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测量方案北延线.doc
16页目 录§1 工程概况 1§2 施工测量技术要求及特点 22.1 测量技术要求 22.2 测量工作特点 32.3 主要测量仪器设备及人员组织 3§3 测量施工准备 3§4 平面控制测量及控制网点保护 4§5 区间暗挖隧道施工测量 45.1 隧道施工导线控制测量 45.2 高程控制测量 75.3 隧道施工放样测量 85.4 曲线隧道施工放样测量 10§6 车站施工测量 116.1车站平面控制测量 116.2 高程控制测量 126.3车站施工放样测量 12§7 施工测量精度的保障措施 13§8测量仪器台帐、鉴定证书、人员资质附后 15施工测量方案§1 工程概况既有井风井车站项目部沈阳至铁岭城际铁路(松山路—道义)工程土建施工第一合同段起讫里程K0+0.000至终点K1+558.5,工程全长1558.5m,包括一个盖挖车站和一个暗挖区间,既医学院站和起点—医学院站区间,本工程为线形带状结构,周边环境较复杂工程平面示意图如下图一:本标段平面图⑴医学院站:本车站为地下两层三跨车站,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总长168m,标准段宽度20.7m,站台宽12m与车站小里程端相连的为矿山法区间,与车站大里程端相连的为盾构区间,设盾构双接收井。
其要求如下:接收井净长14.5m;两侧相对车站标准段加宽1.9m;底板相对标准段加深1.6m本车站采用盖挖顺作法施工,车站顶板覆土厚度约3.5m车站共设2个风道、3个出入口、1个安全疏散出入口⑵起点—医学院站区间:本区间从二号线起点~松山路站区间预留接口起,沿黄河北大街向北行,至医学院站止,区间基本位于黄河北大街下方,黄河北大街为沈阳市交通干道,交通流量较大,道路两侧建(构)筑物密集区间线间距为15m,医学院站为岛式站台车站线路纵断呈" V"形区间隧道覆土厚度10~12m本段区间从右K0+000~右K1+390.500,全长1390.5双线米,均采用矿山法施工,共设1座区间风井(兼做联络通道)和一个联络通道与左、右线连通,其中心里程分别为右K0+399.50及右K0+900.00;区间衬砌结构型式为单线单洞马蹄形断面,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⑶起点—医学院站区间风井:起点—医学院站区间在K0+399.50处设置一座区间风井,风井明挖段位于黄河北大街69号楼与73号楼之间的绿地内,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风井跨黄河北大街段采用矿山法施工风井基坑(地下三层)部分宽度为14.85米,长度为16.2米,深度为25.234米。
基坑支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Φ1000@1500,竖向共设六道钢支撑加一道倒撑,桩顶设1000X800mm冠梁风道旁突出的小风井基坑深2.1米,待风井主体施工完后,凿除部分桩及冠梁,进行局部放坡开挖§2 施工测量技术要求及特点2.1 测量技术要求(1)施工测量按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城市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及《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有关规定执行2)对建设管理方提供的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符合精度要求后再进行工程的施工放样测量3)对整个工程场区按施工需要布设平面控制导线点(如采用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要先复核检查,符合精度要求后方能取用)4)场区内按施工需要布设高程控制点,采用城市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其路线高程闭合差应在±30mm(L为线路长度,以km计)之内5)隧道开挖的贯通中误差规定为:横向±50mm、竖向±25mm,极限误差为中误差的2倍,即纵向贯通误差限差为L/5000(L为贯通距离, 以km计),贯通误差分配详见表1表1 地铁工程平面与高程贯通误差分配表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地下控制测量总贯通中误差横向贯通中误差≤±25mm≤±20mm≤±30mm≤±50mm纵向贯通中误差L/10000竖向贯通中误差≤±16mm≤±10mm≤±16mm≤±25mm2.2 测量工作特点(1)车站包括主体结构、出入口和风道。
采用明挖及盖挖顺作法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复杂,工序转换快,地下施测条件差,测量工作量大2)地面导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由地面传递到地下,必须保证精度,且要布设形成检测条件并经常复测控制点3)对于车站主体结构,净宽尺寸在建筑限界之外,还应考虑如下的加宽量:50mm综合施工误差+H/150钻孔灌注桩施工误差及水平位移4)区间暗挖先通过竖井,再通过横通道分别进入左、右线隧道,并且曲线半径较小,造成了后视距离短、转角多,给正洞内导线延伸带来一定难度2.3 主要测量仪器设备及人员组织 (1)根据本标段工程的实际情况,配备以下测量仪器及工具TC402全站仪1套(三个三脚架、两个单棱镜)、J2-2经纬仪一台、国产DSZ2水准仪1台、索佳水准仪B20Ⅱ 1台、对讲机3部、钢卷尺50米2把、塔尺4把、锤球4个,激光指向仪6台2)现场设测量工程师1人,测量技术人员1人,测量工6人,以满足现场施工测量及施工的需要§3 测量施工准备(1)建立完善的测量管理制度对所使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校核、检查,测量仪器专管专用,并建立仪器台帐和检修、校核计划以保证施工测量精度,满足城市测量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等相应的测量规范要求。
