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对财政民生的思考.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狼***
  • 文档编号:217745199
  • 上传时间:2021-12-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50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对财政民生的思考摘要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需要对民生相关概念及其内涵进行研究,需要对国内外财政投入解决民生理论的进展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需要借鉴国外财政投入解决民生问题的好的做法,需要分析中国财政投入解决民生问题的不足以及应该采取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民生问题的进展规律,进一步提高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针对中国面临的民生现实,论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财政支出一定依据民生需求的阶梯性和动态性,不断调整其结构以满足民生需求:适度增加民生财政投入规模,优化民生财政投入结构,提高民生财政投入绩效,构建科学的民生财政体制需要对地方政府的有限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强化支出效益观念和改善民生的意识,合理配置财政资源,从而促进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使老百姓充分享受经济社会进展成果关键词:财政;民生;对策;问题绪论1.1研究背景民生问题,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利益,民生问题是我们国家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重要内容尽管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由于我们国家基础薄,人口多,我们国家在民生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教育方面则会发觉上学难,在医疗卫生方面会有看病难,在社会保证方面则有城乡养老保险差距大等一系列的问题。

      x的十八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了巨大的论述,其具体表现为:“努力办好人民中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从十八大报告关于民生的内容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和根本目标x和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条主线,都以努力让人民提高生活水平,过上更好生活为目标和归宿x和政府提出的这些令人鼓舞却又格外实在的举措,彰显出执政x“执政为民”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诉求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梦,认为,中国梦是我们国家伟大复兴的梦,实现中国梦,经济需要不断的进展,民生需要不断的改善,要时时刻刻关注人民,倾听老百姓的呼声,使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进展的成果更多的是惠及人民群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改善民生问题具有十分巨大的决心,民生问题涉及国家长治久安、人心向背,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传递出来的“民生强音”令人震撼和兴奋。

      民生问题,和经济问题息息相关;加大民生投入,其实是保障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繁荣的根本所在,国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才能让更快更好的实现中国梦关注和改善民生、造福民生,是国家富强之根本,民生问题是实现中国梦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民生问题作为国家最为关怀的问题,也是关注和实现老百姓最为根本和实际的利益,为改善和解决我们国家的民生问题,国家应该在公共财政支出方面倾向于民生领域,保障和改善我们国家的民生基于我们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和社会的需求,本文从民生财政的支出出发,对我们国家民生财政支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为促进我们国家民生财政优化提供参考性的建议1.2本课题研究意义1.2.1研究的理论意义综合国内外对公共财政的研究来看,更多的学者注重的是公共财政收入方面的研究,对公共财政支出方面研究的比较少,而在公共财政支出方面,对公共财政民生支出无论是规模,还是从结构上都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十分的有限,研究缺乏系统性同时很多的研究都是从理论出发,没有建立在以数据为基础的实际情况上面,研究的成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待考证,本文拟从我们国家公共财政民生支出的状况、结构和逆境入手,借鉴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国家公共财政民生支出走出逆境提供理论依据。

      1.2.2研究的现实意义 对公共财政民生支出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完善公共财政民生支出有利于创新执政理念、改变政府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科学进展观、促进社会和谐进展民生问题得到改善和保障可以提升人民的生活指数和幸福指数,保证社会公正其次,完善公共个财政民生支出有利于转变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对民生项目的财政支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提升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收入的提高必定要求国家更加重视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构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和谐社会最终,完善公共财政民生支出也是公共财政本质要求公共财政来源上是取之于民,当然也要用之于民,公共财政支出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但我们国家在许多民生项目的解决上却得不到应有的资金保障,只有加强对民生财政的支出,解决好民生财政的基本问题,公共财政的最基本的作用才能说是实现了1.3国内外文献综述1.3.1国外文献综述公共财政民生支出一直是一个国家的热点,国外学者很早就开始对公共财政支出进行论述,由于各国的国情的限制,他们对公共财政民生支出没有详细的阐述,这部分内容更多的是包括在他们的财政支出理论里面,他们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对公共财政支出进行阐述的,一方面是对公共财政民生支出理论进行研究,另外一方面是从公共财政民生支出的的结构与国家的经济进展的关系入手进行研究。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赋税论》中提到,国家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限制一定的范围,不能随意支出,财政支出应该根据政府的职能范围而定;同时,财政支出的目的应该主要是为了进展国家经济,提高国家的产业化程度为目标,在公共财政支出中,要重点加大对生产性支出和社会救济性支出的投入,保障社会经济进展,同时提高社会的公正性程度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原理与性质》一书中提到,财政支出的理论应该以资本主义的国家观为基础,同时要严格限制国家职能的范围,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把行政支出压缩到最低的范围,财政支出主要要用于国防、王室和公共基础建设方面 德国经济学家威廉理查德瓦格纳对许多国家的公共财政支出做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了“瓦格纳原则”,该原则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提高的话,公共财政的支出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公共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也会上升,而导致公共财政支出比例提高最为根本的因素就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3] o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需求治理理论,他认为,在经济形式不好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做的是扩大公共财政支出,以公共投资来拉动经济的进展,同时政府的职能要有范围,公共财政支出不仅仅是对政府的支出和国防的支出,对社会保障的支出也应该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部分。

