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条文说明.doc
27页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条文说明1 总则 本规范是全国通用的洁净厂房设计的国家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工业企业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洁净 厂房设计由于各类工业企业的洁净厂房内生产的产品及其生产工艺各不相同,它们对生产环境控 制会有一些特殊要求,本规范不可能将这些要求逐一地进行规定,因此各行业可依据本规范,按各 自的特点制定必要的本行业的标准、规定,以利于准确、完整地执行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3 空气洁净度等级 本规范修订过程中,涉及洁净技术的各有关单位、科技人员和专家们都强烈希望“规范应与国际接轨” ,为此,本规范修订稿的第 3 章“空气洁净度等级”拟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ISO 14644-1——“洁净室 及相关被控环境——第一部分,空气洁净度的分级”,现将该标准中的有关部分摘录如下: 3.2 等级级别 空气中悬浮粒子洁净度以等级序数 N 命名每一被考虑的粒径 D 的最大允许粒子浓度按下式确定:表 1 列出的空气中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及其相应的大于或等于被考虑的粒径的粒子浓度在有争议 的情形下,从公式(1)得出的浓度 Cn 可作为标准值3.3 命名2对洁净室或洁净区空气悬浮粒子洁净度的命名应包括: a 等级级别,以“ISO ClassN”表示; b 分级时占用状态; c 由分级公式(1)确定的,被考虑的粒径(含多种尺寸)及相应浓度,被考虑的各粒径在 0.1~5μm 范围内。
如进行一个以上被考虑粒径的测量时,其较大的粒径(如 D2)至少 1.5 倍于下一较小粒径(如 D1) 即: D2≥1.5D1” 4 总体设计 4.1 洁净厂房位置选择和总平面布置 4.1.1 洁净厂房与其它工业厂房的区别在于洁净厂房内的生产工艺有空气洁净度要求因此,设有 洁净厂房的工厂厂址宜选在大气含尘浓度较低的地区,如农村、城市远郊、水域之滨等,不宜选择 在气候干旱、多风沙地区或有严重空气污染的城市工业区 根据国内外测试资料,农村空气污染程度较低,其含尘浓度一般只相当于城市含尘浓度的几分之一, 甚至低一个数量级而城市工业区的含尘浓度又远高于城市市区及市郊不同地区含尘浓度也不同, 如表 1~表 3 所示不同季节的含尘浓度也不相同,表 4 所列是天津市某地段不同季节室外含尘浓 度的实测值从表 1、表 2 中可以看出,各地区、场所大气环境质量差别较大,若在环境质量较差的地区建厂, 设计中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确保洁净厂房的技术要求34.1.2 洁净厂房内当布置有精密设备和精密仪表,若它们有防微振要求时,为解决防微振问题,在 厂址选择或已建工厂内的洁净厂房场地选择过程中,需要对周围振源的振动影响作出评价,以确定 该厂址或场地是否适宜建设。
周围振源对精密设备、精密仪器仪表的振动影响,是若干单个振源振动的叠加结果这种叠加,目 前还没有系统的参考数据及实用的计算方法因此,应立足于实测过去有的工厂,由于建厂前没 有对周围各类振源的振动影响进行实测,建成后发现对精密设备、精密仪器仪表影响很大,有的甚 至难以工作,给生产、试验带来很大困难,这说明实测振源振动影响是非常必要的44.1.3 本条规定仍以规范编制组的科研成果报告《环境尘源影响范围研究》为依据根据上述报告, 道路灰尘“严重污染区”位于道路下风侧 50m 范围之内,100m 以外为“轻污染区”洁净厂房最好离 开车辆频繁的干道 100m 以外,但考虑到厂区总平面布置的可能性以及厂区围墙或厂内路沿绿化的 阻尘作用等因素,本条规定洁净厂房与车辆频繁的干道之间的距离宜大于 50m 4.1.6 绿化有良好的吸尘、阻尘作用洁净厂房周围场地绿化应以种植草坪为主,小灌木为辅,不 宜种植观赏花卉及高大乔木因为观赏花卉多为季节性一年生植物,需经常翻土、播种、移植,从 而破坏植被,使尘土飞扬;而高大乔木树冠覆盖面积大,其下部难以植被,亦易产生扬尘 洁净厂房外围宜种植枝叶茂盛的常绿树种洁净厂房周围绿化树种应选用不产生花絮、绒毛、粉尘 等对大气有不良影响的树种。
