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夷济解读:巴以边界.doc
29页明夷济解读:以色列1967年边界2011/05/23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一个国家按理说,只要是一个国家就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以及面积可在中国出版的地图中,尽管可以找到以色列的位置,但是以色列究竟有多大面积,国界线在哪儿,在地图上始终找不到大多数地图还是按照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领土,要不就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停火线事实是,如果把停火线当作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国界线,那么就根本无法去理解巴以问题如果双方都认为这条停火线是合法的化,巴以问题就不算什么死结美国这个时候提出了新的中东政策,想迫使以色列退回1967年的边界,从而换取中东地区,至少是伊朗以西,埃及以东中东地区的和平,从而进一步推进民主化进程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没有给奥巴马任何面子,声称以色列绝不会退回1967年边界那么1967年边界,到底在哪儿?为什么以色列在领土上决不让步?(与中国出版地图不同的是,谷歌地图上没有出现那个1947年混乱地边界,而是出现了1967年边界黄线内的戈兰高地,还被以色列占领,中国地图根本没有标注)一、巴勒斯坦?根本不是一个国家,顶多是以色列国的自治地区曾经听说过巴勒斯坦建国了,可是巴勒斯坦的首都在哪儿?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边界在哪儿?阿拉伯人说巴勒斯坦的首都是东耶路撒冷,可犹太人说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远不可分割的首都,事实上无论在军事上还是行政上都处于以色列的控制之下。
至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边界,鬼才知道在哪儿,反正停火线不是;联合国181决议的边界线早被废弃巴勒斯坦地区领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加沙、以色列区和约旦河西岸2005年以色列撤出加沙后,以色列依然控制着除加沙外的整个巴勒斯坦地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巴勒斯坦国此外,以色列还实际控制着非巴勒斯坦地区的叙利亚领土,戈兰高地所以说,以色列的领土,并不是1947年所说的1.49万平方公里,而是2.8万平方公里(当然如果说道实际控制的领土面积是2.5万平方公里,除巴勒斯坦自治区) 美国要以色列退回1967年边界,实际上是让以色列让出业已被控制和管辖的叙利亚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的阿拉伯区也就是说以所谓的停火线作为巴以的国界线就是说即便回到1967年边界,以色列的领土仍在2万平方公里以上,远远大于1947年联合国规定的领土可为什么以色列还不愿意让步呢?让步就意味着:一、让出戈兰高地;二、让出约旦河西岸而约旦河西岸有大量的以色列居民区,把犹太人划进巴勒斯坦的国土,显然不是以色列愿意看到的但是让业已定居的以色列人离开自己的家园,定居者显然也不乐意而以色列是个民选政府,民众可以决定政府的政策看看英文版的以色列地图和中国地图有什么不同?戈兰高地在中国地图上,可在叙利亚版图内)所以巴以问题的核心就是东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以及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过去只要巴以中止和谈,以色列方面就扩建犹太定居点;而犹太定居点的增多,显然又增加了谈判的难度二、以色列领土的变化1、第一次中东战争后(在这次战争中,支持以色列的是苏联) ,以色列的领土按照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把总面积为2.6万多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一分为二,14477平方公里划给犹太人建以色列国,11655平方公里划给阿拉伯人建立巴勒斯坦,并将耶路撒冷暂定为“国际城市” ,即归属未定 按照这种划分,中国出版的地图上,在巴勒斯坦地区,出现了三个阿拉伯区和以色列国,用虚线作为分界三个阿拉伯区彼此分割,互不相连图中三个被红虚线包围的阿拉伯区是1947年联合国划定的巴勒斯坦领土)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即1948年5月15日爆发的阿以战争中,以色列吞并了划归给巴勒斯坦的6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强行占领了西耶路撒冷当时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占领了划归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共5268平方公里2、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疆界没发生多大变化1956年爆发的苏伊士运河战争,是英法联合以色列对埃及进行的突袭,尽管以色列在西奈半岛取得了巨大的军事成就,但是在美苏联合反对之下,以色列撤出了占领的西奈半岛。
而加沙地区并没有并入以色列国土,而是由联合国管理这是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时间,苏联忙着处理匈牙利事件,英法和美国产生了裂痕,在冷战期间出现的少有的美苏默契的联合同时也反映出一个道理:先发制人的优越性)3、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领土的扩大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同时还占领了6000多平方公里的埃及西奈半岛、1600平方公里的叙利亚戈兰高地、埃及管辖的加沙地带,又从约旦手中夺走了东耶路撒冷,并宣布整个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红虚线范围内便是约旦河西岸,但是这不全是巴勒斯坦领土,实际上以色列仍然控制着大部分地区)所以,可以这样说,以色列的现有领土,是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奠定下来的美国人要求以色列回到1967年边界,就是要求以色列吐出胜利果实4、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夺回西奈半岛1973年的第四次战争实际上是对以色列的复仇战争,对第三次战争的修改战争的进程是这样的: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明显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了苏伊士运河 (原来的停火线) 战场出现这样的局面,再一次印证了先发制人的优越性,只要准备充分总能打赢仗,就是过去我一直说的“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也印证了以军的强大战斗力。