      1.3.2国内文献综述由于我们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系的时间比较晚,对公共财政支出的研究也不是很深,研究公共财政民生支出的成果更加少了,研究的成果和理论十分的不完善和不完整,通过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把我们国家对公共财政民生支出的研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对公共财政民生支出概念范围和科学涵义的研究;第二是对民生财政的支出的范围层次的研究;第三是对公共财政民生支出和经济进展的关系研究;第四是优化我们国家公共财政民生支出的措施研究 关于公共财政民生支出范围和科学涵义的研究安体富(2008)认为,民生财政是指在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项目的支出占了主导地位,也可以说公共财政各项支出中,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爱护等方面的支出要占到格外高的比例,这个定义也是基于我们国家加强对教育、医疗、社会保证支出等方面支出概况而来的,安体富认为称作为民生财政最为直接 关于民生财政的支出的范围层次的研究方面,贾康、梁季、张立承(2011)认为,公共财政支出的目的限定了政府保障民生的基本点应该是“基本民生”,也就是说,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一方面我们要有为我们宏观经济的进展和社会经济的稳定提供必备的制度与政策导向服务,另外一方面,在基本民生也就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支出方面,政府要有更多的倾斜[s}。

      张馨(2009)认为民生财政的支出范围其实是一个“阶梯型”的,首先是要保障人民的基本的生活需要也就是就业、医疗等活动;其次是教育活动,这就是为人们增长知识和技能提供后备保障;第三就是文化活动,当物质基础达到一定的程度是,应该增加精神文明的活动;最终就是环境爱护的活动,只有前面三个层次都解决好了,才有可能做好最终一个层次也就是环境爱护的支出1.4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1.4.1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中国民生问题的财政投入,是本课题研究的的总体目标基于以上,本文围绕下列子目标开展课题的研究:1.2003 年以来中国财政民生投入的纵向比较分析,2. 2003 年以来中国各省份的民生投入规模,3.2003 年以来中国各省份的民生投入结构的比较分析,通过实际性的比照、分析和研究,通过国外财政投入解决民生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比较,以经济学、治理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客观地看待中国民生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深入系统地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刻原因,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多方面综合地看待问题,既研究表面现象又考察深层次原因,既深化局部原因又强调系统性和各因素间的规律性可以说,财政投入解决中国民生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基于民生政策的财政投入研究,是以系统的对策来解决紧迫的民生问题,诸如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环护等问题。

      受到中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进展不协调的影响,在解决这些民生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努力缩小和消除地区之间的差异,需要努力缩小和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需要侧重于西部,需要侧重于农村, 需要侧重于困难群众1.4.2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民生问题是动态的进展过程在不同的进展阶段,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不一样在短缺经济阶段,民生的重点是解决人们的生存问题当人们的生存问题解决以后,民生的重点就转移到人们的全面进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由于中国区域进展不平衡,准时在相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民生侧重点也不同发达地区的人们追求生活的质量和品位,而对贫困地区来说,脱贫致富才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财政投入服务于脱贫致富论文借鉴了国外财政投入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总结了古今中外的民生理论以后,论文对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对 2000 年以来中国财政民生投入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对各省份的民生投入规模、结构进行比较分析论文的最终部分,是对中国财政投入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进行探讨,从宏观层面、中观、微观层面分别论述了财政投入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不管是构建科学的财政体制、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保障基本民生的财政投入,还是适度增加民生财政投入规模、进一步优化民生财政投入结构,或者是财政投入注重公正安排和注重提高绩效,三个层面既有区别,又作为一个系统,统一于民生问题的解决。

      1.5 研究方法第一,辩证研究方法就是要梳理关于民生、民生问题、民生财政的不同理论,分清基本理念,坚持科学的民生理论,辩证地分析片面的民生理论,不断充实和进展民生理论之所以要对财政投入解决民生问题采取辩证研究方法,是因为民生问题是一个不断进展的动态的问题,民生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传统、经济水平等因素也不尽相同,只有采取辩证研究方法,才能取精华去糟粕,获得民生问题的真理性认识第二,系统研究方法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种种联络,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中的一个要素而存在的民生问题也是一个系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优化的过程所以,对财政投入解决民生问题的研究,一定进行跨学科的系统性研究,综合经济学、治理学、财政学、统计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以多学科的整合来理解和把握民生问题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民生问题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要尊敬民生问题的产生、进展的历史和条件,尊敬它所产生的社会生活实际不同国家的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