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500强的调查分析报告.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227613650
  • 上传时间:2021-12-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500强的比较尽管中国工业500强中的个别企业如纺织品、服装、家用电器等行业的企业的海外销售比例较大对外投资也在逐步展开,但规模和比例都相当小,尚难以形成气候根据有关资料,中国全部大型企业的出口仅占全国出日总额的40%左右,即600亿美元左右而工业500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其出口肯定要远远小于这一数字又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截至1998年,中国共批准海外投资企业2396家,累计中方投资25.84亿美元如此小的投资规模,即便全部算到中国工业500强头上,也是微不足道的,与世界500强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国际竞争力低下可以说是中国工业500强与世界500强的最大差距一.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500强的差距分析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500强比较有四点明显的差距:(一)规模小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500强的最表面化的差距是规模大小1998年中国企业5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折算成美元为711.56百万美元,销售收入平均值为398.12百万美元,分别仅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规模的0.88%和1.74%。

      1998年中国最大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为6113.06百万美元,仅相当同年世界500强最小企业销售收入8902.00百万美元的68.7% 即使以中国企业100强同世界500强比较,差距也仍然是显著的1998年中国企业1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折算成美元为1948.06百万美元,销售收入平均值为1089.14百万美元,分别仅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规模的2.44%和4.75%  (二)效率低同世界50O强相比,中国企业500强效率明显偏低1998年,中国工业企业500强的平均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和人均收入分别为2.78、1366.14美元/人和27456.26美元/人,而当年世界500强的同类指标分别为11.29、11093.9美元/人和288855.4美元/人,前者分别仅相当于后者的24.62%、12.31%和9.51%中国企业100强与世界500强在效率上的差距尽管有所缩小,但也没有多大的好转1998年,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和人均收入分别为2.98、1952.12美元/人和36671.42美元/人,也分别仅相当于后者的26.40%、17.60%和12.70%三)创新能力弱。

      创新能力关系企业成败,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世界500强对创新能力的重视和创新的实力从其研究与开发(R&D)的投入也可见一斑据不完全统计,世界500强的R&D费用占全球R&D费用的65%以上,并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1997年全球大企业R&D投资前10名,总计投资达433亿英镑从趋势上看,500强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正逐年上升,一般在5%一10%之间中国全国科技经费筹集额1998年为1289.8亿元,全国科技经费支出额为1128.5亿元,国家财政科技拨款466.5亿元,R&D经费551.1亿元, 1998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比1997年实际增长7.5%,略低于GDP7.8%的增长速度R&D经费支出实际增长速度为10.1%,高于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反映出研究与发展经费所占比重的增加(见图1)国家财政科技拨款比上年增长了14.08%,其中地方政府科技拨款增长了11.11%,反映出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科技进步的重视程度在逐步增强企业R&D投入近几年来也有明显的上升但与世界500强相比,中国工业企业500强的技术设备落后、技术开发能力低、R&D投入明显不足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都在1.38%以下,这与世界500强5%一10%的水平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并且,与世界500强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趋势相反,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由1990年的1.38%下降为1996年的1.10%,近年来虽有所好转,但仍然没有达到1990年的水平图1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费用来源(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技术指标》1998)  对于中国工业500强来说,情况可能要好于一般大中型工业企业,而且,近年来一些国知名的大型工业企业也开始重视技术创新,下大力气进行技术开发,自筹R&D资金的比例不断上升但是,技术水平低技术开发投入少和技术创新能力低的现象仍然相当严重 (四)国际竞争力普遍低下纵观世界500强,除了极少数不可贸易部门的企业外,一般企业的国际经济依存度都很高,国际竞争力都很强这些企业一般都是跨国公司:世界性的投资、世界性的生产和世界性的销售在这方面,世界上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是其突出代表以1995为例当年这100家大公司的海外资产总额达1.7万亿美元,与1993年相比增长了30%,同期海外资产占其公司总资产的比重从34%上升到51 %这100家大公司的海外销售总额达2万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了26%,占公司总销售额的比重从43%上升到48%。

      这100家大公司的海外雇员总数达580万人,比1993年增长了4%,而同期这100家公司的雇员总数却下降了4%,最终海外雇员占雇员总数的比例达到了48% 3.集体经济作为一种封闭的产权制度,已经越来越越无法适应大型企业的发展如表8和图2所示,在中国工业500强中,集体企业(包括集体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有25家,占5.0%,这类大企业的发展主要受其封闭的产权制度的影响我国大多数集体企业的产权属于一次性博弈制度,即企业职工同集体企业财产之间的关系是一次性固定下来的,不受企业职工流入和流出的影响这种封闭性的产权制度,给职工进入或退出企业的行为造成障碍,不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提高 4.股份具有便利筹资、分散风险,稳定经营和提高效率等功能,是最适宜于大型企业发展的一种形式,但这种企业形式在中国的运用时间短,且很不普与如表8和图2所示,在中国工业500强中,股份(包括一般股份、港澳台资股份和外资股份)只有56家,比重只有11.2%股份这一最适宜大型企业发展的企业形式所占比例太低,也是限制中国工业500强发展的重要原因三)企业外生性扩困难美国著名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施蒂格勒曾经指出,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无一不是通过兼并联合发展起来的。

