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承德市锦山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11页河北省承德市锦山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时隔四十年后,我国各领域的科学家于2017年开展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2018年9月5日的首期成果报告会指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速度在加快,冰川、冻土、湖泊、植被、高寒农作物等都对此作出了回应,亚洲水塔正在失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科考发现,与青藏高原变暖变湿同步的现象是A. 冰川更加发育 B. 咸水湖逐渐枯萎C. 森林分布上限下移 D. 藏北高原变绿11. 对青藏高原的综合考察能够预警全球A. 洋流流向变化 B. 大气质量变化C. 气候变化 D. 地震活动参考答案:10. D 11. C【10题详解】青藏高原变暖变湿,冰川普遍退缩,A错;咸水湖因冰川融水量增多及气候变湿,不会枯萎,B错;气候变暖,森林分布的上限会上移,不是下移,C错;藏北高原因变暖变湿,水分条件改善,植被覆盖率上升会变绿,D正确11题详解】洋流流向是由盛行风影响的,大气质量是由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大气成份变化;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青藏高原的综合考察主要考查冰川、冻土、湖泊、植被、高寒农作物等变化,可以由这些事物的变化考查青藏高原气候的变化,预警全球气候变化;不能预警全球洋流流向、大气质量、地震活动。
选C正确点睛】青藏高原受变暖变湿的影响,高原植被物候总体表现为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推后,生长期延长,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碳汇呈总体增加态势;增温也改变了农区种植制度,两季作物适宜种植的潜在区域扩大,拓展了农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空间青藏高原气候变暖变湿使生态环境得到整体改善的同时,也引起了冰湖溃决、滑坡与泥石流、湖泊扩张与草场淹没等灾害事件频发,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多层面的影响2. 近年来,该县承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建材、精细化工等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下图为该县相关信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郁南县成为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生产基地,主要优势在于()A. 消费市场广阔B. 水资源丰富C. 矿产资源丰富D. 科学技术水平先进9. 该地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为()①环境质量好 ②能源资源丰富 ③劳动力充足 ④土地成本低A. ①② B. ③④C. ①③ D. ②④10. 产业集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 加剧就业困难,环境压力更大 B. 利于东西协作,实现经济共赢C. 促进资源开发,增加就业机会 D. 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生产利润参考答案:8. C 9. B 10. D试题分析:【8题详解】从题干中信息可知,“高纯硫酸锰是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从图中可以看出,郁南县硫和锰等矿产资源丰富,因此矿产资源丰富是该县成为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生产基地的主要优势。
9题详解】从题干中信息推断,该地工业(干电池生产)发展时间较长,环境质量较差;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能源资源短缺;和逐渐三角洲相比,该地劳动力充足且土地成本较低,因此便于承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10题详解】产业集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生产利润3. “去工业化”后的美国,启动了“再工业化”发展战略再工业化是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回归”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据此完成下题6.下列不属于美国提出“再工业化”背景的是( )A.“去工业化”使制造业大量转移到国外 B.经济增长主要由金融等服务产业来驱动C.国内劳动力成本下降及产业结构演变 D.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趋下降7.近年来,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初见成效下列属于其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A.服装制造业 B.玩具制造业 C.金属制品制造业 D.生物制药业参考答案:6.C 7.D 6.美国是发达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会逐渐的升高不会下降,故C项错误;“去工业化”使制造业大量转移到国外,故A项正确;经济增长主要由金融等服务产业来驱动,故B项正确;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趋下降,故D项正确。
7.服装制造业、玩具制造业均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金属制品制造业属于原料指向型产业;生物制药业属于技术指向型产业;美国技术发达,生物制药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故D项正确考点】工业指向类型,产业结构4. 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热带反气旋强烈发展的特殊形式 B.中心的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 C.台风眼中心的风向与等压线夹角甚小 D.登陆以后势力会锐减 参考答案:D台风是热带气旋发展的特殊形式,台风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台风眼为下沉气流,几乎没有空气的水平运动台风登陆以后由于陆地上摩擦力的增加,风力减小,其势力锐减 5. 区域发展的阶段与主要工业部门搭配正确的是A.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大大增加B.工业化阶段——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C.工业化起步阶段——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加工制造业为主体D.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没有任何工业部门参考答案:C6. 2010年11月4日至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出访印度、印尼、韩国和日本四国,并参加G20汉城峰会以及亚太经合组织横滨峰会这是奥巴马上任两年以来第二次到访亚太地区据此完成3、4题3.