提出了打造“文明、和谐、活力”宜居宜业临江小镇的奋斗目标要以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的要求和“一心两翼”中心城市布局,未来五年,**将积极融入到新城开发建设热潮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的品位和现代化的水平也将显著提高,朝着建设宜居宜业城镇大步前进。
因此分析研究**镇的生态环境建设对促进乐清全市的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特色城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根据我市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归纳如下: (一)、区域调整过于频繁,规划滞后 **镇2021年区域调整并入北白象镇,成为北白象镇**社区,取消了建制镇,造成了一定的规划滞后2021年重新恢复建制镇后,虽然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规划引领重要,但是,从规划制定到实施到出成效,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 (二)存在重建设轻规划和管理 目前我市共有8街道14镇3乡,共25个乡镇级别的区域,各镇规模参差不齐,而且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存在着重视建设而轻视管理的状况前几年全市上下大搞城乡绿化建设,每年开建上千亩的城市绿化,但是这几年建好的绿化管理养护不到位,导致了景观效果不佳,绿地被破坏严重等现象镇目前还存少专门绿地规划和生态规划,城镇总体规划还刚刚起步,详细性控规还没有制定 (三)人口聚集规模较小,非农化程度较低,吸纳能力弱 镇区人口是反映小城镇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理论认为,小城镇人口应为5万人以上,镇区人口2—3万人才能产生一定的聚集效应,而**镇的总人口数也只有3万左右,聚集规模小,城镇化水平低,镇区辐射半径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聚集 二、三产业的能力不强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周边的资源和资金的吸引小,对生态建设的统筹空间不足,使城镇生态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影响 (四)城镇建设偏重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前几年对乡镇领导干部的考核主要看gdp发展,看经济发展成效,因此导致很多乡镇领导往往注重考虑自己任期内小城镇的发展,追求短期效益,却忽视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比如**镇2021年上半年的经济发展已经超出了西部一些小县城,1-5月份完成投资3.61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28.46%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8.39亿元,同比增加9.7%完成限上批零住餐销售总额同比增长26%;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9%目前**镇也正在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全力推进“五水共治”、“四边三化”工作,开展河岸绿化,落实河道日常保洁长效机制提高洁化、绿化、美化水平,加速推进**垃圾中转站建设,实现全镇垃圾的全覆盖收集、日产日清和无害化处置。
推进河道沿岸绿化工程建设,全面建成东社村河道沿岸绿化公园和沿河村河道沿岸绿化工程统筹推进“三改一拆”工作,启动“无违建”镇创建工作 (五)资金筹集渠道过于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投入 目前,小城镇的投融资体制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政府仍然是最重要的投资者,各类企业、个人参与投资的很少,在吸引社会资本上缺乏有效的机制,不能调动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镇各村居的集体经济发展不佳,社会资金投入不足 (六)小城镇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的现象较为普遍 由于有些地方对生态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掠夺性开发利用资源,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城镇发展建设不当,对一些重要生态功能用地造成新的破坏;二是环境管理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污染加剧;三是多数乡镇企业科技含量不高,不重视“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四是小城镇注重近期效益,引进企业门槛过低,在产业筛选、主导产业培育等方面,缺乏长期设想,甚至无条件地接纳大城市淘汰的污染企业,使小城镇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镇的环境主要受到温州电厂、电镀行业、服装产业等影响五是城镇周边农村生产和生活污染依然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环境质量的改善。
(七)在行政管理体制上,目前像**镇还没有正式建立城市管理机构,对生态环境建设的管理力度和强度都还存在薄弱环节 三、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对策 (一)指导思想 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建设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科学建设标准,统一调配镇域内各种资源要素,按照现代化新型城镇标准进行规划建设镇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以“五市六城”建设为总纲,瞄准标杆、补齐短板,紧紧围绕打造宜居宜业临江小镇的目标定位,优环境提实力,强特色提品味,惠民生提能力,净作风提成果,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谱写**发展新篇章 (二)建设原则 1、保护优先的原则 **镇地处瓯江沿岸,有长达7公里的海岸线,是沿江风景小镇,同时也是柳白平原上的重要的粮食功能区,保护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突出**镇在生态景观、乡村聚落和人文历史方面的特色,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整体协调原则 融入区域环境,实现持续发展镇的发展必须在区域的框架内明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快速发展。
积极融入到柳白新城开发建设热潮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的品位和现代化的水平也将显著提高,朝着建设宜居宜业城镇大步前进要对接温州瓯江口开放的大机遇,积极推进瓯江口开发的融合 3、要素聚集、集约发展 正确引导、合理布局,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一方面,在镇域范围内确保城镇空间布局紧凑,积极开展城乡一体化下的土地整理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镇区适当集中,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 4、可持续发展原则 遵循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提高城镇环境综合质量,寻求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努力实现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的目标,使规划统筹安排、持续发展 (三)生态发展的对策 小城镇生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在发展观念、相关体制以及政策上实现创新,从**镇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措施 1、借鉴国内外小城镇建设典型模式的有益经验目前省内很多成功的小城镇建设比如乌镇、西塘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环境效应各种小城镇的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城镇在整个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都明确把小城镇定为介于大中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一种准城市社区单位加以规划和发展;二是把小城镇建设成为使居民能享受城市文明的生活居住区和农村 二、三产业的聚集中心;三是小城镇发展要根据自己的区位条件,培育支柱产业,创出特色优势;四是小城镇财政必须在基础设施方面做出较大的投入,才能为小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极其重要的保证。
2、科学规划,严格管理,提高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水平,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是生产力,规划必须先行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保护耕地,优化环境,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抓紧编制统一协调的小城镇生态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学的理论,合理的小城镇规划至少有三个特点:一是超前性,即用改革的发展的观点,科学预测小城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做好小城镇未来发展的科学预测二是科学性,即优化布局,节约土地每个小城镇都要规划好六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业区、商贸区、住宅区、行政区、绿化区),并要妥善安排各个功能区的协调发展三是本土性,即小城镇规划要体现地方特色,解决实际问题 3、打造特色小城镇,实现一镇一特色特色是小城镇建设的灵魂,城镇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公园式小镇则是城镇空间的提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旅游业的发展小城镇必须强调特色建设、小镇规划、小城镇绿化,做到建筑有风格,街道有景致,小区有品位,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公园式小城镇,展现小城镇特有的民俗风情、特色建筑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最佳适居地、旅游胜地特色是生活的反映,特色有地域的分野,特色是历史的构成,特色是文化的积淀,特色是民族的凝结,特色是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典型事物的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因为它能引起人们不同的感受,心灵上的共鸣,感情上的陶醉。
四、**镇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 城镇之美,美在生态;城镇之胜,胜在人文在城镇建设中,要摒短视观念,强化文化意识,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一)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在交通上形成以沿江大道和象石公路为支撑的主要交通框架加快象石公路的拓宽延伸工程,积极主动对接沟通,建立和完善市、镇、村各级联动机制,推进工程顺利建设;积极谋划磐南村至芝湾村约5000米长的沿江路改造提升工程,打造成为集休闲、交通为一体的绿道式风景带加快推进垃圾中转站基建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西新城、西社、东社3个村的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启动**中心农贸市场(磐东)改造和第二农贸市场(油车)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河北、河南及陡门村截污纳管工程建设 (二)狠抓城镇生态管理以农贸市场周边整治为重点,进一步清理整顿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行为,完善城镇主干道路的交通管理和日常管理机制,不断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