说明了战争前期的胜败并不能说明问题,谁能坚持住前期敌人的进攻,谁就有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战争初期,埃及获得了巨大胜利;战争后期,以色列也取得了胜利,总的说来战争达成了平局这使得埃及阿拉伯人在心理上感到了安慰,这种心态为未来的和平进程以及埃及的门户开放政策铺路战后,埃及是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同事以色列几乎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转而接近美国1974年,以色列曾把戈兰高地的一部分退还给叙利亚,但继续占领戈兰高地其余的70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于1981年宣布将其并吞 (可以色列吞并的戈兰高地,在地图上却找不到)1978年,埃以双发达成戴维营协议,以色列把西奈半岛归还了埃及5、第五次中东战争,黎巴嫩丢失领土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又占领了黎巴嫩南部一条10-15公里宽的狭长地带 (这块领土,也没能从地图上找到) 6、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成立,以色列实际控制区的缩小1994年以后,以色列先让阿拉伯人在西岸的杰里科建立自治政府,后来扩展到西岸的七个城市,并承诺陆续从这七个城市撤军但是,以色列军队仍然控制着西岸的其余地区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控制的面积,不过2500平方公里三、巴以矛盾问题近几年来,以色列在它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
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色列已建立200个定居点,犹太移民达10.4万以色列的犹太移民政策是谋求通过改变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从约旦河直至地中海的大以色列国 利库德集团认为,要确保安全,以色列绝不能放弃对“大耶路撒冷”及其走廊、西岸所有定居点和交通干线、约旦河谷和水源的主权控制,然后在沿1 9 6 7 年“绿线”以东修建一条有利延长以战略纵深的“安全带” 事实上,以方同意撤军的底牌是保持对西岸5 0 %至6 0 %的控制,只允许在约4 0 %的土地上成立一个巴勒斯坦政治实体,这与巴方希望在以方完成撤军归还8 0 %以上的领土上建立独立国家的愿望相差甚远多年来,阿拉伯国家要求以色列遵照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在被占领土上停止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撤出1967年其占领的领土,以“土地换和平” 以色列却认为,西奈半岛归还埃及后,它已完成履行联合国决议的要求,现在只需要以“和平换和平” (看看以色列国内的地图,加沙不在版图内,可西岸和戈兰高地仍然在版图内看到此图在与中国地图对比,就知道为什么会有巴以冲突了)巴勒斯坦人民要求在被占领土上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以色列却只顾同西岸和加沙地带的代表讨论“有限自治”问题。
叙利亚要求以色列归还戈兰高地,黎巴嫩要求以色列撤出黎巴嫩南部,而以色列却一再表示坚持“寸土不让” 四、巴勒斯坦国的领土变化1、没有领土的国家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此后有130多个国家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由于没有自己的领土,巴勒斯坦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解读:在别的国家宣布独立宣言,还真不是寻常的事没有领土也敢建国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第一个和平协议 ——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在华盛顿签署根据协议,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杰里科地区实行自治,临时过度期为5年根据1994年5月,巴以双方签署的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5月4日巴勒斯坦开始自治解读:杰里科只不过是一个靠近约旦边境的城市,也就是说从这时起,巴勒斯坦算是有了自己的“领土” ,虽然领土仅局限于一个城市但从自治这个字眼去理解,依然是以色列控制下的自治,还不是可以与以色列并列的国家从1994年起,五年的过渡期早已经过去了,杰里科到底属于以色列还是属于巴勒斯坦?以色列在此还有驻军吗?以色列还掌管此地区的行政、税收吗? 1995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塔巴协议,以色列军队先后撤出约旦河西岸的7座主要城市(杰宁、纳布卢斯、图勒凯尔姆、盖勒吉利耶、拉姆安拉、伯利恒和希伯伦的部分地区) ,由巴方自治。
目前巴控制着包括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约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解读:整个约旦河西岸的面积是4800平方公里,这里巴控制的加沙和约旦河西岸才2500公里,说明这七座城市,并不是约旦河西岸的全部领土,而只是部分既然仍是自治,主权依然应该属于以色列当然西方人喜欢搞公投,一公投,就不再是自治政府了,而是一个主权国家2、围墙(荒山野岭用铁丝网) (围墙旁的城镇)(围墙的道路,以色列把领土利用到了极限) 以色列也在西岸地区建立了长达681公里围墙,目的是为了保护以色列免遭武装巴勒斯坦团体的攻击墙两侧缓冲区的建筑物,一律拆除,围墙以及接近围墙的缓冲地区也连带的减少了9.5%的西岸地区面积围墙上的阿拉法特) (围墙旁边的居民楼,不知道这里的人会不会感到安全不是说围墙附近是缓冲区吗?难道这是老围墙?)(人是咋上去的啊?) 每数百公尺设一岗楼及狙击手,做为监控造价每公里百万美元,总价达十五亿美元围墙已于2001年开始建造,这堵“安全墙”像极了昔日东西德之间的“柏林围墙” ,要隔断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交通围墙上的鸽子这幅图有什么象征意义?) (围墙成了一道风景)(自由,加沙)(围墙上的眼睛,见证了过去与现在) 此外,以色列还准备在巴以边界修建围墙,防止从埃及流入以色列的非洲难民或者不法分子。
(围墙占据了大片土地) (怎么是两道围墙?)3、关于约旦河西岸以色列代总理奥尔默特曾初步勾勒出自己心目中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最终边界,以方将保留约旦河西岸阿里尔、古什埃齐翁、阿杜明3个大型犹太人定居点,以及整个耶路撒冷内塔尼亚胡主张以色列仍控制约旦河西岸40%~50%的土地巴勒斯坦认为按照《塔巴协议》规定在三阶段撤军后,以色列应该撤出约旦河西岸80%~90%的地区 (这是否意味着巴勒斯坦放弃获取整个约旦河西岸的要求?)五、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撤军1993年,克林顿政府时期,巴以签署了奥斯陆协议撤军以渐进和先易后难的方式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以色列在协议签署4个月内从加沙和杰里科撤出军队和移交行政管理机构第二阶段,协议签署9个月内,巴自治扩展到约旦河西岸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在国际监督下选举产生一个委员会,来接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