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优质教案+导学案(含答案).doc
7页第14课 明朝的统治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2.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2.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2.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另一版本的朱洪武图像)朱元璋家境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时,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倒一座寺庙做和尚,元末农民起义后,他被迫投奔了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明朝明朝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2、 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1.(多媒体出示元末农民起义示意图)学生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答案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教师讲述交通工具革新的原因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目标导学二 朱元璋强化皇权(一)原因1.教师简要介绍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背景多媒体链接胡惟庸、蓝玉案的故事)2.提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学生回答: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二)措施1.(多媒体出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分组(中央、地方、军事、特务)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3)军事组: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4)特务组:把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2.教师总结结果: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目标导学三 科举考试和经济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举子看榜图)解读史料材料一: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2.(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取士兴起的目的)根据教材会带八股取士的目的答案提示:加强思想控制3.(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文的考试范围)学生回答八股取士的考试范围答案提示:工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4.(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分组讨论八股取的影响:答案提示: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5.(多媒体出示各种引进的农作物,让学生识别)教师简短的介绍一下明朝经济的发展(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三、课堂总结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这些措施的确达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治的目的但不少措施如特务机构、八股取士等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现在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❸板书设计➷❹教学反思➷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理下了危机,由此可见,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要启发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导学案【学教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及图片分析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和特点,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素养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朝改革科举制的影响八股取士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形式僵化,过于死板,对中国的思想、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起到了巨大的阻碍作用培养辩证看问题的能力3.通过明朝与西方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思想文化、对外部世界的态度等方面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从明朝起,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认识到必须顺应民主、自由与开放的潮流培养胸怀天下的爱国情怀和放眼全球的世界眼光教学重难点】重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科举制的变化难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特点;八股取士的影响明朝与西方的对比及启示一、自主学习:初读教材、勾划要点、完成填空明朝建立建立者 时间 都城 朱元璋强化皇权 中央 地方 表现 表现 明朝经济发展状况农业 手工业棉织业 丝织业 制瓷业 商业全国性商贸城市: 商帮 二、课堂探究题探究近代科学的创始人现代科学之父有力证明了新天文学说一:分组,从中央、地方、军事、特务等方面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和影响,并设计思维导图或列表。
措施影响中央地方军事特务探究二:合作探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辩证分析八股取士的影响材料一: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清 廖燕《明太祖论》材料二: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这的确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 三、练习巩固1. 宋相被誉为“百官之长”,辅佐皇帝治理国政中国古代设丞相与废丞相的皇帝分别是( ) A.秦始皇 明太祖 B.秦始皇 明成祖 C.秦始皇 隋文帝 D.秦始皇 唐太宗2. 下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关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学习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再补充一项(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1废丞相,权分六部2设内阁大学士3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建立行省制度 C.设立军机处 D.设厂卫特务机构3.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
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4.明代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当时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中国当时此类青花瓷的生产中心是( )A.四川成都 B.河南洛阳 C.江西景德镇 D.山西大同5.如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 )A.大臣决策权的变化B.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C.内阁制度完全成熟 D.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6. 明朝时,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哪座城市成为丝织业中心( )A.苏州 B.广州 C.南京 D.杭州7. 如图所示,哪一个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 A.图一 B.图二 C.图三 D.都不是8. 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 )A.专制统治的加强 B.特务统治的强化 C.经济控制的嘉庆 D.思想控制的加强9. 《明太祖实录》: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效率 B.造福子孙 C.加强皇权 D.限制大臣1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材料二: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淩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1)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朱元璋订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2) 强化皇权的措施有什么影响?参考答案:一、 自主学习明朝建立建立者朱元璋时间1368年都城应天府朱元璋强化皇权全面改革官制中央废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分散兵权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建立厂卫特务机构表现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改革科举制度表现限定考试内容:“四书”“五经”规定行文格式:八股文明朝经济发展状况农业引进高产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手工业棉织业由南方推广到北方丝织业苏州是丝织业中心制瓷业景德镇是制瓷中心(青花瓷)商业全国性商贸城市:北京南京商帮晋商、徽商二、探究一: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加强了君主专制探究二:岳飞不能被称为民族英雄因为民族英雄应是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同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而女真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是满族的前身,宋金之战是兄弟之战民族间的战争只有正义与非正义之说,没有侵略与被侵略之说探究三:对北宋来说——宋金议和是南宋以屈辱的条件换来的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来看——双方和议以后,形成南北对峙局面,有利于和平局面的出现,和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民族交融三、练习巩固1.A 2.D 3.C 4.C 5.D 6.A 7.C 8.A 9.C10. (1) 官员权力的分散与制衡,皇权高度集中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2) 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