      这句话说明了兼并联合在大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扩的过程中,单单靠自身的积累成长是非常缓慢的,必须借助于兼并联合这一外生性扩形式近代以来已经相继发生了5次企业兼并的浪潮,每次兼并浪潮都产生一些巨型公司在近年来新的兼井浪潮中,就出现了诸如戴姆勒一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合并而成的戴姆勒一克莱斯勒公司、BP公司和阿莫科公司合并而成的BP阿莫科公司、波音公司和麦道合并而成的波音公司东京银行和三菱银行合并而成的东京一三菱银行等“庞然大物”这些公司通过兼并联合,不仅扩大了经营规模,而且实现了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提高了效率和竞争力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的企业分属于不同的条条块块一方面,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对资源和市场进行条块分割,导致企业规模偏小、结构同构,有竞争力的巨型企业难以脱颖而出;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地方和部门利益的掣时,企业难以通过跨地区跨部门的兼并联合来实现规模扩和资源优化配置根据统计,中国地区间产业同构现象严重1995年,塑料、化肥、钢铁、卷烟等,全国有29个省市区生产;化纤有28个省市区生产;电视机有27个省市区生产;自行车、洗衣机有23个省市区生产;电冰箱有19个省市区生产。

      有22个省市区把汽车作为支柱产业,有16个省市区将机械作为支柱产业;有16个省市区把化工工业作为支柱产业,有24个省市区把电子作为支柱产业,有14个省市区把冶金作为支柱产业据国家计委测算,目前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为93.5%,西部与中部地区工业结构的相似系数为97.9%  (四)贸易政策过度保护建国以来,中国对国产业长期实行高贸易保护政策,以防止国外竞争对手对国企业的冲击这种高贸易保护政策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以来有所改变,但中国目前所奉行仍然是保护性的贸易政策这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仍然存在较高水平的关税目前中国的平均关税水平仍然高达15%其中农产品为21.2%,工业制成品为19.2%其中,对汽车产品的进口关税居然高达80一100%二是存在名目繁多、透明度很低的非夫税壁垒中国有近1/3的迸口商品都设有非关税壁垒其中,涉与面最大的是进口许可证,超过18%,第二大类是国家垄断贸易,占11%,而国家专营和进口招标均占7%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目的本来是想尽快培养国企业的竞争力,以便在取消贸易保护后有能力同国外竞争对手抗衡但是,从实践来看,这一目的并没有达到贸易保护并没有提高国企业的竞争力,反而妨碍了包括工业500强在的国企业的发展。

        贸易保护政策损害中国企业发展的最典型的例于是汽车产业高度的贸易保护政策导致了汽车产品的高额利润,诱致全国各地纷纷上汽车项目由于资源的限制,各地的汽车生产厂规模普遍偏小,成本居高不下但是,在各地的地方保护下,这些企业根本无淘汰和破产之忧,甚至还会产生高额利润各地对市场和资源的分割导致国汽车厂无法通过优胜劣汰来实现规模的迅速扩和国际竞争力的培养可以断定,只要贸易保护政策继续下去,国汽车产业就很难实现优胜劣汰,也就无法产生世界级的汽车公司.三.中国企业追赶世界500强的对策探讨随着’99《财富》全球论坛会议的召开,中国国出现了一股追赶世界500强和加入世界500强的热潮这种热情可以理解,也是一件好事但是,除了热情还需要冷静和实干一)在中国工业500强追赶世界500强进入世界500强的问题上,应该坚持以下指导思想: 1.循序渐进首先应该明确,由于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我们不能指望国企业包括工业500强在在一夜之间就能赶上世界500强,也不能指望在世界500强短期就会出现一大批中国企业的名字这都是不现实的中国工业500强要真正赶上世界500强,其中的部分企业要进入世界500强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2.“求强”重于“求大”追赶世界500强,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扩大规模上固然企业的规模也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企业效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我们必须把企业规模的扩大建立在效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上 3.防止“归大堆”追赶世界500强需要企业间的兼并联合,在企业兼并联合的过程中,必要的行政手段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同世界500强攀比规模,就通过行政命令把各个分散的企业强制“归大堆”,不能“一合了之”4.正确处理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关系国一些企业为了迅速扩大规模,选择了多元化经营的路于当然,适当的多无化经营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头,不能太分散,必须要确保核心业务为适应当代技术创新一日千里的需要,企业经营已经进入了专业化时代90年代以来,国外大企业纷纷走拆分和专业化的道路,以收拢牵头,保持在核心业务上的领先地位在这种历史潮流面前,我们的国企业不能背道而驰  (二)尽快建立合理的企业产权制度既然产权问题成为束缚中国工业500强发展的关键,那么,要使这些企业尽快赶上世界500强,就必须进行根本性的产权变革 1.必须切实贯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彻底解除对非国有企业尤其是私人资本的限制,使其迅速发展壮大。

      中国共产党第15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已经把私营经济的地位由“社会主义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