与北美洲相比,下列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失的是( )A.极地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4.东亚东部沿海地区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农产品是( )A.水稻、茶叶和蚕丝 B.水稻、小麦和玉米C.小麦、大豆和高粱 D.茶叶、小麦和棉花参考答案:D A7. 读下面地形剖面图,回答图中山脉是A.太行山 B.秦岭 C.天山 D.喜马拉雅山参考答案:B8. 山西省的煤炭市场十分广阔不是因为A.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B.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C.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煤炭的需求量增多D.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高的特点参考答案:D9. 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 C.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零 D.晨昏圈上的地方时一定是6时或18时参考答案:D10. 湟水流域是青海经济中心和工农业生产基地。
引大济湟”是从湟水最大支流大通河,通过引水渠道和隧洞进入湟水流域,将有效缓解湟水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读“引大济湟”工程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13. 每年3~5月份,湟水会出现断流现象,主要是由于A. 降水不足,农业用水量大 B. 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C. 城市和工业需水量大 D. 全球气候变暖,河流蒸发量大14. 引大济湟工程对湟水流域产生的影响,表现在①提高植被的成活率 ②减少干旱、大风等自然灾害,③延长农作物的生长期 ④增加区域聚落的数量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参考答案:13. A 14. B13. 3~5为春季,农业用水量大,A正确;春季,气温回升,冰川融水补给量开始增大;城市和工业需水量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气温最高,河流蒸发量最大14. 引大济湟可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减少干旱、大风等自然灾害,B正确;农作物生长期影响因素是气温,受水分影响不大;不会增加区域聚落数量11. 下列有关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世纪中叶以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亚的转移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B.20世纪60年代,出口加工区在东亚的转移是降低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的典型例证C.日本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廉价劳动力D.由于市场的因素,目前日本企业的投资重点地区在西欧和北美参考答案:A12. 读右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Q地的年降雪日数可能是 A.8天 B.12天 C.9天 D.4天19.造成P地一月等温线向北弯曲的原因是该地 A.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B.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C.降水量少,气温较低 D.有河流流经,气温较高 参考答案:B A13.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图,每个小方格表示实际长宽各100米,图中r表示河流,t表示林地,h表示住宅,f表示水田方格中数字2表示相同的海拔高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南流向东北B. 图中住宅易受到滑坡、泥石流影响C. 该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D. 图中森林覆盖率为8%23. 下列有关该区域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运用GIS,可以监测河水是否淹没到住宅B. 图中海拔高度的测量主要运用RS技术C. 运用GPS可以监测该区域林地的砍伐情况D. 运用数字地球可以对该区域的地理信息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参考答案:22. A 23. D22. 根据图中r表示河流,先连接所有的r方格,在结合图B的地势高低分布,东北侧河流处的海拔为75,而西南侧河流处的海拔为74,故确定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南流向东北。
t表示林地,森林覆盖率超过10%,该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为主,图中住宅位于河流沿岸地区,易受到洪水的威胁23. 运用RS,可以监测河水是否淹没到住宅; 图中海拔高度的测量主要运用GPS技术;运用TS可以监测该区域林地的砍伐情况,运用数字地球可以对该区域的地理信息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14. 下图为某河流中下游地貌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39~40题39.若乙所示剖面图对应甲图中的②线,则可以确定图示河流位于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40.图示河流凸岸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A.日、月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B.海浪的搬运作用C.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D.流水的堆积作用参考答案:39.B 40.D15. 岷江在四川盆地南部汇入长江下图是位于岷江下游的某个小岛,岛上广泛种植烟叶近年来,农民在烟叶收割后补种一季花生(面积远小于烟叶)增加收入完成下列问题21. 推断该地烟叶种植的时令是( )A. 当年春种秋收 B. 当年夏种冬收C. 秋种次年春收 D. 冬种次年夏收22. 花生补种在( )A. 甲 B. 乙C. 丙 D. 丁参考答案:21. C 22. B【2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
花生播种时间为4月底-5月上旬,据材料,农民在烟叶收割后补种一季花生,说明烟叶的收获时间为春季,故C正确2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周期性与区域性甲、丙、丁三地均有可能被河水淹没故错误;而乙地平地面积广阔,且不会被河水淹没故B正确16. 下图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西线工程遇到的最大地形障碍及图示地区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分别是 A. 秦岭山脉、地表崎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