2)对甲方测绘中心的交接桩成果资料(控制导线、高程)进行复测、上报、在保证复测成果满足测量规范要求精度的情况下、等甲方测绘中心审批同意后,方能采用测量中心提供的导线控制点资料为依据进行施工测量放样3)对本施工标段的设计图纸需进行审图(与测量有关的部份)若有不明或有疑问的需急时提出由设计明确后方可施测从而指导施工§4 平面控制测量及控制网点保护根据本标段的工程特点,利用建设管理方(测绘中心)提供的测量控制网点,在场区内布设施工控制导线点导线点应沿线路走向在本标段所经过的实际地形选定,以GPS网为基础布设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为了保证本标段与相邻标段的贯通,导线测量用的控制点至少要贯通联测到相邻标段所用的控制点两个点以上利用贯通平差后的控制点对建筑物的轴线进行测设在场区内布设的施工控制导线点经施工测量单位测设后报上一级测量单位进行复测、复测成果满足精度要求后方可使用因本标段范围内的绝大部分控制网点都位于地表(黄河北大街道路两侧地表),当测绘中心提供测量控制网点后,项目部立即组织人员对控制网点进行保护每天派专人对所有的控制网点巡视一次,一经发现破坏,立即停止使用,并马上恢复、复测定期对控制网点进行检测,冬、雨季增加检测频率。
同时为保护好控制网点,需对每个控制网点均修建保护井,保护井的具体做法如下:井室用红机砖和M7.5水泥砂浆砌筑,底部做100mm厚C20混凝土基础,上部井圈浇筑C20混凝土,盖承重井盖,与路面平齐具体结构图如下图二:§5 区间暗挖隧道施工测量5.1 隧道施工导线控制测量(1)竖井施作完毕后,井壁挂马头门需测设出施工通道的中线、高程,由于此时不具备投点测量的条件,施工时常用方法为,方法一:地面井口置全站仪直接测设法;方法二:竖井吊钢丝加全站仪对点法(又称逐渐接近法)其具体实施操作方法如下:① 根据地面控制导线点在竖井场地上和锁口圈上测设出施工通道的中线并钉上射钉作好标记② 首先考虑采用地面井口置全站仪直接测设法,若不能观测至施工通道拱顶则需采用方法二图二:控制网点保护井③ 竖井吊钢丝加全站仪对点法:把锁口圈上的两中线射钉用小于0.3mm的钢丝连接绷紧构成一条直线,在两钢丝的直线方向紧贴钢丝向竖井内垂直悬挂两大垂球至井底,并用稳定液稳住垂球使之钢丝不晃动④ 在竖井底板置全站仪于两钢丝之间使全站仪视线方向与两钢丝重合、此时全站仪视线方向,即为施工通道中线方向,并在竖井底板,横通道拱顶定出中线,此时即完成施工通道的定向。
此方法见图3:(2)待施工通道初期支护施作完毕后,即刻进行竖井投点测量,其方法为,方法一:使用投点仪投点;方法二:竖井联系三角形测量其具体实施操作方法如下:① 使用投点仪投点测量所具备的条件是投测出的两点距离至少大于30m(施工竖井不具备此要求)此方法一般是在竖井内投测一点在施工通道的结构上方挖一投点孔再投一点此两点即为洞内施工控制点,此种方法因受场地,地理位置影响(横通道的结构上方往往位于公路上)不宜投测② 竖井联系三角形测量方法如下:联系三角形定向测量工作包括定向投点和井上、井下联系测量如下图表示三角形法联系测量的图形,与两垂线O1、O2连接的点A、A1为地面和洞内的连接点,地面(井上)连接测量是在连接点A安置全站仪,将D点与两垂线方向连测,并由近井点D测设地面连接导线至A点以全站仪求出两垂线的坐标及其连接线的坐标方位角井下连接测量是在井下连接点A1安置仪器将D1点与两垂线方向连测,并同时测井下导线,从而求出定向基点D1的坐标和A1D1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完成定向任务此方法见图4:图3 :竖井吊钢丝加经纬仪对点法示意图图4: 竖井联系三角形测量法示意图联系三角形具体要求如下:a、两垂线间距离a(或a1)边长应尽量长为利;b、三角形的锐角a和β应尽量小,a角最大不超过3度成为延伸三角形, 这是最有利的图形。
c、b/a(或b1/a1)的值一般以1:1.5左右为宜;d、传递方位角时,应选择经过小角β的路线此外连接角ω(或ω1)的边长AD(或A1D1)一般宜大于20m③ 平差及坐标推算方法传算坐标方位角,井下定向边A1D1的坐标方位角为: αA1D1=αAD+ω+180β+180β1+180ω1平差方法:对于延伸形三角形计算β、γ按正弦公式计算:然后根据下式求C算: C算=b测 ·cosa测+a测·cosβ算再求不符值 f 差=C算-C测再按下式求各边的改正数: 以上改正后,各边再一次按正弦定律算得β、γ角,即为平差后角值、a角不加改正,仍用原测角值④ 两垂线间距a和a1除直接丈量外,还须用余弦定理计算其长度进行校核二者之差不超过2mm计算式如下:a2=b2+c2-2bc·cosa a12=b12+c12-2b1c1·cosa1 以上计算过程为井上三角形的平差(角度、边长)根据平差后的边长、角度通过β方向推算方位角及两垂线的坐标、井下三角形的平差(角度、边长)与井上的方法一样,最后推算出洞内控制点A1、D1的方位角及坐标,从而完成洞内定向任务3)根据竖井联系三角形测设出的洞内控制点指导正线隧道施工、待正线掘进约有100m左右时再作一次竖井联系三角形测量同时在洞内测设(布置)洞内控制闭合导线已满足施工测量精度要求。
若隧道较长(大于500m、竖井至贯通面的距离)时需辅助其它方法(钻孔投点、陀螺定向)进行测设已提高洞内控制导线点的精度5.2 高程控制测量地面高程控制网应是在城市二等水准点下布设的精密水准网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详见表2:表2 精密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水准仪的型号B20Ⅱ每公里高差全中误差(mm)4视线长度(m)60路线长度(km)前后视较差(m)1.0水准仪的型号DS1前后视累积差(m)3.0标尺类型因瓦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0.5观测次数与已知点联测往返各一次基辅分划读数较差(mm)0.5附合或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