4.2 工艺平面布置和设计综合协调 4.2.2 随生产工艺的不同,洁净厂房内常有多种气体、液体供应管道,如氢、氧、氮、氩、压缩空 气和纯水、上水等管道,以及电气管线、净化空调系统的送回风管和局部排风管等,管线交叉复杂 因此,在进行管线综合布置时,必须在平面和标高上密切配合,综合考虑,才能做到安装、调试、 清扫、使用和维修的方便及整齐美观 对国内已建成的洁净厂房调研中了解到为布置各种管道和高效过滤器等,一般均设置了技术夹层或 技术夹道,大多使用效果良好,但有的新建工程把技术夹层设计得过高是不经济的改建工程由于 空间较小,管线布置比较紧凑,但布置得合理,效果也是不错的因此,在进行管线综合布置设计 和确定技术夹层层高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做到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 4.2.3 随着工艺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改进,近年来洁净厂房建设中大都采用 大开间,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洁净厂房内除去考虑生产安全性需增设隔断外,一般不设隔断因此,本次规范修订中仅作两款的 规定 4.3 人员净化和物料净化 4.3.1、4.3.2 人员与物料进入洁净室会把外部污染物带入室内,特别是人员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污 染源,不同衣着、不同动作时人体产尘量见表 5,从表中数据可见身着普通服装的人走动时的产尘 量可达约(≥0.5μm)近 300×104pc/min·P。
国外有关资料报导,洁净室中的灰尘来源分析见表 6,来源于人员因素的占 35%对洁净室空气抽样分析也发现,主要的污染物有人的皮肤微屑、衣 服织物的纤维与室外大气中同样性质的微粒由此可见,要获得生产环境所需要的空气洁净度,人 员与物料的净化是十分必要的 雨具存放、换鞋、管理、存外衣、更洁净工作服是人员净化用室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员净化必 须的生活用室及其它用室应视车间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车间规模及工艺特征等具体情况,根据 实际需要设置例如:车间规模较大、人员集中或工艺为暗室操作的洁净室应设必要的休息室54.3.3 1 净鞋的目的在于保护人员净化用室入口处不致受到严重污染国内多数洁净厂房人员入口前设有 擦鞋、水洗净鞋、粘鞋垫、换鞋、套鞋等净鞋措施 为了保护人员净化用室的清洁,最彻底的办法是在更衣前将外出鞋脱去,换上清洁鞋或鞋套现有 洁净厂房工作人员都执行更衣前换鞋的制度,其中不少洁净厂房对换鞋方式作了周密考虑,换鞋设 施的布置考虑了外出鞋与清洁鞋接触的地面有明确的区分,避免了清洁鞋被外出鞋污染,例如跨越 鞋柜式换鞋,清洁平台上换鞋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2 外出服在家庭生活及户外活动中积有大量微尘和不洁物,服装本身也会散发纤维屑,更衣室将外 出服及随身携带的其它物品存放于专用的存衣柜内,避免外出服污染洁净工作服。
关于衣柜的数量,考虑到国内洁净厂房当前的管理方式和习惯,外出服一般由个人闭锁使用,按在 册人数每人一柜计算是必要的;洁净工作服柜一般也可按每人一柜设计,但也有集中将洁净工作服 存放于洁净柜中的,置于洁净柜中更为理想,条文中按置于洁净柜中规定 3 手是交叉污染的媒介,人员在接触工作服之前洗手十分必要操作中直接用手接触洁净零件、材 料的人员可以戴洁净手套或在洁净室内洗手 洗净的手不可用普通毛巾擦抹,因为普通毛巾易产生纤维尘,最好的办法是热风吹干,电热自动烘 手器就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考虑到进入洁净室的人员,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人净程序,每道程序耗费的时间必须加以 控制因此,对于每个设备使用人数,在参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中有关规定的基础 上,根据洁净厂房上述使用特点,适当提高了标准 4 洁净区内设置厕所不仅容易使洁净室受到污染,还会影响洁净区的压力控制条文中规定洁净区 内不宜设厕所 人员净化用室内的厕所应设在盥洗室之前,厕所设前室作为缓冲,前室还应放置供人员入厕穿用的 套鞋65 工业洁净室设置空气吹淋室的理由是: 1)在一定风速、一定吹淋时间的条件下,空气吹淋室对清除人员身上的灰尘有明显效果。
