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编码码理论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与发展文化研究论文.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2658151
  • 上传时间:2022-06-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编码码理论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与发展_文化研究论文    论文 摘要:在同一语言系统中,传播过程是一个“编码——解码”的过程,即从意义到符号,再从符号到意义的二度转换如果身处不同的语言系统,传、受双方的“编码——解码”过程就无法实现身处不同语言系统的传、受双方必须通过“翻译者”这一中介才能完成传播过程.但由于中介的存在,传播过程被延长为两个“编码——解码”过程,即“(传播者)编码——解码(翻译者)编码——(受传者)解码”在第一个“编码——解码”过程中,意义先被传播者编码,再被翻译者解码;在第二个“编码——解码”过程中,翻译者将解码来的意义重新编码,传播给受传者,这就是翻译中的“二度编码”理论翻译者扮演双重角色,既是第一个传播过程的受传者,又是第二个传播过程的传播者   论文关键词:编码解码龙二度编码   人是能够创造符号并使用符号进行交流与传播的动物对“符号”的创造与操纵成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在人类创造的各种符号中,语言占据最重要的地位,人类绝大多数的交流与传播要仰仗“语言”这一符号以及“文字”这一符号来进行   一、“编码——解码”理论在跨文化传播中面临考验 汉语中的“龙”与 英语 中的“dragon”原本在各自的语言系统中被赋予不同的涵义,但早期的翻译者在二度编码时将二者联系起来.导致了“二度编码”对原初意义的背离。

      又由于“龙”在 中国 有着特殊的内涵,是国家形象的标识之一二度编码”后的“dragon”无法承载这一内涵,造成了英语世界对中国形象的误读因此,有专家建议不再以“龙”作为中国国家形象标志.原因是“dragon”作为中国形象标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导致误读甚至别有用心的歪曲   沃尔特·李普曼在其名著《公众舆论》中提到,“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置身于庞杂喧闹的外部世界,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早已为我们定义好的自己的文化,而我们也倾向于按照我们的文化所给定的、我们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   西方不可能按照东方文化来理解中国“龙”.而只会按照他们的文化、世俗、宗教所塑造的刻板印象来理解在西方文化中,由于早期翻译者的二度编码有误,中文符号“龙”与 英文 符号“dragon”被画上了等号西方对“dragon”的印象来自他们的文化与宗教,在对西方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圣经·新约》中,“dragon”的形象是这样的:“天上又现出异象来:有一条大红龙(agiganticfieryreddragon),七头十角;七头上戴着七个冠冕它的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龙(dragon)就站在那将要生产的妇人面前,等她生产之后.要吞吃她的孩子”在“龙”与“dragon”被翻译者画上等号之前,西方人对“drag-on”的解读并非对中国“龙”的解读.他们的头脑里没有“龙”的概念。

      而当翻译者将“龙”与“dragon”互译之后,西方人对“龙”的概念产生了,那就是“dragon”,也就是《圣经》中的魔兽在同一语言系统中,意义经过传者和受者的编码——解码之后,不会产生很大的偏差而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中,由于增加了两种语言的翻译过程,编码——解码理论面临着严峻考验中国人在虚构了一种由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等元素构成的灵物之后,将其当做自己的祖先,并创造了一个中文符号“龙”来指称这种虚构灵物,这是编码当受传者与传播者处于同一文化语境中时,受传者接触到中文符号“龙”,会将其解码为“中国人虚构的由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等元素构成的灵物”当受传者与传播者处于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时,传播者想要传播“由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等元素构成的灵物”,受传者却理解为“《圣经》中的魔兽”,传播者编的符码是“龙”.受传者解的符码是“dragon”编码——解码过程出现断裂.这种断裂造成“龙”被妖魔化为《圣经》中的魔兽   二、翻译中的二度编码理论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焦点在于被早期翻译者画上等号的两个符号“龙”和“dragon”,其所指涉的对象并不相同,由此造成东西方对符号的解释出现很大的差距。

      美国符号学先驱皮尔士认为.“构成符号的要素有三:一是代表事务的符号(形式),二是被符号指涉的对象(指称),三是对符号的解释(意义)中文符号“龙”的指涉对象是中华文化中独有的一种虚构生物,并象征中华民族,具有图腾功能英文符号“dragon”的指涉对象是《圣经》中的一头魔兽,因其具有对邪恶势力的象征功能,常常成为电影、漫画中被斩杀的对象中文符号“龙”和英文符号“dragon”形式不同,指称不同.意义更是南辕北辙把二者画上等号完全是早期翻译者的拉郎配   根据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意义生产依靠于诠释的实践,而诠释又靠我们积极使用符码——编码将事物编入符码——以及靠另一端的人们对意义进行翻译或解码来维持在跨文化传播中,由于符号之间需要翻译,原先由“编码——解码”构成的传播过程被扩展为由“二度编码”,即“(传播者)编码——解码(翻译者)编码——(受传者)锯码”构成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传播链条延长,另一端的人们对意义的解码有可能因“二度编码”的介入而产生误读,比如中文符号“龙”经过二度编码变为“dragon”,就会被受传者解码为《圣经》中的魔兽   赵心树、李聪认为:“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外文符号、中文符号、指称对象这三者之间存在一个‘唯一正确’的组合,这个组合可以也只能从字典里找到。