规范编制组关于“吹淋室效果的测定”科研成果,对于经吹淋与不经吹淋两种情况的人员散尘量作了 大量的测试对比结果表明吹淋室的吹淋效果,对于大于等于 0.5μm 的尘粒约为 10%~30%, 对于大于等于 5μm 的尘粒约为 15%~35% 2)吹淋室具有气闸的作用,能防止外部空气进入洁净室,并使洁净室维持正压状态 3)吹淋室除了有一定净化效果外,它作为人员进入洁净区的一个分界,还具有警示性的心理作用, 有利于规范洁净室人员在洁净室内的活动 4)国内洁净厂房的现状是:在统计的 38 个洁净厂房中,约 80%设有空气吹淋室 关于吹淋室的使用人数,主要取决于每人吹淋所需时间和上班前人净的总时间参考计算方法:假定 洁净室自净时间为 30min,换鞋、更衣占去 10min,上班人员总吹淋时间为 20min设每人吹淋 30s,另加准备时间 10s,则一个单人吹淋室可供 30 人使用 当最大班使用人数超过 30 人时,可将 2 个或多个单人吹淋室并联布置 垂直层流洁净室由于自净能力强,无紊流影响,人员散尘能迅速被回风带走而不致污染产品,鉴于 这种有利条件,也可不设吹淋室而改设气闸室 吹淋室旁设通道,可使下班人员和卫生清扫或检修人员的进出不必通过吹淋室,起到保护吹淋设备 的作用,同时也方便检修期间设备、工具等进出。
4.3.4 人员净化应当循序渐进,有一个合理的程序,在净化过程中,避免已清洁部分被脏的部分所 污染根据目前国内洁净厂房常用的人员净化程序,本规范提出了一次更衣(盥洗前存外衣)、一次 吹淋的人净程序 4.3.5 关于人净用室建筑面积控制指标,主要是参考了有关资料提出的面积指标和部分洁净厂房实 际采用的指标,进行统计后得出的原规范提出的人净用室面积可控制在 5~6m2/P 之内规范修 编组通过对主要人员净化用室、设施在几种柱网不同面积房间内进行设备的排列布置所推算出的面 积指标,其上下值大致与上述资料分析所得出的指标相接近但根据近年实践发现原规范面积指标 偏大,本次修订规范改为 2~4m2/P 计算当人员较多时,面积指标采用下限;人员较少时,面积 指标采用上限 国内现有的洁净厂房,一些洁净工作服更衣室够不上空气洁净度等级,也没有为工作服配带洁净送 风的衣柜;还有一些洁净厂房虽然没有对洁净工作服更衣室提出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但室内采用 空气高效过滤送风系统,或将洁净室内的净化空气部分地引入更衣室本次规范修订时对洁净工作 服更衣室的空气洁净度等级提出了“宜低于相邻洁净区 1~2 级”的要求 4.3.6 鉴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本次修订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洁净工作服洗涤室的室内空气洁净度 等级不宜低于 8 级。
4.4 噪声控制 4.4.1 洁净室的噪声一般不算高,但调查数据差异较大,相差近 10dB(A)国内关于噪声对健康影 响的研究表明,低于 80dB(A)的一般工业噪声,对健康的影响不太大因此,洁净室噪声标准的制 订主要考虑噪声的烦恼效应、语言通讯干扰和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国外洁净室噪声标准的研究工作开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1966 年制定的美国联邦标准 209a 和 1974 修订的 209b 规定:“洁净室的噪声控制在可能进行必要的通话,满足操作或产品的要求,并使 人员保持在舒适和安全的范围内” 在 ISO/DIS14644-4 标准(草案)中规定:“应依据洁净室内人的舒适和安全要求及环境(如其它设备)的 背景声压级来选择适宜的声压级洁净室的声压级范围为 40~65dB(A)” 从收集的国内外洁净室噪声标准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洁净室的噪声标准一般均严于保护健康的标 准在洁净室的环境下,噪声条件主要在于保障正常操作运行,满足必要的谈话联系,提供舒适的 工作环境绝大多数标准给出的允许值在 65~70dB(A)范围,医疗行业则更低现行的大多数标准 均以 A 声压级作为评价指标,也有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