      由于“龙”在字典里是“dragon”,于是“龙舟”成了“dragonboat”,“小龙女”成了“littledragongirl”,“龙的传人”成了“descen—dantsofthedragon”,但由于“dragon”还有“魔鬼”和“悍妇、泼妇”的意思,于是“龙舟”经过二度编码变为“dragonboat”,受传者解码后的意义成了“魔鬼船”.“小龙女”经过“littledragongirl”其意义被解码成了“小泼妇”,“龙的传人”成了“魔鬼的子孙”由于中文符号“龙”和英文符号“dragon”的指称对象不同,在跨文化传播中,“龙”和“龙的传人”被彻底误解   “二度编码”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存在为我们解决“龙”的英译名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那就是从“二度编码”人手上海外国语大学吴友福教授的“弃龙”,其实并不是要抛弃中文符号“龙”,也不是要抛弃中文符号“龙”的指称对象,更不是要抛弃中文符号“龙”的深层象征意义——中华民族的图腾,而是要抛弃中文符号“龙”在西方世界引起的形象联想笔者以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符号形式与符号指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改变“龙”与《圣经》中的魔兽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同一文化圈中.改变符号形式与符号指称之间对应关系的难度很大.比如硬性规定将中文符号“龙”与“狮”之间的指称对象互换,看到中文符号“龙”,我们需要联想到“一种勇猛的四足动物”,看到汉字“狮”,我们需要联想到“一种具有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的虚构灵物”.这种改变成本太大且没有必要。

      而在跨文化传播中,符号形式与符号指称之间的对应关系比较容易改变,原因在于跨文化传播多出了一个“二度编码”过程要改变中文符号“龙”与“《圣经》中的魔兽”之间的对应关系,只需在“二度编码”时切断两种符号形式“龙”与“dragon”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再造一种新的符号形式来指称“具有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的虚构灵物”就可以了   三、“二度编码”理论的应用   针对“弃龙”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黄佶呼吁要“为龙正英名”.弃用错误翻译“Dragon”,并认为这是避免 中国 “龙”受到误解的根本之道笔者认同这一观点.“为龙正英名”是切断中文符号“龙”与西方世界“恶魔”形象对应关系的成本最小的途径   《人民日报》等媒体提供备选的“龙”的英译名有三种,一是“龙”的汉语拼音“long”.二是华东师范大学黄估副教授提出的“loong”,三是由“lion”衍生的“liong”   从符号学角度看,这三个备选 英文 符号哪一个更适合与中文符号“龙”对译呢?依据感觉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符号分为听觉符号和视觉符号两大类德国人类学家利普斯认为,“最简单的交际媒介当然是语言.传播消息的其他听觉方法是由语言 发展 出来的。

      与听觉方法相对照的是传播消息的视觉方法,它的发展导致了文字的发明笔者认为,语言作为一套关系化的符号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表现为言语(说话)或文字(书写)由于言语是听觉符号,文字是视觉符号,所以语言是一种视听兼备的符号系统   汉语是一套符号系统,汉语“龙”的语音“long”是听觉符号,其书写“横、撇、右弯钩、撇、点”是视觉符号同样, 英语 也是视听兼备的,“龙”的几个备选英译名都包含了听觉符号元素(读音)和视觉符号元素(拼写)比如“long”的听觉符号元素为“1313”.视觉符号元素为字母组合“1-o—n—g”;“toong”的听觉符号元素为“lu:D”,视觉符号元素为字母组合“1-o一0一n—g”;“li—ong”的听觉符号为“laiarj”.视觉符号为字母组合“l—i一0一n—g”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long”是中文符号“龙”的汉语拼音,将二者进行对译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但在跨文化传播中,“long”是英语中本来就存在一个语言符号,其发音更接近汉字“狼”的读音,这个符号在英语中有自己的指称对象——“距离的长远或时间的长久”,受传者接触到符号“long”.第一反应会将其解读为“距离或时间的长度”,“龙的传人”(descendantsofthelong)则变成了“长长的后代”。

        与“long”相比,黄估提出的“loong”已经有使用的先例,比如“李小龙”的英文名字为“LeeSiuloong”英语中没有“loong”这个符号,将“龙”翻译为“loong”可以避免跨文化受传者对母语符号(比如“dragon”和“long”)固有的指称对象的联想跨文化传播者可以通过为新符号“loong”注入新的意义来改变“龙”的国际形象,但新符号“loong”与英语中也已存在的1日符号“loon”在视觉上较为接近.在听觉上如出一辙从视觉上看,跨文化受传者极易将“loong”联想为“loon+g”.而“loon”在英语中是“傻子、疯子”的意思从听觉上看,“lu:r3”与“lu:n”几乎无法分辨,接近汉字“轮”的发音descendantsoftheloong”(龙的传人)听起来成了“descendantsoftheloon”(傻子的后代)“liong”在英语中也不存在,但因其在视觉上与符号“lion”接近,可引导受传者将“liong”联想为“lion+g”而“lion”在英语中是“狮子”的意思,指称对象是“一种勇猛而尊贵的动物”,其延伸义还有“勇猛的人、强大的国家”在听觉上,中国 科学 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刘庭凯认为“liong”上承古音.在闽南话中“龙”的发音为古音“liong”。

      闽南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其中保留了很多汉字的古音.“龙”就是其中一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